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风波迭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四月初。  

燕北无生宫不宣而战。  

洪无禁亲自出马,四大法王带队,率领三千好手,分散潜入西凉州,一路破家灭门,打掉了西凉无生宫大批下层门派世家。  

彼时,李正统合天行盟旧部的行动还未结束,十八层地狱只确定了前八层狱主,力量尚且分散。  

但李正半点都不怂,在燕北无生宫入侵西凉州的一瞬间,立刻率领八层狱主迎战。  

双方会战于玄北州以南的通台郡。  

杀得是人头滚滚、尸横遍野。  

双方麾下成名成宿的气海境强者,都接连陨落…  

李正两次出手,约战洪无禁,均落于下风,被洪无禁压着打!  

无生宫乃是信奉无生老母的邪教。  

洪无禁与顶层的四大法王信不信另说。  

但无生宫在燕北州和西凉州传教近百年,发展了大量信徒和外围教众,聚集的万民意,比之现今地盘最大的北平盟,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洪无禁身为无生宫天王,踏足飞天境十余年,一身实力只怕足以比拟九阳上人!  

而李正乃是九州少有的魔道飞天,且身兼玄武癸水真元,潜力无穷,但他踏足飞天境的时间毕竟太短,手下的无生宫也还未成气候,无法反哺他的修行,如何能与洪无禁匹敌?  

一时间,西凉无生宫损兵折将,节节败退。  

若无意外,刚刚声名鹊起的西凉无生宫,很快就会覆灭于燕北无生宫之手。  

燕西北将再次只有一个无生宫…  

张楚收到消息的时候,无生宫的人马已杀进西凉州。  

他权衡利弊之后,下令集结八千红花部精锐,亲自出马率领红花部奔赴封狼郡,作出进军燕北州的姿态。  

然而“一不小心”走漏了消息。  

身在通台郡的洪无禁,接到北平盟进军燕北州的消息,大惊失色。  

一边停止西进的脚步,全线停战。  

一边派来信使求见张楚,邀请北平盟一起攻打西凉无生宫,瓜分西凉江湖!  

除此之外。  

他还特地派人前往太平关,求见梁源长,以昔日情分为由,请梁源长代为说项。  

相比西凉无生宫这个连旗都还没立稳的弟中弟。  

洪无禁显然更忌惮北平盟这头猛虎!  

虽说原先的燕西北三大势力之中,北平盟的资历是最浅的。  

但由于三家体制的区别。  

北平盟的体量,一直都是三家之中最为庞大的!  

再加上北平盟前有潜渊军硬刚北蛮大军的彪悍战绩,后有张楚飞天宴斩项尊的骇人实力,且如今还是一门双飞天的顶级配置…  

洪无禁只要脑子没坏,就绝对不会和北平盟正面刚!  

他也是料定了北平盟不会横插一手,才大着胆子,向西凉无生宫开战的。  

燕西北三大势力,鼎足而立,局面稳定得近乎一潭死水,谁都不敢妄动!  

他燕北无生宫,攻打西凉无生宫,是打破了这种僵局。  

但明摆着,坐山观虎斗对北平盟更有利!  

反正他自忖他若是张楚,绝对会等到燕北无生宫和西凉无生宫彻底分出胜负之后,再出兵摘果子…  

他都已经做好先灭掉西凉无生宫那个冒牌货,再回身迎战天行盟的打算!  

北平盟是势大。  

但以他的实力,怎么也能跟张楚拼一个五五开!  

到时候哪怕再吐出半个西凉江湖。  

他无生宫也还有的赚…  

而北平盟现在陈兵燕北州边境。  

将他们逼回燕北州。  

只会便宜西凉无生宫那个弟中弟啊!  

洪无禁是百思不得其解。  

张楚见到洪无禁派来的信使,自是满口答应。  

信誓旦旦的承诺,要和燕北无生宫联手,先收拾掉西凉无生宫那个弟中弟,然后大家再坐下来喝喝茶、狎狎妓,瓜分西凉江湖这块肥肉。  

但送走了洪无禁的信使后。  

张楚非但没有撤兵,还加紧调配物资,囤积了大量的粮草。  

洪无禁:???  

小老弟,你这是怎么回事?  

这一回别说是洪无禁不信他,连带着燕北州州牧都不信张楚了。  

火烧火燎的派来州府别驾,苦口婆心的劝张楚有话好好说,不要动刀动枪的伤和气。  

北疆一战后。  

北平盟不再只是是燕西北江湖中的一座大山。  

还是压在燕西北三州州牧心口上的一座大山!  

张楚要是真发疯来,  

他们掰着指头,数来数去…  

擒蛮军?  

不敢动!  

天倾军?  

残了。  

镇北军?  

更残。  

好像只有镇北王一人,制得住张楚。  

可镇北王和朝廷差不多都已经彻底翻脸了,镇北王会出面帮朝廷压制张楚?  

帮助张楚压制朝廷的兵马还差不多!  

张楚不肯撤军。  

燕北州府只能扭头向西凉无生宫施加压力。  

洪无禁无奈,只能放弃已经到手的西凉三个郡,撤回燕北州。  

西凉无生宫就此撑过了最大的危机。  

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燕北无生宫这一次兴师动众,都没能打下西凉无生宫。  

等到李正整合完西凉江湖的力量,就更别想染指西凉州了。  

而这一次,燕西北江湖三大霸主级势力磨刀霍霍的架势,也给燕西北江湖中那些游离三大势力的门派世家,散兵游勇敲响了警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