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九重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世间无不散之筵席。  

为期三天的飞天宴,终于还是在风四相和九阳上人对张楚的连连上门作客邀请,和一众蹭吃蹭喝的江湖豪杰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落下了帷幕。  

张楚心里终于踏实了。  

关于宴无好宴这回事。  

他的感受实在是太深了。  

本以为都飞天了,怎么着也该能平平安安的大操大办一次。  

结果第一日就死了一个人。  

还是个飞天。  

好不容易建起来的北平盟总坛也毁了一半。  

差点就喜事变丧事了。  

好在最终还算是圆满的落下了帷幕。  

总坛毁了。  

张楚没法儿坐班儿。  

后边的几日,他就在家中研究那本《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乃是武九御的武道修行随身手札。  

而且是经过整理的拓本。  

很系统,也很全面。  

正是眼下对飞天境的修行还两眼一抹黑的张楚,最需要的…  

《如是我闻》开篇明意。  

飞天无路,无畏可渡。  

武海无涯,念念作筏。  

紧跟其后,便是飞天三品九重天的境界释意。  

三品三重天:意轻烟、意安住、意常在。  

二品三重天:意止水、意生莲、意飞扬。  

一品三重天:意定幽、意化身、意通天。  

张楚大概翻阅了一下这三品九重天的精义,发现只有前三品和二品的详细精义。  

至于一品三重天,就只有一些很笼统的释意。  

意定幽:身死意在,不入幽冥,白日轮回。  

意化身:意化千百,身死意长存,瞬息翻江海。  

意通天:通天即为仙,意不灭我不灭,永恒一念间!  

张楚看完这三重天的释意。  

本能的去怀疑,觉得这三重天就跟神话故事似的!  

但紧接着,他就又说服自己去相信。  

一飞冲天,朝游北海暮苍梧。  

这不就是神话故事?  

他现在可不就是飞来飞去,肉身破音速?  

而且武九御在《如是我闻》的记载之中,也将这一品三重天称之为登仙三步!  

如果说,飞天成仙真是确有其事。  

那么一品的这三重天,似乎也不太离谱。  

张楚凝视着武九御对这三重天的释意。  

无法确定。  

武九御不将登仙三步的精义传他。  

是因为登仙三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还是因为登仙三步有些忌讳,怕太早传他影响到他的修行。  

他倒是没将这件事往坏处想。  

比如武九御想拿登仙三步的精义卡着他,又或者是防着他,留一手之类的。  

张楚虽还未见武九御其人,但从她的行事风格来,这的确是个九州尽在胸怀的绝顶人物!  

似那种人物,根本就不需要耍这种不入流的小手段来算计他一个三品!  

再者说。  

给不给张楚登仙三步的精义,对他的修行影响其实并不大!  

他若真能修行到二品三重天,再一朝得悟,即便预先不知一品三重天的修行精义,照样能晋升一品!  

这就好比开车。  

有导航,就能提前知道路途有多遥远,中间要经过几个服务区、几个收费站,做到心头有数。  

但没有导航,就到达不了终点了吗?  

眼睛是干嘛使的?  

指示牌是干嘛使的?  

飞天境的修行,与力士境、气海境的修行,截然不同。  

力士境的修行,资源和勤奋五五开,但总体来说还是重资源,只要钱够多,就算是头猪都能硬生生砸到七品!  

气海境的修行,勤奋与悟性五五开,但总体来是重勤奋,只要资质没有差到一塌糊涂,耗上几十年,大多都能磨上四品——没有领悟势的弱鸡四品。  

当然,既勤奋、悟性还高,自然就大大的缩短这个时间,而且实力更强!  

例如张楚。  

但到了飞天境,资源和勤奋,就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了。  

飞天宗师,个个都富得流油。  

而且一个比一个能活。  

但看看风四相。  

再看看九阳上人。  

哪个晋升二品了?  

飞天境的修行,重一个“悟”字儿!  

一朝得悟,连跨三重天,都只是平常!  

可若是悟不通,任你苦熬数十载,也只是白费功夫!  

万民意与国运之能助飞天宗师修行。  

便是因为万民意和国运乃千百人所思所想的凝聚物,能加速武者悟道的过程!  

但只是加速!  

不是直接提升武者的悟性!  

这就好比乘法。  

基数大,倍数自然就大。  

而零乘以任何数字,结果都是零。  

悟性这玩意,说起来玄之又玄。  

但总体上还是和智商、性格、经历,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等等内在因素挂钩…  

国运飞天,之所以死路一条。  

便因为他们在的飞天意,是国运催生不够成熟的势诞生的产物。  

就如同是空中阁楼,连基础都没有,还怎么往上加高?  

张楚的记忆里,就有一位很著名的诗人李裁缝,他凭借惊人的东拼西凑技巧,“创作”了一首很脍炙人口的诗词《离人愁》,红遍半边天。  

但事实上这位著名诗人,却是一个连基础乐理都没吃透的鬼裁…  

于是乎。  

他虽然有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有了“著名诗人”的逼格,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