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狰狞面目(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张氏还处于昏迷中。  

张楚坐在母亲的床头,双手着她的手,发丝一般的血气源源的融入到张氏的体内。  

但令他心凉的是,母亲的情况,已经和当初的小老头如出一辙了。  

她老人家的身子,就如同一个到处都漏风的破房子,他的血气一进入很快就逸散出来了。  

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只能维持着血气不断往她老人家体内涌,期待血气在她体内留存那短短一点点时间,能助她恢复一点点的元气。  

哪怕一点点也好。  

他血气多。  

不怕浪费的啊!  

“娘,咱不是说好了吗,您还要看着您重孙儿出生了,再去找爹炫耀。”  

“现在,您孙子都还没出世呢。”  

“您别急着去陪爹。”  

“爹有大哥陪着呢。”  

“我只有您了…”  

他一遍又一遍的在母亲的耳边低语道。  

张氏这次病倒得很突然。  

几乎就在知秋确诊喜脉的第二天,她老人家就突然一病不起了。  

请了青花街的许大夫过来,束手无措。  

请了锦天府内好些名医过来的,亦是束手无措…  

但张楚知道,她老人家这次病重,其实并不突然。  

那三年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数月不见荤腥,还要进行重体力劳动的赤贫生活,早已像是白蚁蛀空房梁一样,一丝丝的抽走了她老人家的元气。  

前年那一次病入膏肓,就是一次房屋坍塌…  

她老人家之所以能撑到现在。  

不过是放心不下张楚…  

不过是想看到老张家下一代人…  

这是她老人家执念。  

现在张楚成家立业了。  

现在知秋怀上了。  

她执念没那么强了,终于撑不住了。  

张楚很彷徨,很无助。  

人力终有尽时。  

他没有能力去强行留住她。  

他只能一遍一遍的呼唤,希望她老人家能听到他的声音,再一次战胜病魔,多陪伴他一段时间。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张氏的房外,簇拥着很多人。  

知秋,夏桃,福伯,大熊,府里的下人们,有一帮被大熊强制羁押在张府的大夫们。  

还有护送着花姑和幼娘刚刚赶到张府的骡子等人…  

所有人都拉长了脖子,望着房里那位面容枯槁的善良老妇人。  

所有人都由衷的希望她能快些好起来,哪怕她老人家起来又做绿豆汤,也是无所谓的啊。  

没人敢出声,也没人敢进去。  

他们都能感觉到,房里那个断了十四根骨头都依然刚强得如同一堵铜墙铁壁的男人,现在脆弱得就像是一阵风都能击倒他。  

他是这个家的主心骨。  

他是四联帮的主心骨。  

他不能倒下。  

不知过了多久,张楚终于出来了。  

他的眼睛有些红。  

他扫过院子里那些大夫,用一种飘忽的语气说道“我不管你们用什么药,我也不管你们用什么疗法,你们要留住我娘,若留不住…都死吧!”  

这是他第一次在张府里摘下温情的面具,露出一个帮派帮主的狰狞面目。  

很显然,他的真面目吓到这些大夫了。  

也吓到府里这些仆人了。  

他们看张楚的目光,战战兢兢,肝胆俱丧。  

张楚没管他们,目光落在了骡子身上“骡子,跟我来。”  

他强迫自己甩开大步,朝前院的客厅行去。  

骡子目光阴狠的扫了一眼在场的大夫们,佝下腰,亦步亦趋的跟在张楚身后。  

随着他们离去,后院传来大熊的声音“来人啊,封锁家门,老夫人若是醒不过来,全拖出去砍了!”  

“李正出发了么?”  

张楚坐在堂上,面无表情的问道。  

骡子没敢坐,立在堂下点着头道“已经出城了。”  

“家眷送走几批了?”  

张楚又问道。  

“第一批家眷于昨日上午出城了,至目前,已经送走四批,按照他们的前行速度,正哥会赶在他们之前,清理掉那三座不识时务的匪寨。”  

骡子条理清晰、吐词清楚的禀报道。  

张楚慢慢闭起双眼“城里还有多少家眷?”  

“还有不到五千。”  

“帮内的情况怎么样?”  

“其他势力安插到我们帮内的奸细,都被血影卫隔离了,知道这个消息的弟兄们,都非常感激您,私下常常议论,进了一个好帮派,跟了一位好帮主!”  

张楚没理会他的马屁,径直又问道“送出去的孩子们有传回消息么?”  

“有,大致和您从荆舞阳哪里掏来的信息相差无几…”  

“我问的是,他们所在帮派,准备如何应对此次北蛮入关!”  

“这…目前就沈白传回消息,青霞门不日将封锁山门,暂迁至锦天府。”  

张楚睁开眼双眼,眸子中精光一闪,“让你调查青霞门的背景,调查得怎么样了?”  

骡子躬身道“青霞门,相传开派祖师青于蓝出自西凉州青鸾宗,至今已传承三代,现任掌门‘风影剑’青无垠,在玄北州颇有侠名,可确定是七品。”  

“大长老‘止水剑’曹正雄,方正古板,可确认是七品。”  

“客卿首座‘炼铁手’周兆,疑似七品。”  

“三代首徒‘仇恶剑’独孤方,疑似七品。”  

张楚皱眉“一门四七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