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如此断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苏真这会儿却不敢有丝毫大意。  

眼前这位通判已经不再是寿春郡王,而是受了亲王爵位。  

另外,苏真这条一心养老的咸鱼,还是有点嗅觉。  

官家和圣人分明对这位升王殿下态度有些不一样。  

如今官家麾下只有两位成年的皇子。  

俱出中宫。  

按理说要封为亲王,两位成年皇子应该是要一同册封为亲王,这一次却只有这位大皇子被册封为亲王。  

苏真托人认真打听过,端郡王至今仍然是郡王。  

“杭州知府苏真参见升王殿下!”  

“步卫营指挥使左恒山见过升王殿下!”  

府衙门口,苏真和左恒山此时双双行礼。  

“知府大人请起,左大人请起,本王今日过衙,只是兴致所在,两位大人不比拘泥与俗礼!”  

王渊此时略为一笑,又道:“按品级论,两位还算是本王的前辈,本王应当向两位大人行礼!”  

苏真和左恒山连道不敢。  

他们哪里敢让一位亲王向他们行礼,若是传出去恐怕会被御史台的喷子喷死。  

更不用说这位未来还有希望更进一步,坐上东宫储君之位!  

分宾主坐下之后,苏真忍不住询问王渊来意。  

这位升王殿下,突然来到杭州衙门,实在令他惊奇,更是有些怀疑是不是对他这位知府不满,突击巡查来了。  

此时王渊庞大神念笼罩住整个通判府衙门,已经找到了要找的人。  

当下便道:“只是听闻了一件狱案,颇为好奇!”  

苏真心道果然,他觉得这位升王殿下是来者不善,当下神色便是有些肃穆,道:“不知道殿下指的是哪桩狱案!”  

王渊眸光一闪,便道:“丁字十三号的女囚!”  

苏真闻言,却是心神一松,笑道:“原来殿下也对此案感兴趣!”  

苏真所言的女囚,最近的确是在杭州府官员圈子里,颇为有名。  

算得上一桩奇案!  

起因是杭州治下仁和县一桩入室杀人案件,苦主姓卞,死在家中,墙脚却发现了自家女家女儿的绣花鞋,由此怀疑是内宅之女引来外男所杀。  

卞夫人将书生鄂生告到县衙。  

理由是鄂生觊觎其女,屡次三番上门,此次乃是求取不成,翻墙行那偷香窃玉之事,被卞父发现,慌乱间杀人灭口,还有鄂生留下的玉佩一枚为铁证。  

仁和县知县接到卞氏妻女诉求后,立时将鄂生拘入县衙,严刑拷问!  

只是鄂生一直喊冤,但铁证在案,无人相信。  

不过众多官员的确是觉得奇怪,鄂生人长得俊美无比,极具才气,还是今年杭州府的举人,众多士子,乃至于见过鄂生的官吏,都知道此人木讷的很,是个书呆子,不像是那般穷凶极恶之辈。  

而且鄂生不像是寻常书生,听闻他还得到了杭州府大儒梁简的青睐。  

那梁简也是出身名门,其父梁颢是太宗年间的状元,门第不下于杜氏,听闻还有意将侄女嫁给鄂生,鄂生应是犯不着为卞氏女杀伤性命!  

王渊旁敲侧击,逐渐从苏真口中得到了想要知道的消息。  

那定海神珠元灵转世之人,自然不是这倒霉的书呆子。  

而是卞氏之女,那卞小娘如今也关在府衙大牢内。  

卞老汉死在房内,虽然卞氏二女口口声声称书呆子自己找上门来,却也让人怀疑她是不是引狂人入室!  

有个胁从之罪!  

“知府大人,本王可够见一见那卞氏女和鄂生!”  

“自然可以!”  

苏真点点头,他只当这位殿下是来刷声望的,当下命人从府衙大牢内提来卞氏女和鄂生!  

府衙门口,几个衙役在片刻之后,押着一个身穿白色素衣的女子和一个伤痕累累的年轻男子进入大堂。  

在几个衙役的催促下,两人上前叩拜。  

苏震挥挥手,指着王渊说道:“这位是升王殿下,还不速速上前叩拜!”  

两人连忙又拜!  

王渊目光扫了一眼那伤痕累累的年轻男子,旋即落在那素衣女子身上。  

这卞氏女虽然是一身孝服,却难掩秀丽,美丽动人。  

尤其是在王渊一双法眼下,头顶隐现一尺灵光。  

这也是亘古绝佳之辈,不过此女眉心深处桃花朵朵,红尘孽债太深,不适应修行。  

“看来的确是来晚一步!”  

王渊目光扫过此女,心下不禁暗自可惜。  

那边苏真便是当着王渊的面,按部就班的讯问卞氏女和鄂生。  

只是聊聊数语,便将鄂生问的哑口无言,只能讷讷喊冤。  

苏真见此不禁对王渊说道:“这鄂生实在刁顽,到了此时,仍拒不交代,实在让人恼火!”  

王渊撇了一眼,神色有些哂然,这鄂生虽为举人,但口才的确让人捉急,三言两语便是被人逼迫的面红耳赤,白长了一张俊美无比的容颜。  

“殿下,这等冥顽不灵之辈,就得大刑伺候!”  

眼看苏真挥手,便是有衙役上前,又要动手上夹棍和板子,这是这个时代办案的特色,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先打一顿板子再说。  

哪怕是到了开封府知府包拯那里,也是一样。  

这是为了防止刁民耽误官老爷的时间。  

不过一些所谓好官,大部分会酌情处理。  

却听王渊此时淡淡说道:  

“这仁和知县办案怎能如此粗暴!”  

“殿下,莫非有些不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