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吞北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天晚上。  

四联帮对北城不宣而战。  

白虎堂联合玄武堂,一千多人持刀冲入北城大开杀戒!  

四联帮入侵,北城的众多帮派都不感到意外。  

和四联帮这头猛虎比邻而居,他们早就有了跟四联帮干上一场的心理准备。  

真正令他们绝望的是被他们视为依仗、视作靠山的长乐帮,非但没有挑起抵御四联帮入侵的大旗,反倒伙同四联帮封锁北城,大肆屠戮他们。  

当长乐帮反水的消息传遍北城的那一瞬间,北城的帮派界就已经溃败了!  

没有成建制的抵抗。  

白虎堂、玄武堂遭遇的大队人马,都是一冲即散。  

那些往日里威风八面帮派大哥们,满北城豕突狼奔,只恨爹娘把自己的第三条腿生得太短了,着不了地。  

什么堂口、什么兄弟、什么生意,他们通通都不要了,他们只想保命。  

他们缩进秘密据点里,他们逃进民房里,他们瑟瑟发抖,他们虔诚的祈祷黎明早些到来…  

然并卵。  

白虎堂在血影卫的指引下,精准的一一找上门,抓住这些帮派大哥像拖死狗一般的拖出来。  

砍头。  

全部砍头。  

钢刀都砍卷刃了好几把!  

人头都装满了好几箩筐!  

迅捷的行动、凶残的作风,一如往昔。  

直把给四联帮洗地的长乐帮帮众们,看得直冒冷汗,个个都觉得脖子根儿发凉。  

在杨长安的反水命令传下去后,长乐帮内其实还有很多不同的声音,许多底层帮众都还觉得自家优势很大,能与四联帮一战。  

这一夜过后,这些人只想搂着杨长安的大长腿,喊上一声:“以后您就是俺亲爹!”  

只是他们不知道,他们想抱大腿喊爸爸的那个男人,现在心头比他们还慌。  

杨长安早就猜到了四联帮在为进攻北城作准备。  

可这准备,未免也作得也太充分了吧?  

那些帮派的秘密据点,连他长乐帮都不知道…当然,也不可能让他知道,人家防的就是他长乐帮。  

但白虎堂的人,却能精准的一一找到那些据点!  

一条长街几百户人家,他们却能直奔秘密据点把人挖出来,连一点弯路都不带绕的!  

这代表什么?  

这代表四联帮打他北城的主意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代表四联帮内还隐藏着一支不为人知不的秘密力量,在为四联帮收集信息。  

而在今天以前,他长乐帮也在这支秘密力量的查探范围之内,甚至可能是重中之重!  

这让他又不由的联想到了南城帮派界的覆灭…  

智者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只在于普通人只能看表现,而智者能透过表象看本质。  

看清楚这些,杨长安也很想去搂着张楚的大腿,喊上一声:“以后我就是您亲儿子!”  

好在他还算清醒,知道自己要扑倒张楚的大腿前,张楚肯定会毫不犹豫的一脚把他踢飞。  

白虎堂在北城大开杀戒。  

张楚却很淡定的坐在四联帮总舵的大堂上,继续翻阅武道密集。  

这次攻略北城,他四联帮有两位九品、一千多号精锐好手出马,还有杨长安这个新进投靠的八品镇场子,要是还拿不下一群乌合之众,那他四联帮也就别混什么帮派了,还是趁早转行,办农庄比较好。  

他相信杨长安一定会卖力。  

不是他相信杨长安的人品。  

相反,他认为,杨长安根本就没有人品这种玩儿。  

张楚毫不怀疑,现在若是有一个比四联帮的更强大的势力对杨长安递出橄榄枝,杨长安会毫不犹豫的舍弃四联帮,抱住对方的大腿叫爸爸!  

但在没有比四联帮更强的势力招揽他之前,杨长安绝对是一条看家忠犬。  

张楚说对谁龇牙,他就对谁龇牙的那种忠犬。  

特别是血影卫向他透露一丝丝存在感之后。  

聪明人,有些时候比蠢人更好控制。  

“报,帮主,大江帮已灭,大江帮帮主马顺琨死于李堂主刀下。”  

“报,帮主,百里帮已灭,百里帮帮主邱百里死于熊堂主刀下。”  

“报,帮主…”  

一个又一个传令兵急速冲进大堂内,将一个个好消息禀报给张楚。  

张楚在心头划掉一个个人名后,知晓北城已定。  

从今天开始,锦天府南城、城西、北城,尽数归于四联帮之手。  

唯剩下城东,还未插在四联帮的大旗。  

城东最大的帮派青虹帮,也是一个不弱于长乐帮和三河堂的帮派。  

但对四联帮而言,青虹帮从来都不是问题。  

以前不是。  

现在不是。  

以后更不会是。  

只要四联帮想,随时都可以一口吞了城东。  

但问题是,四联帮要不要吞并城东。  

吞并城东的好处很多。  

比如其他人提起四联帮,第一反应将不再是锦天府第一大帮四联帮,而是锦天府四联帮。  

光是这个名头,就足以令四联帮得到很多很多实质性的好处。  

事实上,张楚的内心深处,也十分想吞并城东,让四联帮完成真正的制霸锦天府。  

男人嘛,总是对“王”和“霸”这样的字眼,有一种天生的向往的。  

张楚也不列外。  

但张楚的理智告诉他,迈过这临门一脚,利大于弊!  

理由就跟他一统城西后,没有选择再继续向周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