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平沙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夜深了。  

知秋提着油灯,穿过长长亭廊,来到前院,果然见到厅堂的烛火还亮着。  

她在心底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骡子下午来过。  

将今日总坛大堂里的事,告知了她。  

她知道自家男人今天肯定心头郁积…  

可她也无能为力。  

有些决定,是能他一个人做。  

纵是她,也无法分担。  

她踌躇了一会儿,还是迈步走向厅堂。  

张楚听到脚步声,一抬眼,就见到知秋轻手轻脚的迈进厅堂。  

他放下手中书卷,问道:“太平睡了吗?”  

知秋回道:“睡下了…”  

张楚点了点头,又捧起手中的书卷。  

知秋坐到他右侧,轻轻的问道:“老爷,想喝两杯吗?妾身唤伙房给您做几道小菜。”  

都是老夫老妻了,自不必矫情的再说什么情情爱爱的话。  

陪着他就好。  

张楚头也不抬的回道:“太晚了,就不麻烦了。”  

知秋笑着摇头:“自己家里,哪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  

她不再问他,起身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刚刚睡下的厨娘就打着呵欠的起来点亮伙房的油灯。  

不一会儿,散着头发的夏桃也围着围裙,走进了伙房。  

淡淡的炊烟散开。  

蒜香葱香也扑鼻。  

张楚终于合上了手里的书卷。  

他怔怔的凝视着厅堂外乌乌漆的夜色,浅吟低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白头佬,北边,打起来啦!  

你,还不回来吗?  

八月下旬。  

柱国大将军合十二万武悼军与十万捧日禁军,于平狼县大破北蛮军,粉碎了北蛮军再度南下的企图。  

战线,重新推回锦天府。  

大离、北蛮,屯兵六十万于武定郡,寻找决战之机。  

九月初三。  

太平关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张楚亲自出关相应。  

“昔日一别,张盟主风采依旧!”  

来人立于万军之前,身披赤红色麒麟焚天铠,头戴红缨盔,背后鲜红披风烈烈招展,拱手笑道。  

依旧穿着一身简单白袍,身无长物的张楚,也是满脸笑容的拱手道:“不比王侯爷一朝鱼跃龙门精神爽!”  

来人,不是沙海盗大当家王真一,又是谁?  

现在已不能再称呼他为沙海盗大当家了。  

应该称呼其为“平沙侯”才对!  

推平的“平”。  

沙海的“沙”。  

王侯的“侯”。  

如果说,王真一突然接受朝廷招安,一朝完成盗匪到王侯的逆转,惊呆了燕西北三州江湖的话。  

那么“平沙侯”这个封号,可以说是把天倾军李家的脸,拿到全天下人面前狂抽!  

都特么给抽肿了!  

没有人知道,王真一是什么时候和朝廷达成PY交易的。  

但看王真一先当着燕西北三州的面儿,狠狠踩了一脚的天倾军李家的颜面,紧接着接受朝廷招安就任“平沙侯”这种骚操作,显然是早就在和朝廷眉来眼去了。  

暗地里,揣测王真一其实就是朝廷安插到西凉州打压天倾军李家的一颗棋子的人,也不在少数。  

但无论如何,处于张楚的角度来说,王真一成为“平沙侯”,于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至少,王真一成了平沙侯,昔年上原郡乱局那点恩恩怨怨,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  

都封侯了,还敢对张楚这个玄北武林盟主出手,这不是找刺激,这是找死!  

无论是朝廷,还是江湖,都不可能容忍这种搅屎棍子存在!  

当然,张楚也不是怕了王真一。  

只是谁会嫌自己的仇人少啊?  

特别是王真一这种狠角色…  

张楚把着王真一的手臂,亲自领他上山。  

仿似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  

王真一沿途打量着繁华的太平关,赞叹道:“张盟主这太平关,易守难攻,固若金汤,果真是乱世之中的一方净土啊!”  

“侯爷廖赞!”  

张楚笑着客套道:“这都是州牧阎大人领导有方,我北平盟,不过锦上添花而已。”  

王真一失笑道:“张盟主真是太过自谦了,王某如今虽为马前卒,可张盟主的手段,王某可是亲身领教过啊!”  

张楚:“都是过去的事,侯爷还提它做甚,如今侯爷归位‘平沙侯’,替天子镇守一方,往后我北平盟,还得多多仰仗侯爷才是…请!”  

他站在百味楼前,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王真一笑着摇头,把着张楚的手臂一同迈入酒楼。  

无论张楚的姿态摆的如何恭顺。  

但张楚是什么人。  

他王真一太清楚了!  

那是发起狠了,敢把天都捅个窟窿的人!  

能被他一个未入飞天的“平沙侯”拿捏?  

骗鬼呐!  

酒过三巡。  

王真一已面红耳赤,仿似有了七八分醉意。  

他放下酒盏,笑眯眯的说道:“虚的本侯就不说了,本侯只是好奇,以张盟主的脾性,怎能坐视北蛮小儿凌虐边关,欺我大离儿郎耶?”  

张楚看了看他,心头暗道,这厮以前的所作所为,不像是具有强烈民族感的人啊?  

嗯,也不好说。  

这厮以前虽然也纵容麾下的沙海盗劫掠西凉百姓,但他杀起沙人来也着实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