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章新政推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玄棠冲着林泽渐渐离去的背影大喊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秦王,如此良机摆在你面前,贫僧奉劝你认真考虑一番,莫要等到他日遭了佛祖算计,悔之不及。”  

林泽头也不回,随口回道:“不必法师提醒,朕心中有数。”  

眼见林泽身影将要消失在台阶处,庄周叫住林泽:“师弟且慢,你走了这玄棠法师怎么处置啊?”  

林泽微微顿了一下,朗声道:“怎么处置在于师兄一念之间,一念为善,就将他先关起来,一念为恶,就让他身死道消。”  

话说完,林泽动用天道之力,急速离开。  

都来回被叫住几次了,林泽担心再不走等下就耗在这里了。  

庄周望着几乎被活埋的玄棠,喃喃自语道:“一念为善的话,不应该直接放人吗?”  

然而这会林泽早就没影了,自然听不到庄周这句话。  

“哎”  

庄周微微叹了口气,一把将玄棠从地里拔出来,将玄棠身上林泽布下的束缚解开,并随手封了他的修为。  

“偏殿有不少房间,玄棠法师随便挑选一间暂住几日,饮食起居若有困难,尽管呼唤宫女内侍,本座会交代他们。”  

对于这种下场,玄棠脸上无悲无喜,平静问道:“敢问庄圣,道宫准备关贫僧多久?”  

庄周想都没想回道:“此事不归本座管,得问本座师弟,法师不必着急,且安心住下,待本座师弟有了空暇,自然会处理此事。”  

玄棠用力拍了拍僧袍上的尘土,再次问道:“佛门镇教之宝,可聚拢气运的无上利器,庄圣真的就一点都不动心?”  

说服不了林泽的玄棠,并没有死心,试图说服庄周。  

庄周正义凛然道:“窥伺他人之物,岂是道德君子所为?”  

“本座作为圣人,只要不做伤天害理之事,自然气运巩固,万劫不侵,无须所谓的气运至宝。”  

玄棠见庄周不为所动,继续说道:“庄圣可有听过一个传闻?集齐道佛儒三教镇教之宝者,有一丝机会解开超脱的奥妙。”  

“庄圣就算不为了自己,哪怕为了道圣,为了道宫,也该好好考虑一二。”  

庄周挥了挥手,一阵风将玄棠送入偏殿东侧第一间厢房,语气淡然道:“道宫如何行事,不劳外人费心,玄棠法师与其费尽心思妄想说服道宫,不如替自身多考虑一下。”  

“须知本座师弟可没本座这般好说话,法师修行不易,无端丢了性命,身死道消实在不值。”  

“法师好好想想,本座失陪。”  

“啪”的一声,庄周说完这句,顺带关上了厢房房门,显然不打算给玄棠继续说话的机会。  

玄棠望着紧闭的房门,脸上看不出半点颓丧,道宫的警惕性比他想象中要高出不少,可他一点都不担心。  

世上最让人动心的,永远都是利益,连圣人都不例外。  

只要自己给的利益足够,就不怕道宫的人不动心。  

至于身死道消?  

玄棠嘴角泛出一抹冷笑,道宫就算能克制住欲望,不对佛门镇教之宝动心,却也不会轻易断了这条路。  

玄棠不知道的是,林泽一开始便认定他是佛祖的人。  

启明宫正殿,林泽端坐在龙椅上,台阶下站着以陈平为首的五名西秦朝廷高官要员。  

户部尚书乾元,锦衣卫大都督兼刑部尚书吴凡,吏部侍郎司空马,以及长安令周兴。  

林泽问了个自己最关心的问题:“新政推行情况如何?”  

陈平躬身应道:“启禀陛下,自新政颁布以来,推行最快的是关中之地,其余各地,要么刚收到圣旨,要么官员还没到位,暂未开始。”  

林泽眼神一亮,仅在关中之地推行,就收割到如此多的气运,待全天下都推行新政,获得百姓拥护的自己,岂不是很快就能恢复至巅峰时期?  

“关中推行新政具体境况如何?”林泽追问道。  

陈平微微拜道:“回禀陛下,关中新政推行由长安令周兴周大人主持,具体情况他最清楚,不如由他向陛下汇报?”  

林泽讶异看了陈平,没想到他会将这事推给周兴。  

因为陈平此举,并不是想推卸责任,反而是在让功于周兴,提携手下。  

陈平何等人物,以丞相之尊坐镇长安,关中之地风吹草动都一清二楚,新政推行这等大事,怎么可能不了解?  

“准了,周兴来说。”  

林泽随口应了一声,对他而言,谁来汇报都一样,他能得到结果就行了。  

周兴何等精明的人物,哪里不知陈平深意,十分感激看了陈平一眼,向前一步躬身拜道:“启禀陛下。”  

“托陛下洪福,臣等奉陛下旨意在关中推行方田均赋,丈量土地,划分等级,公告一出,欢呼者不计其数。”  

“各府各县派遣官差下乡,得到了百姓热情拥护,丈量登记效率高的出人意料,仅十余日,整个关中就有一成田地被重新丈量登记。”  

“照此趋势下去,不出三月,关中百姓便能感受新政荣光,我西秦将自此千秋万代…”  

林泽挥了挥手,打断了周兴接下来拍马屁的话语,淡然道:“当真如此顺利没半点困难?”  

周兴连忙拜道:“臣不敢欺瞒陛下,丈量登记田地期间,着实有一些乱民制造动乱,阻碍了当地县衙丈量登记的进程。”  

“臣谨记陛下之命,不敢有所怠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