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宣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周玄走过来的时候,金瑶公主趁机跟着,穿过人群来到了陈丹朱身边,没有寒暄就握住了陈丹朱的手,看到金瑶公主的装扮,不用寒暄陈丹朱也知道她来做什么了。  

两人谁都没说话,只牵手而立。  

此时陈丹朱和周玄三言两语后,风雪里喧闹嘈杂,但剑拔弩张的气氛淡去了,金瑶公主看看监生们,再看看陈丹朱。  

“这还打吗?”她问。  

陈丹朱被她逗笑,摇了摇她的手:“现在不打了,先比学问。”  

金瑶公主明白了,握紧陈丹朱的手:“那就等比输了再打。”  

就算惹恼徐先生,被父皇和母后责罚,她也坚定的支持陈丹朱出口恶气,她是了解陈丹朱和张遥之间关系的,徐先生这次做的真的过分了,普通民众被传言蒙蔽也就罢了,徐先生可是大儒师,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怎么都违背了?  

陈丹朱哈哈笑了,看向在场的议论纷纷的监生儒师们:“不,比赢了,我也要打。”  

金瑶公主也跟着笑起来:“你说得对,不管怎样都要打一顿!”  

周玄看着这两个牵手而笑的女孩子,喂了声。  

“先别笑的那么开心。”他说道,“有你哭的时候——那么这就说定了,国子监这边由我召集人选,你那边——”  

说到这里又讥嘲一笑。  

“说起来,这不会是你自己一厢情愿吧?那位张公子敢不敢应战啊?”  

陈丹朱道:“周公子多虑了,他必然是敢的,我会召集和张遥一样的读书人们,就等周公子你定下时间了。”  

周玄先对身边的监生们低笑:“看看,这就叫无知无畏的嚣张。”  

身边的监生们都跟着笑起来,神情更加倨傲。  

周玄再对陈丹朱一笑:“等着吧,我会筹办的风风光光,让你和你那位吹捧的寒门俊才,见识一下什么叫名士风流。”  

他说罢再看四周的监生们。  

名士风流啊,他们当然如此,监生们倨傲一笑,纷纷道:“静候来战。”  

声音传开,更多人的争相风流,喊声笑声顿时一片。  

周玄嘲讽一笑:“陈丹朱,你现在可以离开国子监了,等你赢的哪一天,再来吧。”  

陈丹朱没有说话,迈步向外走。  

金瑶公主忙跟着,走过徐洛之身边,徐洛之的视线落在她身上——到底是授业恩师,金瑶公主视线一顿垂目避开,但还是停下脚。  

“先生。”她低声说,“我觉得,你这次做得不对。”  

徐洛之淡淡道:“公主学问长进了,知道论对错了。”  

金瑶公主抬起头看着他:“先生,就算没有读过书,只要有心,也能分辨对错。”  

徐洛之肃目看着她,金瑶公主一缩头疾步跑开了。  

周玄在旁摇头:“先生,你看,都被陈丹朱教坏了,这个陈丹朱,必须好好的教训一番,否则世风日下啊。”  

徐洛之转头看他,问:“你不是自诩不再是读书人了吗?怎么还如此因为读书人的事义愤填膺?”  

周玄面容暗沉下来,声音也没有先前的亮丽,他看向门厅上的匾额:“大概,因为我还记得我父亲是读书人吧。”  

提到周青,徐洛之不说话了,四周的监生们神情也黯然又悲戚,周青是个读书人啊,一身才学满腔抱负,治国救民为万世开太平,是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首领,又出师未捷身先死,更添悲壮。  

作为周青的儿子,他虽然号称不再读书,但那是为了实现他父亲的抱负,为他父亲报仇,看到陈丹朱咆哮折辱读书人,怎能忍?  

说完这句,周玄没有再看诸人,转身向外走去。  

监生们让路用目光涌涌追随,看着这个在风雪里高大又落寞的年轻人身影,萧瑟悲壮——  

“周公子,我们一定会赢!”  

“必然要让天下人知道,我国子监风骨凛然!”  

“周公子,我们与你同在!”  

无数的喊声在后宣誓。  

周玄没有再回头,带着涌涌的目光声音随众走出了国子监。  

陈丹朱离开了,周玄走了,金瑶公主和三皇子也随之离开了,但国子监里的热闹更甚,监生们三五成群聚集或者低声议论或者激扬争辩,讨论的都是周玄和陈丹朱约定的比试。  

“先生。”一个助教担忧的问,“真让他们比试啊。”  

周玄鼓动了大家,但徐洛之如果发话能制止监生们。  

徐洛之笑了笑:“不用理会,比不起来。”他看向风雪中的大门,“陈丹朱号称要为寒门庶族子弟抱不平,她难道忘了,寒门庶族的读书人,也是读书人。”  

只要是读书人,谁愿意跟她这种声名狼藉的人混在一起。  

陈丹朱走到门外,与金瑶公主和三皇子作别。  

“让你们担心了。”她施礼道谢,又自嘲一笑,“做我的朋友很麻烦吧?经常受惊吓。”  

金瑶公主摆手示意她不要这么客气,三皇子也是一笑。  

“为朋友两肋插刀。”他说道,“能做丹朱小姐的朋友是好运气呢。”  

陈丹朱对他一笑,想到三皇子的为人:“殿下也是如此,丹朱很高兴能做殿下的朋友。”  

三皇子一笑。  

金瑶公主在一旁看看陈丹朱,又看看三皇子,重重的叹气:“雪下大了,现在也不是你夸我我夸你的时候,这种天气你本不能出门的。”  

结果三皇子比她得到消息还早,出门还快——  

这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