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大道外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火云洞周围,无量人道光辉凝聚的朵朵火云云舒云展。  

人道气数隐隐有些异变。  

大禹携着数位帝君匆匆从火云洞外而来,直接觐见三位圣皇。  

“九鼎出事了!”  

“九鼎龙神方才直接脱离九鼎,进入了轮回!”  

大禹帝君面容有些沉重。  

闻言,三位圣皇纷纷将目光聚焦在大宋神朝之上,轩辕黄帝目光落在赤县神州的方向。  

“紫微又有什么新计划了?”  

前段时间,王渊摘取九鼎,动劲不小,火云洞诸位圣皇,帝君自然有所感知。  

不过并未在意。  

九鼎虽然对于火云洞一脉仍然重要,但重要性已经大幅度下降,顶多算得上一件罕见的镇运至宝。  

当然,它位比诸天神器之王的伟力,有着一些足够称道的地方。  

轩辕皇帝笑着安抚大禹帝君,道:“放心,紫微做事向来自有分寸,纵然九鼎生变,定不会折损你的功德!”  

大禹铸就九鼎而成就帝君之位,定鼎神州。  

虽然事后,大禹割舍了九鼎化为九州神器,但一直并未放弃此宝。  

只是将此宝外放,等待着有朝一日九鼎重聚的一天。  

如今九鼎算是重新聚集起来,但九鼎生出如此变化,大禹的确是有些担心,和其他帝君相比,他手中可就只有九鼎这件值得称道的神器。  

闻言,三位圣皇对视一眼,片刻伏羲天皇说道:“此事我会亲自询问紫微,到时候必知紫微打算!”  

伏羲天皇闭目,磅礴神念掠过苍穹。  

神京深处,造化灵池上空,王渊不断以玄黄功德,天道造化紫气淬炼眼前的九鼎,头顶云象变化,他手中动作略微一滞,眼中带着一丝笑容,给出答复之后,他手中炼制动作不停。  

火云洞内,天皇伏羲眸光中隐隐有些讶异,片刻眸光落在大禹帝君身上,眼底带着一丝笑容,他直接给出了回复。  

“一方起源道界天帝之位,不知可否换你这九鼎神器?”  

“什么,一方道界天帝之位?”  

大禹帝君眸光一变,不仅仅是大禹帝君神情剧烈变化,其他两位混元圣人也是面容惊讶。  

“紫微说他手中还空缺着一个起源道界的天帝位置,你可愿意带领那方道界众神,统御天地?!”  

天皇伏羲此时隐隐有些笑意。  

他是知道大禹帝君心头的遗憾的,人族自上古蛮荒以来,除了三皇五帝,三位圣皇都曾在天庭做过一任天帝,有过执掌天庭,调离天地阴阳的宝贵经验,因而最终能够奠定混元之基。  

五帝当中也有两位做过一任天帝,虽然时间很短,但也是极大的造化。  

唯有最后三位帝君证道之后,人道气数暗淡,不足以再踏足天庭天帝之位。  

大禹帝君作为最后一任人道帝君,对此多少有些惋惜。  

虽然最后自立大夏,号称神朝,但终究无法与天庭天帝的尊荣相提并论。  

大禹帝君只是犹豫了片刻,顿时选择了答应下来。  

天帝之身对他有着不小的诱惑,而且他屹立于大罗圣道巅峰已经有数百万年,只是一直未曾有机缘踏足混元级数,成为一任天帝之身,与他参悟混元玄妙,颇有好处,或许就是转机所在。  

九鼎虽好,但怎能与道途相提并论。  

神京当中,在得到了天皇伏羲消息之后,王渊并不意外。  

不过他方才许诺出来的并非是手中澄海界,万阳界,圣道界,玄天道界中的任何一处,而是青阳道界。  

青阳道界建立天宫之后,一直有一位凡俗帝君兼任,只是这段时间已经逐渐顶不住青阳道界中巫族的压力,王渊早已经有心换一位天帝。  

大禹帝君无论是道行还是手段,都是极好的。  

不过总归是付出了代价。  

不过为了大宋神朝,为了宓妃王渊倒是舍得。  

就团玄黄功德之光打入九鼎之后,顿时在鼎璧间形成了众多玄妙灵动的鸟兽文字融入其中。  

只见九个大鼎在虚空中都散发着浓郁紫气。  

帝威恢弘。  

王渊扫了一眼,眼底也有一丝淡淡的满意之色,经过他的炼制九鼎吞吐帝气,转化业力,镇压神朝的气运都大幅度提升。  

其威能更为宏达,短时间之内能够透过神朝气数为交换,召唤出一部分天道伟力,异常强横。  

执掌九鼎,但代表着哪怕是道行不足,以此为凭,也可镇压神朝文武诸神。  

“再配合紫微帝印,这套行头也不算磕碜!”  

其实,岂止是不磕碜,已经比得上了天庭天帝的待遇了。  

天庭天帝所能执掌的镇运神物昊天镜,昊天塔,天帝印也不过如此。  

九鼎重练之后,王渊便是直接进入最后一步,将重练的九鼎融入大宋神朝的祖龙脉当中。  

大宋祖龙脉随着帝气生发还在不断扩张,九鼎落入其中,不断能够借此滋养九鼎神妙,且能稳住大宋帝气,有助于削减大宋劫数。  

“差不多了!”  

重铸九鼎之后,王渊也算是放下了心思,他目光瞥了一眼溟海地府,以及另外数处神朝仙境,诸多琐事接下来就看宓妃自身经营得了。  

神朝不朽根基已经铸下,不说不朽不灭,帮助宓妃夯实大罗根基,运化潜力是绰绰有余。  

王渊在安抚了后宫诸天妃之后,便是再次一步踏足虚空,身形离开主位面,进入澄海界外围。  

澄海界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