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共鸣与经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为了避免刚刚在学院里引起轰动的林天和甘言雨,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什么麻烦。  

高振阳亲自护送,将两人一路送到了校门口。  

站在人来人往的大学门口,高振阳站定了身子。  

“其实,今天的演奏,说得上出色,但称不上完美。刚才教室里太乱了,有些话,没来得及细说。”  

听到这话,林天立即洗耳恭听起来。  

“对于比较欢快,节奏比较轻松的曲子,像康康舞曲,还有我后来给你们视奏的C大调第六协奏曲,这样的曲子。”  

“你们俩在情绪表达力,对曲子的情感拿捏程度,明显会更加好,基本能够维持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面上,要我说,哪怕是在美国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里演出,也不会让人觉得档次掉了。”  

“但是——”  

刚刚夸完,高振阳话锋一转,  

“其他类型的曲子,就差点意思了,比如比较悲伤的、沉重的........或者,涉及到一些关于爱情的,甜美的曲子,你们的情感张力,明显就要差上不少。”  

“如果是对我的学生,能够到这个程度,我就已经很满足了,但是对你们,林天老师、甘言雨老师,我觉得你们对演奏,应该有更远大的追求——懂我意思吗?”  

“......”  

林天和甘言雨都认真地听着。  

一时间,也都陷入了沉思。  

林天大概听明白了。  

高振阳的意思是,在刚才合奏的曲子中。  

对于欢快的曲子,两个人在合奏中的表现,明显要更好,远胜其他类型的曲子。  

归其原因,林天觉得,这是因为——  

他们在这个类型的曲子的情感同步,做的更好。  

归根结底,是之前在创作康康舞曲的过程中。  

自己和甘言雨,那一次都玩嗨了,全程几乎是非常欢快地,把曲子录制出来的。  

他们的情绪,在那一刻达到了高度统一。  

林天和甘言雨,都永远地记住了这种“快乐”的状态。  

再次遇到这样“快乐”的曲子,两个人的脑电波,很容易就对到了一起......  

自然,这种开心的情绪,就很能够通过他们的音乐,传递给观众。  

.......  

林天想着想着,抬头看向了甘言雨。  

少女的表情,略带一丝迷茫和思索。  

直觉告诉林天。  

甘言雨所想的,跟自己一样。  

那该如何,去弥补对其他情感的曲子,在理解上的不足呢?  

“共鸣。”  

说到这里,高振阳的表情变得梦幻了起来。  

认真却又带着些笑意地说道,  

“想要获得这样的共鸣,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去经历。”  

“当你们能够感受到乐曲的情感时,你们就能与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联系。这种共鸣,能让你在演奏时更自然地表达出乐曲的情感,你的观众也就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情感传递.....”  

“共鸣,和经历吗......”  

甘言雨喃喃。  

即便演奏天赋强如甘言雨,此刻,也是似懂非懂的模样。  

“是的。”高振阳再次强调,“你们现在还太年轻,就像万老师说的,音乐家,是需要沉淀的.......”  

那些,悲伤的、难过的、遗憾的、孤独的、愤怒的、甜蜜的......  

一切的一切,所有的情感。  

每一项,  

都需要亲身去体会其中......  

才能够,创造出最完美的演奏!  

“不过,只要你们演奏的是林天老师写的曲子,那么对于林天老师,就肯定没有这样的烦恼,他对于曲子的共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你们俩的情感要达到一致,主要是看甘言雨老师......”  

“此言差矣。”  

林天很快打断了高振阳。  

......他承认,自己在这一刻,确实哽住了。  

毕竟,自己只是曲子的搬运工,说共鸣什么的,实在是有点为难他了。  

看到林天反驳得果断,高振阳略微思索后,恍然大悟,  

“也是,毕竟是天才,可能把旋律写出来的时候,自己也没想那么多......”  

.....  

“好了——我就送到这里,等会还有我的课,就先回去了。”  

“下周的音乐会,两位老师一定要加油啊!”  

最后,高振阳与两人做了道别,便离开了。  

而留在原地的林天,却还在思考着,高振阳说的那番话。  

所以......  

自己跟甘言雨的合奏还不够,是因为他们俩没有做到共鸣.....  

而没有做到共鸣,是他们俩的经历还不够...吗?  

林天一拍脑袋。  

那么,如果像康康舞曲创造的“快乐”那样,两个人把所有的情绪都收集一遍......  

那他们俩岂不是天下无敌了?!  

好像可行!  

那么,自己一会把甘言雨揍哭。  

算不算完成了“悲伤”的收集?  

给甘言雨骗到大马路边,然后丢下她一个人走了。  

那就是“难过”“遗憾”......  

包共鸣的啊!  

.....想法很天才,但实际上好像不可能。  

因为,大概也没有哪首曲子是作曲家在被别人揍哭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咳咳——”  

林天这边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