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毁天灭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催动七煞化血神刀,一道道刀气,仿佛长江大河,连绵不绝。  

同时,一道道白骨巨掌,如同绵密的海浪,层层叠叠。  

“哈哈,徐君明,今日你有败无胜,先天灵宝是我的。”  

“真的吗?!”  

徐君明淡淡一笑。  

自信的神色,令胜券在握的哈桑为之一愣。  

突然,脸色一变。  

天地四方,肃杀之气弥漫。  

山海界外,龙帝、敖天、乔守心、徐凰,各自盘坐在一把万丈巨剑之上。  

各自法力催动下,赤红、靛青、土黄、深蓝,四道恢弘的剑光飞向山海界正上方。  

四股强横之极的剑气,在阵法的联合下,化成一道长达三万里,闪烁赤、青、黄、蓝四色的惊天巨剑!  

紧接着,四道恢弘的声音,响彻山海界。  

“四象剑阵,诛仙一剑!”  

仿佛天罚一般的剑光,从虚空中斩下!  

山海界天道本能的想要抵挡,九天罡气化成层层叠叠的盾牌,想要挡住这剑光。  

不过徐君明为了准备今日这一战,不仅在造化神石内待了四十年,更利用其中积聚近十万年的灵气,把四象阵图,斩妖、斩魔、斩神、斩仙四把剑,祭练成了三道仙禁的仙器。  

而且是最顶尖的杀伐与阵道相合的仙器。  

如今它们在一尊真仙和三尊天仙催动下,爆发出来的极限力量,已经超越了山海界天道的力量。  

更何况,还有徐君明在界内的牵扯。  

九天罡气被一剑斩破,强横之极的剑气,顺着镇魔铁关深入大地。  

“轰隆…!”  

四象诛仙剑下,底壳破裂,内部的岩浆仿佛喷泉般冲出地表。  

一剑之下,山海界内,出现了一条直透地心,长达三万里的巨型裂缝!  

“哞…!”  

惊天动地的牛哞声,冲天而起。  

一尊牛头人身,肋生六臂,如神似魔的魔神,从十万大山中长出。  

三百丈,一千丈,三千丈!  

庞然巨身即便隔着千里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爆炸般的神力。  

“上位巫将!”  

火桑脸色大变,失声惊呼。  

出身巫族的他,在看到巫将傀儡的刹那便明白了它的实力。  

在他难以置信的目光中耀眼的土黄色光华,从巫将傀儡身上绽放开来。  

火桑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  

巫族不会法术肉身就是他们最强大的武器。  

不过巫将级别的巫族当然不会只有。  

他们还会修习战技。  

战技往往能弥补他们不善远战的缺点。  

当然,战技的修行也有限制每一位巫族都只能修行一种属性的战技。  

就像火桑,他修行的便是火属性的战技。  

对比之下,巫将傀儡身上则是土属性的战技。  

尽管不明白这战技是什么,但并不妨碍火桑从中感受到强横。  

上位巫将那可是能跟道家金仙抗衡的存在。  

爆发到极致的土黄色光华在空中化成了一尊万丈之巨的土黄色巨斧!  

“蚩尤氏战技‘辟地神斧’!”  

火桑喃喃自语。  

巨斧瞬间斩落,耀眼的土黄色斧光,顺着镇魔铁关向着天边延伸。  

澎湃的冲击隔着数千里都能清晰的感受到。  

大地更是像被人踹了两脚才打着火的老三蹦子,剧烈的颤动起来。  

一条巨大无比的裂缝,分开了南方的大地。  

一条沿着镇魔铁关分割东西深不见底的大裂谷出现在山海界大地上。  

“咔…!”  

震耳欲聋的断裂声响起。  

一剑、一斧过后剩下的底壳再也维持不住,直接断裂开来。  

‘呜呜呜’,鬼哭神嚎的声音,自天地中响起。  

一股愤怒之极的气息,充斥在天地之间。  

徐君明明白,那是山海界天道的愤怒。  

天风烈火,神雷金剑,海潮一般,直向巫将傀儡打去。  

一把青铜巨斧,出现在巫将傀儡手中。  

火桑一见大怒。  

“那是我的战斧!”  

“没错,不过现在它是我的战利品!”  

“你该死!”  

火桑双目赤红,愤怒无比。  

“你应该换个新词。”  

死死的盯着他,火桑一挥手,十二面巨大的黑色旗幡出现在身后。  

每一面黑色巨幡都长百丈,宽九十丈。  

每一面都是白骨做杆,九幽煞气做幡面。  

每一个幡面上都有不同的形象。  

如同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的是传说中巫族十二祖巫之一的帝江。  

青若翠竹,鸟身人面,足乘两龙的,是同为十二祖巫的句芒。  

兽头人身,身披红鳞,耳穿火蛇,脚踏火龙的祝融。  

人面虎身,身披金鳞,胛生双翼,左耳穿蛇,足乘两龙的蓐收。  

蟒头人身,身披黑鳞,脚踏黑龙,手缠青蟒的祖巫共工。  

乃一狰狞巨兽,全身生有骨刺的祖巫玄冥。  

人身蛇尾,背后七手,胸前双手,双手握腾蛇的祖巫厚土。  

嘴里衔蛇,手中握蛇,虎头人身,四蹄足,长手肘的祖巫强良。  

人首龙身,全身赤红的蚀九阴。  

八首人面,虎身十尾的祖巫天吴。  

人面鸟身,耳挂青蛇,手拿红蛇的祖巫翕兹。  

人面兽身,双耳似犬,耳挂青蛇的奢比尸。  

巫族十二祖巫的大名,徐君明自然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