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七彩龙身(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动手之间,就是三万里龙江水系的庞大神力压制。  

这股神力压制,浩浩荡荡。  

这已经是濒临万法境神魔的威能。  

王渊全然不在意,掌心深处山河鼎浮现,紫微神力关注入这件轩辕遗宝中,青白二气凝聚成清浊两仪太极图。  

镇压住虚空中的龙江水域神力。  

这是强行镇压。  

并非是依靠上古神器水玉之能,窃取权柄。  

“吼吼吼!!”  

同时周身龙影流转而出,先天黑煞神风和先天玄冥真水交织形成一条巨大混沌色龙影。  

那是祖龙之相。  

呼风唤雨大神通,本就是祖龙开传出的传承神通,修炼到一定境地能够显化出祖龙异象,压制天地间的云雨神权。  

这是初代水君的神能。  

若是配合上古神器水玉的力量,自会相得益彰,但面对一头龙鱼王,王渊用不着运转上古神器之能。  

轰隆隆!!  

沉闷无比的闷雷之声震动虚空,龙影所过三万里龙江水系投影而成的水脉虚影层层崩溃。  

“这么强横!”  

台阶上,敖泷大为吃惊,她周身淡淡湛蓝色神光浮现,周身浮现出一层特殊无比的鳞甲,这层鳞甲流转着无形龙气,水域投影不再外相爆发,而是护持在周身,在那鳞铠加持之下,任由龙影冲击而来,却是不断化为水影旋涡,将呼风唤雨大神通冲击而来的风水龙影抵消。  

敖泷手中结印,片刻一团更加庞大的水元神力在她胸前凝结!  

“四海印!沧海鲸吞!”  

她掌心深处无穷水汽幻化,王渊隐隐听到万千洪流的声音自虚空响起,这比起三万里龙江水域之力还要庞大的多,大片神域之力从九霄降临。  

汇合龙江水域之力,演化出一个的四海瓶虚影。  

“看你能镇压多少!”  

敖泷面容冷漠,眼底带着森然,四海瓶携沧海之威轰然朝着王渊镇压而来。  

“神兵灵相,四海瓶…”  

王渊目光略为深沉,灵相神藏一脉诞生了许多千奇百怪的神兵法相,但最强大的无疑是烙印在时光深处的天地神器法相。  

每一种神器法相传承,都是灵相神藏的精髓所在。  

修炼到极致,是有希望获得灵相神藏本源的天地神器所承认,获得神器所蕴含的大道烙印。  

但灵相也仅仅只是灵相,和山河鼎这般大禹九鼎原形有着巨大区别。  

“山河鼎,镇压河山!”  

王渊体内紫微星光源源不断逸散而出,属于先天神祗的本质,在此时散发出难以想象的威能。  

头顶源源不断的紫微星光为他所吸纳,涌入山河鼎内。  

山河鼎壁上山川河岳真形,如同活了过来,化为天地八荒真形图,刹那间将无穷沧海之力悉数吞纳一空。  

便是那敖泷所驱使的四海瓶灵相亦悉数吞纳。  

“如此至宝?”  

敖泷花容失色,她也算是出身高贵,却从未见过如此神妙的宝物,一时心神为之所夺,哪怕是山河鼎化作神光坠下,亦是来不及反应,却见旁边纷纷灵光浮现,带着无穷红尘功德气象!  

那是一张金红色的龙纹长绫半空中破空出现,从那金红色长绫上隐隐浮现诸般原始景象,王渊元神神念如同受到吸引,看到螺祖培植火桑,豢养灵蚕,开辟男耕女织原始景象的一幕,旋即了然。  

这是一件人道功德法宝,螺祖以火蚕丝线织出的第一匹锦绫,它拥有着玄妙无比的能力,其蕴含着人道功德,至柔至圣。  

只见这匹金红色红绫扫过,竟是卸去了山河鼎轰击而来的滔天巨力,一道神光将敖泷拉开,同时她轻声开口说道。  

“王上小心,那是轩辕陛下除魔的至宝山河鼎,不可硬抗!”  

“山河鼎…”  

敖泷神色震动,她自然听过这件至宝威名。  

那是轩辕圣皇用来炼魔的宝物,神妙无比。  

此时她身边赤色神光隐隐,出现了一尊身着红衣,面容寻常的中年女子,只是她面容上隐隐有慈悲之相。  

“炼气士!”  

王渊身形转过,双眸落在这位红衣女子身上,这红衣女子身上有一股清灵气机流转,虽炽热,却有别于莽荒中的神祗。  

王渊还是一次看到炼气士的踪迹。  

王渊面无表情,只是目光凝望着敖泷说道:“小神,你的道行,血脉也不错,本王可以保证,若是跟着本王,你得到的只会比你想象中的更多!”  

敖泷面色一变,便要讥讽,但她身边的红衣女子阻止了她,率先问道:“譬如呢?”  

“譬如本王可以帮你补全自身本源上的缺陷!”  

王渊神色淡淡,双眸中神光一闪而逝。  

话语一处,敖泷顿时面色变化不定,一双水色眸子略为震动的望着王渊。  

正如王渊所言,她此时的本源的确有些瑕疵,虽然血统尊贵,但一直不能化龙。  

不然以她血统,借龙鱼国化龙池的力量,早就能够化为一方神龙,登上万法境。  

之所以迟迟不敢化龙,是因为出生的时候受到了影响,在蛋壳之时为污煞之气损了心窍,哪怕是出世之后,资源堆积,也无法补全先天,一直蹉跎至今。  

补全先天之法颇为困难,但并非没有办法。  

他获得的天书上记载着一百零八条神妙无比的道法,其中就有一法名曰补天浴日,号称能补天地之不足,自然也能补全龙鱼心窍之不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