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好怪谈(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打地面,大声嘶吼。  

施法还在继续,家主此时也平静了下来。  

巫师颇为卖力,以他的体型,片刻便大汗淋漓,可他没有停下来。  

好在他的弟子们追了上来,胖人便让他们代替自己。  

如此卖力的施法了三天。  

巫师们终于停了下来。  

家主拉着他的手,哭的声泪俱下。  

“若不是徐公,这几代人的基业,便毁在我的手里啊!”  

胖人喘着大气,格外的疲惫,他却没有急着索要钱财,吩咐道:“我离开之后,要将那些牙齿埋在村前的石头下,每天派人去看,若是石头的位置有了变化,那就再派人来找我。”  

家主听的一愣一愣,连连点头。  

就在他准备大摆筵席,宴请这位巫师的时候,忽有人跑了进来,那人跑进来后,竟是一头摔在了家主的面前。  

“家主!有人敲门有人敲门”  

众人顿时惊恐,纷纷叫嚷,家主更是吓得脸色铁青,巫师深吸了一口气。  

“勿要惧怕。”  

“我出去,你们便待在院里勿要走动。”  

巫师大步朝着门外走去。  

家主自是不敢开口的,让众人拿起木棍,做好防备。  

巫师领着弟子们,快步走到了大门,大门还在传出有节奏的敲门声。  

巫师深吸了一口气,猛地打开了门。  

门外站着几个人。  

一人站在中间,穿着吏袍,面带笑容,而在他的身边,则是站着几个甲士,牵着马。  

巫师赶忙挤出了笑容来,朝着他们行礼,“见过诸上吏,我是来此处善人家做法事的.他们就在里头。”  

巫师和弟子们赶忙让出了位置。  

那吏有些愕然,打量着他,“做法事的?持谁家令牌?昭玄寺的?还是太祝令?”  

巫师赶忙从身上翻找了起来,“是太祝那边发的牌.在这里,这里。”  

他毕恭毕敬的将令牌交出来,一脸和善的看着面前的吏,绝对的服从。  

“过所。”  

“这里,这里,我们是朔州的,不是北朔的.”  

“我看到了,你便是邺城的也无用,此处归北朔管辖。”  

“是,那是。”  

吏查看了许久,没有发现问题,这才将令牌还给了他。  

“往后要来此处施法,记得要先向吏递交过所,北朔与朔现是两地,不能随意往来的。”  

“我知道了,多谢上吏提醒。”  

他们几个点着头,巫师松了一口气,正要离开。  

老奴忽从后院探出头来,大声问道。  

“徐公!!”  

“鬼差可被赶走了??”  

徐巫师脸上的笑容当即凝固。  

他缓缓看向了远处的老奴,嘴唇动了动,不知说了什么词。  

他又看向了面前的吏。  

吏板着脸,直勾勾的盯着他。  

“是来施法驱逐鬼差的是吧?”  

内院里,奴仆们站在两侧,脸色惊恐,低声啜泣。  

家主,徐巫师,他的几个弟子,还有几个年轻后生,此刻都蹲在地上,不敢言语。  

骑士从外头推门而入,再次回到了那年轻的吏的身边。  

“孙君,果真是施法咒骂我们.”  

孙吏看着面前的几个人,沉默了许久,  

“我们怎么便成了鬼差呢?”  

“成安鬼差?”  

徐巫师急忙抬起头来,“上吏误会了!我是来祈福的,乃是正常法事!!”  

“若是正规法事,我又何必将你留在此处?”  

孙吏皱起了眉头,在隔壁两位因内部的佛道等问题焦头烂额的时候,大齐早已完成了制度化,并列入律法之中,就是巫师们的施法占卜,都分成了合法的不合法的。  

这些巫师们不是披上东西就能自称巫师,需要经过昭玄寺等部门的认证,才能拥有施法的权利,同时不能进行诅咒类的,对抗庙堂等法事,嗯,对占卜也有要求,不许占卜天地自然大事,只许占卜不超出本人范围的内容。  

只是,还是同样的问题,没什么人遵守罢了。  

北周的军事制度和北齐的律法制度,成为了后来一个极为强大帝国的前驱基础。  

听到巫师的辩解,家主惊愕的看向了他,巫师赶忙朝他眨眼。  

家主也只好低下头来。  

“是这样的,只是祈福而已。”  

孙吏摇着头,“按着律法,试图用巫术来对抗庙堂,我应当诛你族。”  

“不过,祭祀规模太小应当还可以活命,将这几个人带走,送往县城。”  

骑士们上前,抓起这些违法施法的巫师们和家主,就往外走,其余众人只是哭着,不敢说话。  

这些人被带走之后,孙吏方才看向了众人。  

他从怀里掏出了令书来。  

“我奉安西将军令,往后就进驻在镇中,担任乡吏,我姓孙。”  

“将军有令,二州行均田制,耕地皆归庙堂,按着天保二年时所颁发的政令,重新授发。”  

“具体政令如下:大齐治下有籍民,无论男女,18岁起受田,所授露田,男子80亩,妇人40亩,丁牛60亩,每户限4头!”  

“另授桑田或麻田20亩。”  

“官员军户按着品级保留耕地,不可超出限制!”  

“但凡授田之家,出男丁服兵役,男丁服役,家编军户,以军户品级增授。”  

孙吏大声宣读诏令。  

可站在他面前的这些人,此刻只是哭哭啼啼,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