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杨戬(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是太过关心。  

西岐的这些阐教三代弟子当中,唯有哪吒跟杨戬关系最好,所以倒是了解一些杨戬的事情,知道他并不是天生冷漠。  

而是因为幼年的一些遭遇,又因为母亲被镇压在桃花山下,想要早日救出娘亲,这才一心苦修,显得对别的事情比较冷漠而已。  

城外,一座山峰之上。  

齐元二人并没有进入朝歌,而是让杨婵放出自身气息之后,就在此处等候。  

此时朝歌毕竟已经被西岐攻下,如今阐截两教彻底撕破了脸面,所以他们并不想在这个时候跟其他阐教弟子见面。  

很快,城内有一道遁光飞出,来到近前之后,现出杨戬高大挺拔的身影。  

“二哥…”  

杨戬还未曾落地,杨婵就已经欢快的向他挥手示意了。  

“三妹,齐先生,你们怎么来了?”  

杨戬一脸欣喜的看了看杨婵,以及旁边的齐元。  

虽然如今阐截两教关系不好,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们兄妹之间的感情。  

甚至说起来,杨戬当初之所以会任由妹妹一个人流落在外,也要拜入玉鼎真人门下,所求的可不是什么长生大道。  

他当时之所以拜师,为的是可以跟玉鼎真人学到本事,唯有这样,才能够将他娘亲救出来而已。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杨戬是他们这一批的阐教三代弟子当中,少有没被教歪的弟子。  

因为他始终都是以救出他的母亲为首要目标,所以即便代替师父入劫,即便经常听到身边同门说起截教怎么怎么不好,什么湿生卵化之语,他都没有放在心里。  

因为,这跟他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虽然他也在这场大劫当中卖力厮杀,也曾亲手斩杀过一些截教门人,但他本心始终未变。  

所以,即便后来他知道妹妹杨婵拜入截教,非但没有感到为难,反而在为杨婵有了师父而感到高兴。  

现在大劫已过,说实在的,杨戬对于自己居然能够从大劫之中存活下来,也是感到几分由衷的庆幸。  

毕竟,在这场大劫当中,道行修为比他高的简直不要太多,他虽然依仗八九玄功的变化之术屡次化险为夷,但那也只是许多大能之辈并没有真正重视他而已。  

一旦有大能当真要出手杀他,杨戬还真没有一定能够逃生的把握。  

所以他和哪吒等人才会觉得喜悦。  

劫后余生的喜悦。  

现在又看到三妹前来找他,杨戬心中更是欢喜。  

以前因为大劫的原因,即便妹妹去西岐找他的时候,每次待不了几天,杨戬就会催着让杨婵离开,因为害怕将她也给牵扯进大劫当中。  

而今大劫已过,他当然也就不会再有这种担忧,所以就想跟妹妹多相距一段时间。  

“咦?”  

杨戬刚才因为看到杨婵而欣喜不已,所以一时之间还没有注意,不过等他落地之后,却是发现杨婵身上的气息与以往有着极大的不同之处。  

她身上仙气飘渺,气息悠长,竟然…成仙了?  

同时,他也感应到了另外一边的齐元,这位道兄身上气息可要比杨婵身上的仙气还要惹人注目。  

就仿佛一把随时都可以出鞘的利剑一般,凌厉的骇人。  

这还是齐元已经尽量收敛体内剑气了,否则,恐怕他身周数丈之内,都会被一股锋锐的气息所笼罩。  

他毕竟才刚刚成仙不久,剑道修行也正处于突飞猛进的阶段,身上气息难免比较凌厉。  

如果他以后能够将自身气息完美的收敛隐藏起来,就像通天教主为他祭炼的阴阳二气斩仙剑那般,在没有使用的时候丝毫气息不显,那才是真正修炼到了一个极致。  

不过,想要达到这一步,恐怕最起码也需要成就金仙才行,齐元还差得远呢。  

杨戬向齐元稽首一礼:“还要恭喜先生成就仙道,得享长生。”  

齐元呵呵一笑:“二郎客气了,都是自家人,就无需说这等客套之词,咱们还是直接说正事吧!”  

杨戬眉头一皱,他隐隐觉得齐元话中有话。  

可是还没等他想明白,就听杨婵说道:“是呀,二哥,师父跟我说,现在正是解救娘亲的最好时机,只是师父担心我的安危,才请师兄前来帮我的。”  

“嗯?”  

杨戬闻听此言,顿时心头一跳:“解救娘亲?”  

“不错。”  

杨婵说道:“先前师父推算过,说是现在正是大劫刚过,封神将至的时期,天庭肯定不想节外生枝。  

而且你我都已经分别拜入圣人门下,即便是那些别有用心之人,也不敢轻易得罪圣人弟子。  

师父说让我们尽管去做就是,即便出了什么事,师父他们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杨戬心中狂跳不已。  

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了解救母亲的机会了。  

虽然他师父玉鼎真人还没有给他传来话语,不过他相信杨婵肯定不会骗他。  

而且,云霄乃是截教有数的大能炼气士,道行境界犹在玉鼎真人之上,她既然允许杨婵前去营救娘亲,显然现在时机已经成熟。  

“好!”  

此时杨戬哪里还顾得上齐元话语之中的些许不对劲之处,重重的一点头:“我这就…回去说一声,马上跟你一起前去救出娘亲。”  

他原本是想马上跟杨婵一起出发的,只是他这些年来,在战场上经过无数厮杀,已经养成了一个极为冷酷的心态。  

即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