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章 惊动宫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只是在途中,这位冯师爷却是面色大变,勒住马缰。  

黄河之畔,却见异象惊天而起。  

紫色光柱直上中天!  

这一道紫色光柱照耀黄河之畔,整个黄河之上被一颗紫色大星的光辉所笼罩。  

“那是紫微星!”  

冯师爷也是有些见识之人,岂会不明白那颗紫色大星的跟脚所在。  

紫微星,往往是代表着帝命!  

黄河之畔怎会与紫微星光降临。  

“难道是官家微服私访,到了这片地域…”  

冯师爷不明所以,忍不住面露震惊之色。  

“师爷,发生什么事了吗?”  

旁边众多差役不明所以,也跟着停了下来,目光望向远处虚空中,凭借他们的目光,只能看到天边有一颗紫色大星略为明亮了一些,和天上其他星斗也并无太大区别。  

“没什么,我们继续赶往上河村!”冯师爷收敛眼中异色,挥了挥手手中马鞭,继续朝着上河村赶去。  

此时紫微星大放异彩,却是惊动了众多大势力。  

紫微星星光暴涨的异象,一部分人看不出来其中变化根源,另外一部分则是洞若观火。  

那分明是有皇室子弟凝聚出紫微王印的异象。  

众多大势力不由面色震动。  

紫微王印的出现,往往代表着一个国朝后继有人。  

每多出一位凝聚紫微王印的皇室子弟,国运便是稳固一分。  

在开封府,京师太庙中异象更大!  

浓郁的紫光弥漫太庙当中,浩然如柱,贯通天地,隐现黄河奔腾,日月重光的异象。  

紫气中似乎还有重重无数神阙流露一角!  

“好神妙的异象!”  

此时在太庙中,灰袍道人作为太庙宗子,第一时间察觉到了太庙中的变化。  

他是管理太庙主祭的官员。  

也是赵姓皇族,真名赵元熙。  

不过并不入皇族族谱,且很早之前就被安排出家修行。  

赵元熙这会儿目光震撼的望着太庙上空,滚滚紫气在太庙穹顶之上无穷旋转,内里一颗紫色大星光华暴涨,隐隐压过太庙群星。  

“这是哪位皇子成功凝聚了紫微王印?!”  

赵元熙目光在太庙中,一个个如同古树藤条交缠所生果实,那代表着宗室诸王。  

虽然紫微星大方异彩,神光照射诸颗果实之上,但并未曾露出行藏。  

不知道是哪位郡王更进一步?!  

赵元熙望着那紫微星,很快喜色收敛,流露出一丝忧心之色。  

当今官家子嗣薄弱,虽然有过皇子,但大部分夭折,少数几个还在襁褓之中,身子骨不见得多好。  

好像自从狸猫换太子之后,宫中隐隐有了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氛围。  

若是哪位妃子生的公主还罢了。  

若是皇子,哪怕是再强壮,也会百病缠生,无端夭折。  

“应该不是那几位身子骨弱的皇子!”  

当今官家其实十分看重诸位皇子,众皇子出生之后,往往不久能封郡王头衔,这是许多旁系子弟奋斗一辈子的目标。  

承载封王之命,凝聚紫微王印通常很快,但是这几位皇子根本未曾成长起来啊!  

但赵元熙仍然希望是那几位皇子凝聚紫微王印。  

不过要印证也不难!  

“稍后请宗正出面,让钦天监请来张天师帮忙查看一二,张天师这会儿正在宫中!”  

太庙中的动静同样也很快流入宫闱当中。  

宫闱当中如今除了中宫刘皇后之外,还有数位极得宠的妃子,两位贵妃杜氏,曹氏,淑妃杨氏,贤妃陈氏。  

这几位都不是省油的灯,每一位都是荣宠不衰!  

而其中淑妃杨氏与延福宫向来交好。  

杨氏在宫中也是消息灵通,太庙中的动静,并没有瞒过杨氏的眼睛。  

“紫微王印!而且是拥有如此奇特异象的紫微王印!”  

杨淑妃听到消息,也不免心头震动。  

凝聚紫微王印对诸皇子而言,意味着以后至少能争取个郡王爵位,亲王有望,至于储君位置,也真正有了资格。  

粗如儿臂的兽蜡照耀宫闱,杨淑妃绝美的面容之上此时还有些感叹之色。  

“皇后姐姐的手段比想象中还要出色!”  

在杨淑妃看来皇后终于也按捺不住了,这次的动静十有八九是皇后弄出来的。  

皇后前段时间和她提及过,准备接回两位在外的皇子,所以凝聚紫微王印应该就是皇后的动作。  

至于宫中其他皇子,杨淑妃并不大看好,朝夕相处,各宫中有动静,应该不可能瞒过其他人。  

其他成年宗王早就封了郡王之身,应该不大可能在这个时候凝练紫微王印。  

而此时延福宫,皇后得到消息,也是莫名其妙。  

这个时候居然会有皇子凝聚紫微王印,这让皇后感觉惊讶,觉得事情隐隐超出了自己掌握,见淑妃宫中派人前来询问,第一时间便将杨淑妃接来,告知杨淑妃真相,这不禁让杨淑妃也大为意外。  

不仅仅是杨淑妃,此时宫闱中一位位贵人也在怀疑,纷纷将可疑的目光望向邻近,以及周围。  

而且这一次紫微王印出现的异象和之前诸王凝聚的紫微王印也有所不同。  

通常紫微王印凝聚成功,都是群星拱卫,诸贤面世的异兆。  

而这一次居然是黄河奔腾,日月重光!  

虽然还是有群星拱卫之相,但与以往紫微王印凝聚的异象大不相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