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契骇真(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郡衙外墙内外的精美浮雕,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呈现出不同的身姿。  

碎石小路闪闪发光,两旁的楼阁外,假山依旧是披着绿,小泊里流水清澈,能看到一条条各类的鱼来回的游动。  

后院那高墙都是朱色的,一座座好看的楼阁探出尖尖来。  

郡中小吏们站在郡衙门口,彼此对视,却是不敢再走进去。  

按理来说,他们就该在此处办公,可是,自从娄睿来到这里后,他们便失去了进入郡衙的资格,整个郡衙重新翻修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  

娄睿当然不能直接下令让郡吏们去别处办公,就找了个借口,说什么在郡衙翻修期间,郡吏们就在侧院办公。  

那所谓的侧院,却是连县衙都不如。  

娄睿从此开始独占郡衙,愣是将郡衙翻修成了郡吏们都不敢住的样子。  

此刻,娄睿离开了,可郡吏们看着面前这座奢华的府邸,心里却犯了难。  

郡门下史看向了一旁的刘桃子,低声说道:“刘公,要不我们还是回别院住吧,我们在那边住习惯了,在这里反而是不太习惯”  

石曜就站在刘桃子的身边,此刻的他,当真是神采奕奕。  

刘桃子还记得,当初他刚去成安县的时候,路去病不止一次的告诉他,只要等皇帝死了,太子上位,那天下就有救了。  

几乎所有的士大夫,似乎都在等着这一刻,等着杨相辅佐新皇帝,开启属于他们的篇章,将那些只懂得骑马打仗的鲜卑人赶出去,建立一个真正的国家。  

他们期待了很多年的愿望,如今终于实现了。  

大行皇帝驾崩,新皇帝登基,杨相执掌大权,而新皇帝果然没有让他们失望,登基后便是大赦天下亡人,赦免年迈的军户和奴隶,同时又禁止各地大兴土木,停止诸多工程。  

如今又派人开始刺查地方,罢免贪官污吏,提拔贤能。  

一切都如他们所想象的那般,完美的进行着,这些士大夫们迎来了狂欢。  

石曜仰起头来,对众人的话很是不悦,他拿起了手里的任命书,“崔使君离开之前,令我假行郡丞!总领郡中事务!”  

“尔等乃是郡吏,岂能龟缩在小院办事?!”  

“今日就得搬进去,不得违抗!”  

几个郡吏很是为难,他们偷偷看向了刘桃子,眼里满是惧怕。  

搬进去不要紧,可要是因此得罪了娄睿,往后被他报复可怎么办?  

石曜看到他们不说话,更加生气了,“娄睿都已经被抓走了,你们害怕什么呢?娄睿可怕,庙堂制令便不可畏吗?!”  

刘桃子看着众人那闪躲的目光,轻轻开口说道:“住进来吧,娄公若是问罪,便说是我的命令。”  

几个郡吏松了一口气,赶忙朝着刘桃子行礼大拜。  

“多谢刘公!!多谢刘公!!”  

他们匆匆忙忙的走进了院里,身后有更多的吏跟随他们。  

石曜却有些生气。  

“怎么能如此惧怕呢?毫无胆魄,如何能.”  

“石君。”  

刘桃子打断了他,随后冷冷的瞥了一眼他,“石石君可曾当过吏吗?”  

石曜一愣,“不曾.”  

“吏的命很低贱,跟石君这样的人还不同,娄睿便是再厌恶君,只因为君是官身,也不敢直接处死.而吏就不同了,说杀便杀,今日生,明日死无论死了多少,也没有人追究。”  

“君不必用自家道德来要求这些人,且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是了。”  

石曜被这么怼了一番,却也没有反驳。  

他对刘桃子还是非常服气的,他清了清嗓子,“刘公说的在理。”  

“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办呢?”  

“多备冬衣木炭,以熬寒冬。”  

石曜若有所思,“刘公的意思是那些恶人们即将反扑?得做好迎战他们的准备??”  

“不,我的意思是,让你去准备厚实的衣裳,可以取暖的木炭,让黎阳郡的百姓不要被冻死。”  

“啊好.好的。”  

“布帛钱粮,这郡衙府内有的是,石君正好可以用得上。”  

“可这些不都是娄睿的私产吗.”  

“怎么,石君连这点胆魄都没有?何以如此惧怕?”  

“我这就办!”  

“陛下下了诏令,大赦天下,君该发出通告,接纳郡内外的亡人,妥善安置,若是君不知具体做法,可以询问我那些麾下。”  

刘桃子转身离开了郡衙,朝着对面走去,刚刚来到了县衙门口,寇流便已经在等着他了。  

“兄长!!”  

看到寇流,刘桃子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些,“怎么耽误了一天呢?”  

“兄长勿要提了,路上遇到骑兵过境,愣是将我盘查了许久现在官道上到处都是骑兵,吏牌在他们面前也不管用.”  

刘桃子示意寇流跟上自己,随即一同走进了县衙里。  

县衙很是忙碌,当下的县衙已经恢复了正常的运转,在刘桃子的带领下,黎阳复刻成安,开始在这里进行彻查授田,大量的公田再次被分给了百姓们。  

那些被庙堂记录了有授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实际上却连五亩地都没有的穷人,此刻是真正拥有了名册上所记录的耕地。  

从明天开始,他们就可以耕耘这些耕地了,或许这并不能让他们富裕起来,但是这可以让他们活下去。  

黎阳作为中县,吏配置本就少,此刻更是团团转,几乎就没有空闲下来的人,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