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王见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人留着独特的山羊胡须,脸色略显得阴沉,此刻却挤出些笑容来,这让他看起来愈发的虚伪,不好信任。  

陆杳一愣,这人太过年轻,显然不是韦孝宽。  

双方见面,那人行了礼,主动告知了自己的身份。  

“在下是晋公所派,司门下大夫,尹公正,拜见步六孤公。”  

“原来是尹大夫,久仰,久仰。”  

陆杳很是和气的回礼。  

对方的身边,分别站着两个人。  

左边的是个年长者,留着很好看的胡须,儒雅随和,右边的是个年轻人,身材高大,相貌奇特。  

尹大夫介绍道:“这位是勋州刺史韦公这位是大将军杨公。”  

“韦孝宽拜见陆君。”  

“杨坚拜见陆公。”  

陆杳笑着回礼,而刘桃子的脸上此刻却闪过了些惊愕,他看着那儒雅的韦孝宽,又深深的看了眼那后生。  

韦孝宽与杨坚此刻也是看向了刘桃子。  

韦孝宽的脸上依旧是挂着浅笑,他看着刘桃子,眼神甚是亲近。  

而杨坚的眼神则是要冷酷的多。  

刘桃子与杨坚直勾勾的对视,忽有冷风吹过,卷起落叶,在周围飞舞落地,气氛瞬间变得肃杀了许多。  

陆杳转头看向刘桃子,介绍道:“这位乃是武毅将军刘君。”  

“哈哈哈,刘知之与我乃是老相识了,他颇爱吃我家的饭菜。”  

韦孝宽此刻笑着说道。  

陆杳一愣,又很快平静下来,“将军说笑了,刘君从未离开过大齐,何曾吃过您家的饭菜?”  

韦孝宽没有再说话。  

尹大夫此刻也有些懵,却还是笑着拉住陆杳的手,两人一同走向了主营帐。  

韦孝宽紧跟其后,杨坚和刘桃子分别走在他的两旁。  

韦孝宽这才有机会跟刘桃子说话。  

“知之啊,现在这般,算不算是我亲自邀请你归顺大周呢?”  

“你不是说,想要让你投降,除非我亲自去请吗?现在可算?”  

“不算。”  

“我想也是,现在这是你上门,不算是我上门,那你看你何时有空啊,老夫在此处待得也有些厌烦,等你有空,登门拜访如何?”  

“我在武川,将军随时都可以登门。”  

“好,好。”  

韦孝宽轻声说着,眼神却没了方才的那般随和,变得锐利了些。  

“刘将军做的许多大事,实在是令人敬佩这尹大夫尚且还要跟陆公商谈许久,将军可愿意跟我在周围走一走?”  

“我奉命在此保护陆公,走不开。”  

韦孝宽摇着头,“若我们要动手杀人,将军便是能杀一百,杀一千,还能护得住陆公吗?”  

“将军应当是知道的,事情跟晋国公生母有关,我们是不会动手的。”  

“职责所在。”  

韦孝宽看向了一旁的杨坚,“哈,坚,你看这伪齐俊杰如何?是不是不逊色我大周内的良才?”  

杨坚这才看向了刘桃子,平静的说道:“着实不凡。”  

韦孝宽打了个哈欠,“老矣,老矣,大不如前啦,我便回去休息了,你们且在这里守着吧。”  

他看了眼刘桃子,“晚上我再来寻你。”  

“到时候,我备些酒水,详谈大事!”  

韦孝宽当即离开了此处,大帐之外,只剩下了杨坚与刘桃子二人。  

两人缓缓对视,两人都是差不多的年纪,神色同样的倨傲。  

“韦将军多次向我说过你。”  

“他对你很是推崇,却不推崇你的勇武和作战,只是给我说,你这个人心怀黎民,非同小可。”  

杨坚继续说道:“天下之人,皆是为己野心,能为天下所虑者,少之又少。”  

刘桃子一言不发,只是看向面前的大帐。  

杨坚忽说道:“只是有一事,我不太明白。”  

“何事?”  

“君若真是心怀天下之人,又何以协助伪齐,意图对抗我大周呢?”  

杨坚忽上前一步,神色肃穆,眼神闪烁着光芒,格外的犀利。  

“似那伪齐,以暴君之威势,以悍将之能,以天下庶民之苦,增其军事,使其暂锐!”  

“可我观伪齐境内,正直之人无出头之时,无辜百姓如生地狱,勋贵骄横,滥杀无辜!重臣贪婪,强取豪夺!占据最为肥沃的土地,拥有最众的百姓,国力却一日不如一日,这并非是贤臣良相所能解决,便是英明君王,只怕也无能为力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我大周虽有颠簸,而百姓无忧,耕耘之户,不乏鲜卑之类,征战之人,不少汉人勇豪,国库愈丰,耕地愈广,轻徭薄赋,百姓无不感念恩德!”  

“足可见!”  

“天命在我,在大周,将军诸多举动,韦刺史认为爱民,我却觉得不然.将军所为,俨然是在助长匪势,逆天而行,不知往后又有多少人会因将军而死,行恩一时,而后患无穷。”  

“若将军爱民,何不顺应大势,投奔大周,你我做个同僚,我愿上奏陛下,为将军谋取高爵,让将军能大展身手,私以兄事之。”  

“将军何不弃暗投明,顺应天命?”  

杨坚此刻距离刘桃子极近,锐利的眼神面对刘桃子的注视也不避让,是那般的坚定。  

刘桃子迎着他的目光,轻声说道:“乡野之人,实不知什么天命.路见不平,便做了。”  

杨坚摇着头,“路见不平,此是先朝不入流的游侠所为,算不得大丈夫,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