第229章 杀天使(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教他。”  

“最好让他应接不暇,双双失利。”  

“庙堂之中,那些亲近刘桃子的人,都得暂时打下去!”  

和士开幽幽的说道:“刘桃子势大,段韶,娄睿,斛律光,斛律羡,高长恭,高延宗,都与他极为亲近,不好出手。”  

“我先前提议让高阿那肱领兵前往,段韶便直接让高长恭作他的副将,高长恭是诸侯王,高阿那肱哪里能压得住他?!”  

“这件事不好办。”  

“和公糊涂啊。”  

张思燕笑着说道:“段韶,娄睿等人,可以派往平阳,让他们提防那边的强敌,斛律光坐镇并州,他向来不插手政务,根本不必担心,至于高长恭和高延宗,他们不过是小子而已,只能以诸侯王的身份作威作福,要压住他们,只需要派一个亲近而不亲近刘桃子的诸侯王就是。”  

“博陵王高济,如今就在定州,可以让他带人跟高阿那肱会合,有他坐镇,还怕什么高长恭和高延宗?”  

和士开舔了舔嘴唇,“博陵王”  

这位博陵王高济,是神武帝的十二子,他跟高淹高浟等人不同,主要是.他是娄太后生的。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跟高湛是极好的盟友,关系比那些同父不同母的家伙们要亲近的多。  

对方给的这个建议让和士开很是心动,可他有些担心这位博陵王压不住高长恭等人。  

这位博陵王高济,精神状态不是很稳定。  

过去文宣皇帝还在的时候,他跟着文宣皇帝外出征战,走到了一半,依稀见到了母亲的身影,格外的思念,就逃走了,文宣皇帝大怒,掏出刀要砍杀他,从那之后,高济时不时的精神恍惚,前后找了许多名医,却无法医治。  

不过,当下能找到的亲近皇帝的诸侯王也不多了,和士开咬着牙,还是认可了对方的想法。  

就让他去压制高长恭!  

和士开又说道:“将军们的事情倒是好说,这最大的问题,又该怎么办?”  

“谁来压制高浟呢?或者如何驱赶他?罢免他?”  

张思燕回忆着将军在书信里的交代,“若是没办法将他赶走,那和公带着陛下离开,将他丢在邺城不就好了?”  

和士开猛地起身,“你的意思是?”  

“陛下领着些亲信前往晋阳,将高浟等人留在邺城坐镇,而后就可以无所保留的对付刘桃子了。”  

郑道谦坐在一旁,汗流浃背。  

和士开从府内走出来,驾车急匆匆的赶往了高归彦的府邸。  

高归彦那热闹的府邸,从外表上来,没有任何的变化,高大的院墙,金壁辉煌的建筑,那郁郁葱葱的护墙林。  

甲士们手持武器,在院墙周围来回的巡视。  

和士开驾车直接进了府邸内。  

原先热闹的府邸,此刻变得无比的寂静,里头再也看不到一个人,四处都是静悄悄的,偶尔有甲士来回的走动,甲胄碰撞,使府内的氛围变得更加肃杀。  

和士开在甲士的带路下,朝着后院走去。  

越是往里走,就越是能感受到那种萧瑟。  

奢华却空无一人的府邸。  

甲士推开了门,和士开走进了屋内。  

高归彦坐在床榻上,门口有两个甲士盯着他,高归彦并没有被捆绑起来,依旧是待在自己的府内,只是他神色憔悴,看起来格外的落魄。  

听到开门声,他猛地抬起头来。  

和士开笑呵呵的行礼拜见,“拜见大王。”  

“你来做什么?”  

“我是来看看大王的,陛下让我问问您,为什么要谋反呢?”  

高归彦一颤,他赶忙站起身来,辩解道:“我不曾谋反,只是因为高元海这些小人都位列在我之上,故而出现了这样的事情,若是陛下让高睿来,我又怎么会起兵呢?”  

和士开点着头,“大王,当下我有一件好事。”  

“若是大王愿意帮我,我也愿意帮帮大王。”  

“哦?”  

“听闻大王起兵的时候,曾写信给成安令路去病,让他相助,他也答应了您,有这件事嘛?”  

和士开直勾勾的看着高归彦,高归彦顿时领悟。  

这一刻,高归彦眉头紧锁,神色恍惚。  

或有那么一个瞬间,他想起了自己领兵讨伐强敌,想起了自己意气风发,指点江山.  

看着沉默下来的高归彦,和士开笑着说道:“只是一个小忙而已,也就是您一句话的事情,而您现在所面临的,也不过是我一句话的事情。”  

高归彦几次握紧了拳头,又几次松开。  

他缓缓抬起头来,嘴唇都在颤抖着,他的眼神变得格外锐利,原先蜷缩起来的整个人都舒展开。  

“我跟你这契胡不一样.我是大齐平秦王,我以军功拜将我不会靠谋害他人来活命.”  

和士开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对自己的浓浓鄙夷。  

他仰头大笑,“我还真是浪费时日啊,这种事情,有个书信就好了?我还特意来找你,本想着让你活命,不曾想,大王这般有骨气。”  

“好说,好说,明年我不会忘了祭祀大王的!”  

和士开起身,不屑的离开。  

高归彦怎么说都不重要,反正见过了,自己说了算,不行就找出一份他们互通的书信就是了。  

接下来就得去拜见皇帝,开始着手施展韦孝宽的诸多建议了。  

第一个便是抓住路去病和张家村的那些人。  

成安。  

一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