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老汉拉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铅云覆万里,大雪封锦天。  

张楚光着膀子站在雪地中,手持一柄竹刀,一刀一刀的劈砍着一节木桩。  

木桩是常用来的做大船桅杆的百年铁木,一人高、腰身粗,深埋进地下,真刀子劈上去,都不能留下多深的刀印。  

竹刀是以近百根细篾绞成的,浸泡了桐油,坚韧似的藤鞭,每一刀劈出去,尖锐的破空声都像极了鞭花。  

无锋的竹刀,劈砍到铁刀都难留下多深刀印的铁木桩上,却砍的木屑纷飞。  

“五百六十七!”  

“五百六十八!”  

“五百六十九…”  

张楚一刀一刀的数着,声音铿锵有力,不像是计数,反像是在鼓励自己。  

七百刀后。  

他双手掌心今日才磨出来的血泡,又磨破了。  

鲜血顺着刀柄,滴落到了白雪上,红得刺眼、红得妖异。  

疼得他只想把竹刀塞进灶堂,一辈子都再也不要看见这个破玩意才好。  

然而,这一次,他没有惯着自己。  

他拧着两条剑眉,越发用力的握住了刀柄,越发用力的挥刀。  

心头怒吼着:疼吧!  

使劲儿疼!  

有种疼死老子!  

疼不死老子,老子就能变得更加强大!  

“七百二十一!”  

“七百二十二!”  

“七百二十三!”  

心疼儿子的张氏,听出了他声音里的异样,第三次披着棉衣出来,一眼就看到了他脚边的血迹。  

“楚儿,歇一会儿吧,你在流血…”  

张楚头也不回的大声说:“娘,我没事儿,外边冷,您别出来,我再练会儿,就进去歇息。”  

张氏拿儿子没办法,只能站在门口,眼巴巴的望着儿子,希望他早些结束,回屋烤烤火。  

逆来顺受了一辈子的老夫人不明白。  

不明白儿子为什么要这样苛待自己。  

明明日子都已经好起来了啊?  

又不愁吃。  

又不吃穿。  

天冷了还烧得起炭。  

为什么日子好了,儿子反倒过得比以前更苦了?  

十天前,张楚持刀站桩站满一个月,去寻梁无锋。  

梁无锋给了他一本刀谱,让停了莽牛劲和黑虎拳,每天照着刀谱劈木桩,以刀练劲。  

刀刀需耗血气。  

刀刀必尽全力。  

能劈多少刀,就劈多少刀。  

第一天,张楚用铁刀,劈了一百三十六刀。  

双手鲜血淋漓,铁刀崩断四口。  

第二天,张楚换木刀,劈了两百一十四刀。  

扭伤手腕,铁刀崩断二十七柄。  

第三天,张楚换竹刀,劈了四百二十八刀。  

双臂肿如大腿,竹刀崩断三柄。  

第四天,张楚劈了七百五十一刀。  

血气耗尽,难以为继…  

第五天,张楚劈了九百六十九刀。  

血气掌控,突破九成,以竹刀,一刀斩开木桩!  

今天是第十天!  

张楚想要消耗大半气血,寻找突破血气掌控十成的窍门!  

血气掌握十成,很难!  

比血气掌握从一成突破到九成加起来,还要难!  

血气又不是手脚,想用多大力道就用多大力道。  

要想掌控十成气血,须得观想法、意志力、呼吸法三管齐下,方能成事!  

张楚欠缺在意志力。  

其他的武道学徒,练到他这个地步,谁人不是一步一个脚印,历经数年苦功?  

那么多的时间、精力积累下来,谁人不是对自己筋骨、血气的每一分精进,都了如指掌?  

熟能生巧。  

熟亦能顺利掌控全身气血。  

张楚不一样。  

他的进步,太快了。  

快到他还没来得及适应当前的力量,力量就已经再次变强了。  

以致于,他对自身力量的掌控,其实是极弱的。  

这一点,气血掌控九成之前,还不太明显…  

等到了接近十成时,他才感觉到棘手。  

依梁无锋所说,气血掌控十成,心之所至,力之所及,进可隔山打牛、退可不动如山。  

而张楚已经掌握了九成气血了,却依然只能依靠的呼吸法,强行消耗气血,增强力量…  

形象点说,其他武道学徒气血掌控十成,是开车。  

而张楚,气血已经掌控九成了,却还是老汉拉车。  

别人想前进,一脚油门,轻轻松松就冲出去了。  

而张楚想前进,速度慢就不说了,还特别的吃力!  

开车的和推车的相撞,后果不言而喻。  

张楚现在正在做的,就是不断消耗掉体内的九成的气血,然后在气血一缕一缕的恢复过程中,去仔细揣摩、体悟。  

相当于是将一身气血,拆开了分别掌握。  

也就只有他敢这么干!  

其他武道学徒要敢这么干,不出一天,尸体就凉透了!  

当然,张楚也只敢做到消耗九成…消耗十成,只怕直接就猝死了,啥金手指都不好使!  

“一千二百四十一刀!”  

劈出最后一刀,张楚浑身冷汗直冒,呼吸剧烈得就像是哮喘一样,  

已经过了九成的红线了!  

此时他的脸色,灰白得就像是死人一样,双目更是浑浊得不见半分神光!  

他用竹刀当拐杖,踉踉跄跄的冲进屋里,抓起早就备好的热馒头就啃,吃相就跟饿死鬼投胎一样。  

张氏早就见怪不怪了,只顾着端着一碗温热的菜汤凑到他嘴边,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