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燕赤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聂姑娘?聂姑娘?”  

石破天喊了两声不见有人回答,挠了挠头,有些懊恼:“我这是又说错话了吗?唉,要是小师妹在就好了!”  

听得远处兵器碰撞声越来越急促,石破天眉头微皱,纵身上到房顶,循声奔了过去,刚走到半途,兵器碰撞声突然停了下来。  

紧接着,便听见一道粗犷嗓音满是无奈地说道:“夏侯兄,我都已经躲到了这里,你怎么还是不肯罢休?”  

“燕赤霞,上次你侥幸胜了我一招半式,这次可不见得了!”  

“夏侯兄,你这话都说了七年了,怎么还是执迷不悟?这七年,我避在哪里,你追到哪里,如此浪费青春,虚度光阴,值得吗?”  

“燕赤霞,我是来找你比武的,不是来听你讲道的!值不值得比过了再说!”  

话音未落,兵器碰撞声就再次响起,伴随着叱喝之声连绵不绝如暴雨倾盆,打的更加激烈了。  

石破天听到是比武,眉头顿时舒展开来,纵身往前又越过两个院子,便看见两个人正在院子里交手。  

一个是满脸虬髯、邋里邋遢的中年道士。  

一个是眉飞入鬓、目如鹰隼的黑袍武者。  

两人武功都是极高,身形快如闪电,出剑势若奔雷,辗转腾挪间,时而交错时而分开,只看见寒芒闪烁,宝剑碰撞声不绝于耳。  

更重要的是,这两人对真气的掌握都极其精妙,一招一式看似威力不大,宝剑只有斩在物体上时,才会将物体斩断,实则却是做到了凝而不发,没有浪费一丁点的真气。  

能在如此激烈的争斗中做到这一点,在石破天见过的人里,只有将易筋经修至大成的方证一个人。  

哪怕是他师父岳不群都还差了一些。  

石破天只看了数招,便即全神贯注,很快就分清了两人的身份:“黑衣服的那个应该是夏侯兄,大胡子道士是燕赤霞。”  

黑袍武者招招抢攻,剑法凶狠毒辣,招招直指要害,似乎逼得中年道士守势多而攻势少,占尽了上风。  

但在石破天眼里,却是看出了那中年道士的从容不迫,他甚至还有余力往他这边瞟了一眼,显然是发现了他的到来。  

而那个黑袍武者心态浮躁,急于取胜,将全部心神都放在了中年道士身上,却不知这样反而是落了下乘,使得他的招式形神不定,出剑快而不准。  

两人武功境界已经不在一个档次。  

只要那中年道士燕赤霞愿意,胜负怕是顷刻间就能分出。  

燕赤霞躲到兰若寺这鸟不拉屎的鬼地方,就是为了摆脱夏侯的纠缠。  

如今刚过了不到半个月清闲日子,就又被夏侯找上门来,他已经是满心不耐烦,察觉到石破天的存在之后,心情更加烦躁。  

“怎么又有不知死活的蠢货来这兰若寺!”  

燕赤霞心里直骂娘,但也不忍心看着石破天死在鬼魅手里,猛地纵身而起,看似是不敌夏侯剑法被迫躲闪,但却在夏侯追上来的时候,右脚一蹬墙壁,回身一剑刺出。  

长剑自半空中横过,招式寻常,只占了一个出其不意,但剑到中途,忽然微微摇晃,登时一剑变两剑,两剑变四剑,四剑变八剑。  

刹那间。  

漫天剑光涌动,如同雨幕一般,将夏侯笼罩在了其中。  

夏侯大吃一惊,仓促间根本不知如何应对,只能仓皇向后退去。  

石破天见得如此精妙的剑法,忍不住叫道:“好剑法!”忽然神色一动,朝着院门方向望了过去,大声喊道:“别进来!”但还是晚了一步。  

“哎,有人在吗?”  

一个看上去二十来岁模样,穿着一袭水墨色青衫,背着书箱,手里拿着一个灯笼的年轻书生走进了院子里。  

听到石破天的声音,宁采臣脸上一喜,但下一秒就睁大了眼睛,脸上露出了惊恐之色,却是夏侯正好退到了他身前,让他也一同被笼罩进了燕赤霞那一片剑光当中。  

石破天来不及多想,抓起腰间长剑,将真气瞬间灌注在剑身之上。  

只听得“铮”的一声剑鸣,长剑脱鞘飞出,如白练横空,朝着燕赤霞的长剑激射了过去。  

燕赤霞察觉到身后动静,猛地回过头来,脸上露出了几分惊诧之色。  

当!当!当!当!  

两柄长剑接连撞在一起,爆发出几巨响,漫天剑光瞬间散去,石破天的长剑也倒飞了回来,落入了鞘中,人也已经来到了燕赤霞和夏侯中间。  

燕赤霞的剑则停在了夏侯眉心前半寸处。  

夏侯被那几声巨响震得耳膜生疼,再看着这近在咫尺的剑尖,脑袋里面一阵恍惚,呆在那里,一动不动。  

反倒是宁采臣在经过最初的惊恐之后,回过神来,朝着石破天一拱手,感激道:“多、多谢大侠救命之恩!”  

石破天连忙摆手,不敢居功:“是燕道长自己停了下来,有没有我这一剑都没有差别。你不用谢我,要谢应该谢燕道长。”  

燕赤霞早已收回了长剑,正上下打量着石破天,眼底满是惊疑之色。  

他原以为石破天那一剑乃是御剑之术,但当宝剑相碰的时候,却发现那长剑之身并没有丝毫元神附着,只有纯粹的真气。  

燕赤霞一瞬间甚至以为自己看走了眼。  

活了这么久,他向来只见过人以元神御物御剑,还是第一次见有人只靠真气施展御剑之术的!  

石破天满是佩服地望向燕赤霞,赞叹道:“燕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