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新电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聊投资人水准越来越差劲了!”  

沈梦溪笑了笑:“确实,互联网进来之后,总是整一堆脑惨操作!”  

“以前煤龙板塞人,最多加塞女演员,根本就不干预创作,因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煤矿里面如果瞎干预会人命的,他有一个安全生产的意识,他知道挖煤这个事瞎干预会出人命的!”  

“后来好像地产商也加入过一段时间…”  

“对的,他们喜欢管理!”  

沈梦溪点头:“最差的是互联网企业进来以后,他有很多他的想法,大数据啊、各种流量、大IP啊,越来越离谱,我听说《西游伏妖篇》的男主角是吾亦烦!”  

“他…不是挺好的吗?”  

“…演技不达标啊,而且现在的年轻人,裤腰带管的都挺松的,动不动就人设崩塌,被好多人抵制…”  

“而且这帮流量太忙了,哪有时间揣摩角色!”  

“没时间,就应该把资源让出来!”  

沈梦溪咧嘴一笑:“人家粉丝多啊,大数据证明粉丝越多,越能拉升票房!”  

“…靠!”  

“我前两天碰到焦雄平了,她对现在的电影市场很不满!”  

“别理那帮人,他们对什么都不满意!”  

所谓的精英分子…  

焦雄平就是很典型的类别,有一句经典名言:《夏洛特烦恼》是部烂片,它把电影当短剧在拍!  

被韩函怼过——你的作品有不少违反一般创作原则的地方,你的文法也违反了一般规律。韩函反问,为什么要守规律呢?  

这帮人老掉常谈‘电影一定要艺术表达’…  

说白了,电影一定要按照他们的方式去拍,否则,就只能算烂片!  

沈梦溪夹了块肉干:“李胺还说大陆没有好的电影,观众审美需要提高呢!太装逼,难道美国就有很多好电影?大片风靡全世界,谁比谁高雅?大蒜咖啡?”  

“…你不喜欢李胺?”  

“一个导演,永远不要看不起市场,影视也并没有所谓的领导者,永远不要想着教育自己的金主!”  

“现在网上的论调:中国电影都是烂片大卖,他们完全对好莱坞大片还有我们的电影同样大卖视而不见,这至少能证明国内观众是不排斥好片的。我真不能理解这帮人的思维,除了强行装逼,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动机搞出这么奇葩的逻辑。”  

“可能是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唉,这个世界真的不缺少脑惨!”  

“别把自己看得太重,别把电影看的太重,平常心就好!”沈梦溪总结了一下,然后问徐争:“是啥本子?”  

宁昊:“是韩董给我的,他女儿写的剧本,根据药侠陆勇事件改编…我们准备叫它《印度药神》!”  

“陆勇案?”沈梦溪瞬间想起来…  

《我不是药神》嘛!  

“这故事我知道!”  

沈梦溪没看剧本,直接问了:“能拍吗?”  

“问题不大吧,韩董亲自出面…”  

“明天去问问吧…”  

现实主义题材空缺…  

后来很多专家批评——现实主义一直是中国电影的主力军,我们不能让现实主义出现空缺!  

踏马的,为什么空缺,你们不知道吗?  

小打小闹还可以,深挖?怎么弄啊,稍微深一点都过不了审!  

还深挖?  

挖个蛋!  

《药神》能过审——涉及走私、抗议、法与情、医药昂贵等诸多社会问题的电影,被很多人视为不可思议!  

我踏马拍《聂树斌案》能过审吗?  

你能不能专注在向上的地方?  

大哥,所谓现实主义,就是批判!  

讲述个人困境,个人困境相当一部分都是社会带来的,就是所谓生老病死。  

在生活困境里不能抽身的人,永远是现实主义电影的核心主题。  

这样的电影要么不受欢迎,市场表现差劲,例如《本命年》、《老兽》、《失孤》…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当然啦,用商业手段表达,还是可以的!  

但哪有那么多案例适合商业表达呢?  

慢慢来吧,会好的…  

翻完剧本,沈梦溪提了个意见:“加一句医药代表的自我申诉!”  

“申诉?”  

“就是说一下数据…”  

为了研制格列卫,瑞士诺华整整耗费了50年的时间,投资超过50亿美元。  

从1997年到2011年,诺华公司一共在研发新药上投入了836亿美元的成本,其中只有21种药成功获批上市,平均每粒新药耗资近40亿美元!  

它不卖贵点,没法收回成本!  

“行,我加一句!”  

“这种剧本最好找药厂代表做一下调查…”  

“嗯!”  

说完《药神》,沈梦溪看了看宁昊:“你那《外星人保罗》怎么还不拍?”  

“…我已经立项了,找了黄博和沈藤…”  

“沈藤?老徐不行吗?”  

“老徐想演《药神》…”  

徐争自己点头:“对,我还是觉得《药神》有意思一点!”  

“行吧…”沈梦溪自无不可:“到美国拍摄了记得联系南茜,S工作室会帮你摆平美国的拍摄难题!”  

“啊?这电影能在美国上映?”  

“当然能…”想了想,他加了一句:“不过,北美票房可能不会太好!”  

原时空,《外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