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研讨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按照电影局公布的资料,2010年中国电影出海情况:  

2010年,我国在境外举办了100次中国电影展,展映国产影片578部次。  

全年累计63部次影片在25个电影节上获得89个奖项,《团圆》、《观音山》、《心迷宫》等影片都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得重要奖项。  

51部国产影片销往121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达57.17亿元人民币。  

这是总数据,它没说具体情况!  

梦溪公司一家占了四成以上!  

还不包括《重返二十岁》…  

根据唐仁影视2010年第四季度财报公开显示,《重返二十岁》六个国家的改编权卖了400万美元,日苯还有西班牙版占了一大半…  

不止如此,韩国版拍摄花了45亿韩元,美国版拍摄花了1600万美元,都写在其中…  

咋一看,好像亏了。  

然后韩国已经上映,仅仅是首周武田的观影人次便达到了120万,换算成票房是86.4亿韩元,达到损益点,截止12月31号,韩版《重返二十岁》上映9天,观影人次破200万…  

一本两拍,中韩两国顺利成功!  

这个项目是梦溪公司牵头,中影、SHOWBOX负责组局…  

至少明面上这样…  

算是中韩电影最近九年来最成功的的一次。  

当然要举办研讨会,传播一下经验之类的。  

电影资料馆,就在小西天文慧园路。  

沈梦溪上辈子经常来。  

这里票价便宜,虽然放映的基本都是老电影,但氛围非常好…  

——电影资料馆放映的电影跟市场放映不太一样,甚至展映过尺度蛮大的《良家妇女》、《千年女优》、《璇宫艳史》…  

都是老片子。  

沈梦溪、苏伦还有柳亦非三人是一起来的,抵达会议室,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正围在一起热烈讨论什么…  

沈梦溪跟这帮人没啥交集。  

但座位前面都有名字,是一些专家学者。  

其中有一个写的是赵宝华!  

沈梦溪真的很想给他一巴掌,然后来一句:“就你踏马叫赵宝华啊!”  

就这货,痛骂《无人区》,夸赞《纯洁心灵·卓梦演艺圈》:这个电影给2016年的电影荧幕带来了新气象,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这部电影具有艺术生命…  

还有个事,他有俩儿子,专门拍垃圾恐怖片,《枕边有张脸》、《咒·丝》…  

沈梦溪坐下来,没管柳亦非,她正在努力背词,待会要发言的…  

苏仑也注意到了赵宝华,给沈梦溪一个眼神,后者笑了笑。  

没过一会,韩山坪和佟钢走了进来…  

意气风华!  

也对,今年不仅超额完成了任务,贺岁档五部电影都摆了虎尾——票房最低的《赵氏孤儿》也有1.88亿!  

韩山坪拿了年度经济人物奖还有“榜样中国”领袖人物大奖…  

“美国版什么时候推出?”  

“正在拍摄,估计今年八月上映…”  

“那你们估计能有多少票房?”  

“按照类型片评判标准,五千万八千万之间吧!”  

沈梦溪跟佟钢简单交流了几句,文化部、宣传的几个领导来了。  

研讨会正式开始!  

研讨会流程特简单,跟公司早会差不多,基本上领导发言,然后主管接着补充…  

再然后专家、媒体展开一下。  

最后才轮到主创团队。  

为什么是最后?  

大概是给主创团队一点习惯研讨会氛围的时间…  

对了,赵宝华提到了普世价值观之类的东西,说什么《重返二十岁》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这是一部普世价值观的作品…  

柳亦非说得比较短,从演员角度:“我可能没想那么多,出演《重返二十岁》,主要原因是喜欢这个剧本,很像童话…后来梦溪跟我说,这个叫美梦成真式好莱坞类型片,故事都很雷同,主角经过奇遇,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变得更好。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多拍一些类型化的电影!”  

到了苏仑,她聊得就是剧本还有文化…  

估计昨天到酒店就睡觉了,完全没有提前做准备!  

“中韩影视共同制作道路的建立既得益于东亚文化的共同感,又得益于异国文化的陌生新鲜感,在此背景下所催生的影视合作也极具优越性。”  

“但在过去的中韩合拍片中,往往国内票房强,国外票房惨败。因为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历史背不同,故事的表现手法就会有差异,直接引进的影片通常很难让观众准确的理解要表达的那个点!”  

“比如在韩版《重返二十岁》女主角在片中所使用的方言和老年人的语气,包含着大量笑点,但是对于很大一部分中国观众来说,语言不通又没有韩国的文化背景,因此就没办法理解其好笑在哪里,即便是翻译成中文也很难达到本土的文化背景下的效果。”  

“中国版《重返二十岁》中引入了打麻将场面及热闹的广场舞,看似普通的打麻将在对白中却充满了火药味,这些对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韩国人来说也很难感受到这样的气氛。因此“一本两拍”的最大意义在于,中国版服务于中国观众,而韩国版服务于韩国观众。”  

“一本两拍操作能更好实现差异化市场的接地气定制感,减少合拍片常见的水土不服,有效打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