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轻重缓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冉林离去后不久,骡子就进来了。  

“楚爷,听说冉林方才来过?”  

他向张楚见过礼后,径直问道。  

张楚看了他一眼,笑道:“怎么,在你心里,你大哥就那么没脑子?旁人一怂恿,就巴巴的凑上去给人当牛做马?”  

骡子一见到他笑,心里登时就松了一口气,也笑着调侃道:“那哪儿能啊,您在我心中,可从来是英明神武、决胜千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正面形象。”  

只是一碰到和霍青、北蛮人有关的事,您就容易炸毛。  

他默默的在心里补上了一句。  

他跟了张楚快十年了。  

他太了解张楚了。  

他知道,大哥虽然不想其他老兄弟那样,成天就把仇啊、恨啊的什么挂在嘴边。  

但有些人、有些事,他一刻都不曾忘记过。  

他心里有本账的…  

张楚懒得搭理他:“怎么?厚土部的事务这么清闲的吗?大白天的就跑我这儿逗闷子。”  

骡子连忙道:“不是,方才剑藏来过,要求见您,被我给打发走了。”  

“剑藏?”  

张楚疑惑的念叨了一遍,这名儿他听着耳熟,但一时之间想不起这人是谁了。  

骡子给他解释道:“就是上上一个月,玄北武林大会上新选出来的玄北武林盟主,乐清扬的徒弟。”  

张楚记起来了,淡淡的“哦”了一声,表示知道了。  

他有太多事情要思考。  

朝廷和镇北王府之间战争,已经进入决胜阶段。  

朝廷已经在玄北州折了二十万禁军。  

剩下的这二十万禁军如果在再在玄北。  

短期之内,朝廷应该是无法再凑出一支像样的军队,北上来征讨镇北王府。  

大离的国力是强,但大离的疆域也大啊!  

总不能把所有家底儿全砸到玄北州吧?  

其他地方不要了?  

而且现在起火的,又不止玄北州一地。  

届时,玄北州就将尽数落入霍青之手。  

还有西凉州那边的局势,也不容乐观。  

天倾军那位伏波侯李钰山,是位老行伍了。  

在冉林调走西方总督府的十万禁军之后,西凉兵力空虚,他天倾军完全有能里在短时间内席卷整个西凉州!  

但李钰山的高明之处,恰恰就在这个地方。  

他没有趁势而起,直接拿下整个西凉州。  

而是只拿了包括玄北州通往中元州的两郡之地在内的四郡之地,半个西凉州。  

一方面和玄北州的镇北王府交相呼应,一边争取时间,以天倾军为骨架吸纳今岁饥荒造成的流民扩军。  

这才短短一个月,听说天倾军就已经上了赌桌的赌徒连过两关那样,直接翻了两番,从十万暴增到四十万!  

编练三十万大军,可不是拉来三十万精壮男子冲人头就作数的!  

粮秣,马匹、兵器、甲胄、旌旗等等,都是一个连张楚这种堪称一方枭雄的人物,都会望而生畏的天文数字!  

而李家却在能这么短的时间内,武装起这么大一支军队,不知道是从那一年就开始积累。  

也真是难为李家,装了这么多年孙子,还能积累出这么庞大的一份家业。  

恰好,今岁饥荒造成的那些流民,的确也是最好的兵源…没挨过饿的人,永远不能体会那种被生存的本能欲望所支配,为了一口吃的什么都肯干的感觉。  

抛开霍青和李钰山之间实力差距。  

单这两家大离顶级将门的准备和策略来判断,张楚觉得李家成事的几率,比霍氏高。  

当然,在这个三品飞天宗师就足以左右一场十万人级大战胜负的残酷世界。  

最终还得由几方的顶级强者,决定谁是王侯谁是寇。  

真要有那种所向无敌的至强者。  

今日冲进京城,一刀砍死祖龙。  

明日,九州就能跟他姓!  

不开半点玩笑…  

两州的局势,一举一动都牵扯太平关,牵扯到北平盟。  

张楚连这些大事,都还没考虑清楚,哪有心思去管外边那些阿猫阿狗。  

剑藏?  

路人甲还是路人乙?  

真不是张楚飘了,狗眼看人低,看不起乐清扬、剑藏师徒。  

换个太平点的年景,他们夺走玄北武林盟主之位,或许还能有所成就。  

当下?  

剑藏要有命活到立地飞天的那一天,张楚把脑袋砍下来做成酒杯送他装庆功酒!  

连这点时局都看不明白,乐清扬纵有二品境界,又有什么资格入他张楚的眼?  

骡子来给见张楚,本来是想给大哥出口气,见他意兴阑珊,兴致缺缺的模样,当即也就不卖关子了,笑道:“剑藏是来归还玄北武林盟主的印信的,还说什么,您为玄北武林盟主,造福玄北江湖、护佑桑梓,世人愚昧,听风便是雨,冤枉了您,他得知那帮愚夫逼您教出了玄北武林盟主的印信,特地前去取来,交换给您。”  

“我直接就让他回去了,告诉他,有什么话,让他师父乐清扬,亲自来找您谈。”  

“呵呵…”  

他冷笑道:“他真以为,我不知道他在玄北武林大会上说的那些话…”  

“好了。”  

张楚懒洋洋的倚着大椅,淡淡的说道:“玄北武林盟主的位子,我早就坐腻了,他们想要,就让他们拿去吧,左右都只是小事,不用太过在意。”  

骡子正色的揖手道:“是,属下明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