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燕赤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太元洞口泛起一阵淡白色灵光,那是强大禁制解去的迹象。燕赤霞催动法力,朝洞中飞去。  

下意识的左右打量。  

闪烁着淡淡金红色光芒的洞壁映入眼帘。  

神识一触,还没等靠近,一股强烈的灼烧感便传入心底。  

心中一惊。  

“好强的纯阳之气!”  

毫无疑问,这些闪烁金红色灵光的岩壁,都是顶级的纯阳宝材。  

“这是少阳火灵玉,不过这数量也太多了!”  

越是向下飞,燕赤霞心底的震惊便越多。因为从洞口到洞底,周围洞壁上,全都是精纯之极的少阳火心玉。  

换在平时,这样的洞明级纯阳材料,那怕指甲盖大小那么一点,都被人视作千金不换的珍宝。  

若是能有成人拳头大小,更能祭练成强大的灵宝。  

而这里的数量,别说是一件灵宝,就是千万件也绰绰有余。  

视线转向洞底,一个四十里左右的小湖映入眼帘,湖中心是一座约三亩大小的黑色小岛。  

小岛周围盛开了半湖星光灵莲。  

实际上,徐君明刚得到这黑山的时候,洞中的湖和岛都比现在大很多。不过九年的祭练下来,不知黑山的规模缩水了三分之二,里面的湖和岛屿自然也跟着缩水了很多。  

燕赤霞飞身落在岛上。  

“弟子燕赤霞,拜见师尊。”  

徐君明微笑着点了点头,看他周身气息浮动,便明白了这四弟子回来的原因。  

“起来吧。你此次回来,可是为了破境之事。”  

“师父明见万里,正是此事。”  

经过十几年的修持,燕赤霞的修为已经达到了元婴境的巅峰。苦修多年,他有把握渡过天劫进阶元神。  

但无奈师父徐君明曾经屡次交代,不得私自在外渡劫,非要回地皇山不可。  

察觉到燕赤霞的一丝神识波动,精于灵魂之道和命运一道的他多少能够猜到对方的心思。  

“我知道你有把握渡劫,回来地皇山,虽然有传送阵,但到底会耽误不少时间,你心里有怨气。”  

“弟子不敢…。”  

挥断他后面的话后“有什么敢不敢的有怨气也是正常的事情。不过,元神天劫非同儿戏当年为师渡劫时也是自信满满,但最后却差点死于天劫之下。”  

为了让燕赤霞渡劫的时候谨慎一些他下意识的那自己举例子,而且把原本轻松度过天劫的事实换成了差点失败的谎言。  

“师父都差点失败?”  

燕赤霞有些不信。  

“当然要不是如此。为何会有那么多在元婴境停留多年的人,始终不敢渡劫?他们比任何人都渴望进阶,无非是畏惧天劫,不敢轻举妄动罢了。”  

燕赤霞点了点头。  

修行界流传最广的关于元神天劫的消息便是百中存一。  

一百个元婴圆满的修士中只有一人有机会成就元神。  

“天劫难度,为师才不让你在外面渡劫,毕竟你们都是我的嫡传弟子,跟为师气运相连,情谊胜于父子。你们若是有所闪失为师岂不是呜呼哀哉。”  

徐君明说的情真意切,燕赤霞看在眼里心中大为感动。  

“恩师关爱之情胜于日月,弟子感激在怀日后必勤苦修行,以偿师恩。”  

一番师徒情谊的教导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徐君明脸上也不由露出了笑容。  

大袖一挥法力卷住燕赤霞,催动壶天神行术,两人瞬间来到太始洞天震雷峰。  

数百亩的山头,通体都是紫黑色,如同水晶一般,内里闪烁电光的岩石。  

近百年来,这里是崇山书院弟子常用的渡劫之地。无尽的天劫雷霆,慢慢的改变了震雷峰的性质,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石头,而是雷属性的灵材。  

虽然这些灵材只有洞玄级别,在徐君明眼里没什么大用。但对于很多崇山书院的低阶弟子而言,却是无价之宝。  

无数中院和下院弟子,努力修行,为的就是在每年一次的全院大比中夺得名次,好得到这种被他们称作‘紫雷石’的灵材,祭练一件威力强悍的雷属性灵器。  

对于震雷峰,燕赤霞也不陌生,当初他的金丹天劫,就是在这里渡过。  

故地重游,心中有的是元神天劫的压力。  

徐君明抛了一个瓷瓶过来。  

“这里面有两颗‘太上补气丹’,一粒可补充你体内八成法力,关键时刻,法力不济时可服下。”  

“是,多谢恩师。”  

徐君明微微点头。  

“调息一番,恢复精气神后,便准备渡劫吧,我给你护法。”  

到了声谢后,燕赤霞盘膝坐下。  

调息打坐半个时辰,便感觉自己的精气神达到了巅峰。看了一眼远处百丈之外的恩师。  

徐君明朝他微微点头,燕赤霞看在眼里,同样点头致意后,深吸一口气,不在压抑体内的法力。  

元婴圆满的强悍法力冲天而起。  

顷刻间震雷峰上方风雷卷动,浓密的乌云如同奔马一般,飞驰而来。前后不过顷刻,方圆数百里内,光线暗淡,一拍肃杀之气。  

这偌大的动静,虽然还不至于惊动远在万里之外的崇山书院总院,但很多在内山闭关的元婴修士,却被其吸引而来。  

一道紫色流光,风驰电掣,来到峰顶后,光芒一闪,露出一个身穿黑色劲装,长相俊俏的年轻男子。  

在其背后,一对三丈长,风雷之气缠绕的铁翅,格外引人注目。  

“弟子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