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四十九章 给种观行对比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给,给,土豆,把土豆送过去。”  

李易先拒绝,突然又改口。  

“土豆能种?小海的地方种粮食产量低,只能放牧。”  

专门研究过一番农学的姚崇期待地问。  

李易点下头:“土豆的适应性很强,对土地的要求不是很高,比种任何其他作物都方便。”  

“既如此,怎还要给后突厥?他们有了作物,会恢复生息。”  

苏颋一听土豆在那么寒冷的地方也能种,很自然地反对。  

“送他们五千斤土豆,种一年他们产出来的不够吃,只能继续当种子。  

加上当地的土壤不够好,土豆产量低,第二年吃一点点,还要留着当种子。  

他们会习惯农耕,加上其他的作物。  

夏天的时候种青菜,阴干或晒干,留着冬天吃。  

等他们终于觉得会种土豆时,我就腾出手来了。  

把他们变成咱们自己人,在那里种了几年的土豆种子,我进行脱毒处理,说不定产量会很高。”  

李易告诉大家他为什么给土豆种子,土豆不给太多,他们来不及依靠土豆发展壮大。  

顺便让他们帮着培育下土豆的品种,这玩意儿哪都能生长。  

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有了土豆就是有了神器,打到哪种到哪,再也不怕占不住地盘了。  

宋璟眉毛抬抬,没说什么,他如今已不反对战争,有钱,打得起,武器又好。  

“拖拉机连着耕了四天地,当是休息一番?”宋璟憋出来这么一句话。  

“耕地的拖拉机要一直耕坏,看看各部件磨损情况,有专门的人负责维修和记录。”  

李易不心疼拖拉机,外面租出去的蒸汽机也是。  

使劲用,不怕坏,记录下情况后,好进行修改、完善。  

“再去看看,过几天到上巳节,该种的作物要种下。”  

李隆基想去瞧瞧,主要想看百姓围观时候那种高兴的表情。  

其他人正好也放松一下,最近今天工作量太大。  

洛阳的春耕刚开始,别处正是忙碌的时间段,河道修整、加固,地方报告一个接一个打。  

众人坐了半个小时的火车,抵达小洛南村。  

这里的地多,村民家的牛也多。  

拖拉机、蒸汽机在耕地,牛一样耕着,一头牛要求一天耕出来一亩半的地即可。  

拖拉机与蒸汽机二十四小时不停地耕,羽林飞骑轮换着操作。  

这里相对安全,村民们不会害大家。  

李隆基等人一下车,那边百姓就看到。  

村正马金小跑着过来,鞠一圈躬,笑容满面的。  

“今年的肥准备好了?”李隆基亲切地问。  

“好了,都准备妥当,种新品种的东西,我们仔细照料。”马金连连点头。  

“今年的留种子,明年再种,你们自己便可以吃一部分。  

小土豆今年能吃,芸豆不能作种的,摘了尝尝。  

南瓜熟透了之后,吃的时候记得把种子留下。”  

李隆基安排,他觉得还是南瓜好,吃的时候不耽误留种。  

“好啊!”马金咧嘴笑,早就惦记着吃了。  

还有烤地瓜,冬天就尝了一个小的,甜啊!  

一群人往那边走,又有人迎上前,非山县的县令萧维,他在村子里。  


“萧县令今日有闲暇?”李隆基问。  

“我县目前有户…呃!”萧维张嘴就说,说出几个字顿住:“并非闲暇,乃有事找到村子帮忙。”  

他挺郁闷的,你咋不问我县里的情况呢?  

“何事?”李隆基想知道。  

“借牛,小洛南村耕完地,我把牛带走,借给县中缺少耕牛的人家。  

县中暂时借出牛吃的精料,草料借牛的人家自己割。  

待收获后,按照价钱,以粮食抵借的精料,不加利息。  

去年小洛南村便往外借,不要钱,只要牛给喂好,村子里有钱,知道帮助别人。”  

萧维终于遇到机会,赶紧说。  

不忘称赞一下小洛南村,村子家家大院子、二层楼、厢房、仓房、固定窖。  

村头、村尾各有一个用水泥抹的大晒谷场,家家有牛和马。  

一个村子一年赚的钱比一个县多,不过村民干活时穿的衣服,还是那样。  

同时给县中的悲田坊捐钱、为县学的孩子们送肉吃。  

“不错,小洛南村不错。”  

李隆基高兴,看,朕的江山,百姓善良。  

“村子遭灾的时候别人帮村子,别人有需要的时候,自当帮助。”  

马金看向李易,最艰难的时候,李家庄子和河南府都出动人手。  

如今钱多,不可为富不仁,否则要倒霉。  

别人吃不上饭,很可能跑过来偷和抢。  

他边说边引着人上楼,孤楼,三层,一共六十个房间,占地面积不小。  

给守地的人住,冬天大棚、夏天菜地,加上冬小麦的部分要收了的时候驱赶鸟。  

来到三楼,李隆基站在外廊上举望远镜看,一辆辆车拽着犁跑。  

“一天可耕多少地?”李隆基询问。  

“拖拉机一天一晚六十亩地,蒸汽机看大小,小的三十亩,中等的五十亩,大的七十亩。”  

马金知道,他天天问。  

大的蒸汽机车比拖拉机还快,就是太大了,比拖拉机大好几圈,压地。  

好再压过的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