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扯谎试五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刘琦见了宜城县令,告知对方刘表即将抵达宜城,让他在宜城收拾停当,准备迎接刘表。  

宜城县令李铮立刻应允:“掾史放心,此事本县自会安排妥当,刘使君若至宜城,宜县上至本县下至小吏皆必当尽心竭力相辅使君!”  

刘琦微笑道:“县君有心了,另外还请县君派人前往襄阳县和江陵县,知会两地县令,送南郡户籍造册及各县军职名册来宜县。”  

刘表身为监察官,审阅这些资料也是监察职责所在。  

“这个自然。”李铮满口答应,犹豫了一下又道:“不过李某有一事不明,还请掾史赐教。”  

刘琦很清楚李铮想要问什么。  

“李县君是想知,为何刘使君来荆州上任不入他处,偏偏要来宜城?”  

李铮有些尴尬的笑了…这年轻掾史猜的还真准。  

“还请掾史赐教?”  

刘琦四下看了看,见县吏都站的较远,方将嘴贴近李县令的耳旁,低声道:“刘使君上任,不往他处,反倒来宜县的原因…”  

“嗯、嗯!”李铮的面色略显激动,表情越发凝重,聚精会神地等待下闻。  

“某不甚清楚。”刘琦淡淡的将下话说完。  

李铮激动的表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僵硬且尴尬的笑容。  

不清楚你故弄什么玄虚?  

就这样,刘琦以刺史掾史的身份,住进了宜城县衙。  

从山阳郡到宜县,这一路上刘琦基本都是露宿荒郊,再加上他的骑术比较一般,一路上耽误了不少行程,风餐露宿,很是辛苦。  

从山阳郡往荆州来,路过的大县还好,可若是途经一些偏僻的乡、里之地,那一幕幕的惨景却实是让刘琦感触颇深。  

郊野路旁时有被野狗啃食的人尸,露遗骨于野。  

因饥荒而流离的灾民成群结队,数目庞大令人发指。  

也有浮尸漂浮在水源河道,招蚊纳蝇,腐烂发臭,极易引起瘟疫却无人问津,盗贼猖獗,然各县的门下贼曹与县停却甘于作壁上观,任其滋生…  

在那一个个宿于荒郊的夜晚,这些场景往往会出现在刘琦的脑海中,像幻灯片一样的来回闪过,让他无法安枕入眠。  

这就是这个天下的现状…街陌荒芜,残破无所资。  

夜晚睡不好,而白日间长时间的骑马又使得他大腿里侧的肉被磨的出血掉皮,脱亵裤时刮的生疼。  

如今终于见到了床榻,刘琦心满意足,他仰头向着床榻上一躺,惬意地念叨了句:“舒坦。”  

刘磐可没有刘琦那么自在,他在原地转圈,忐忑不安。  

伯瑜如何这般心宽?他适才扯下了大谎,自己莫非不知?  

刘磐走上前去,将刘琦从床榻上硬是拉了起来。  

“你做什么?”  

本想好好睡上一觉的刘琦皱起眉,看向不知发什么邪疯的刘磐。  

刘磐将自己壮硕的身躯向前探了探,黝黑的脸庞几乎都要贴在了刘琦的面上。  

“伯瑜,你可知你适才与那李县君说了什么?”  

刘琦皱起眉,道:“说了很多,兄长问的是哪一句?”  

“你适才说叔父他数日后便可到达…”  

“嘘!”  

刘琦用食指挡了挡嘴唇,然后冲着门外使了一个眼色,低声道:“需防隔墙有耳。”  

刘磐止住了话头,转身走向门口,轻轻打开一条缝隙,仔细的瞧了瞧,又来到窗边观察许久。  

好一会,方见刘磐转头回道:“外面无人偷听。”  

刘琦放心了,道:“我也只是谨防万一,兄长有什么话,问吧。”  

“伯瑜,你今日见那宜城县令,言叔父这几日便至荆州,可你我皆知,叔父眼下尚在雒阳,两三个月也不见得能到,今日之言岂不是诓骗那县令?”  

一阵短暂的沉默之后,却听刘琦笃定说道:“我诓的就是他!”  

没曾想刘琦居然会这般回答,刘磐吃了一惊。  

“你诓他作甚?”  

“诓他,是为了看看,荆州五大家族对父亲来此,持何态度。”  

“嗯?”  

谎报刘表的行程,和试探五大宗族的态度…这俩儿事刘磐怎么看也没看出有关系。  

“伯瑜,莫不是耍笑于某?”  

“我闲来无事耍笑兄长作甚?”  

看着刘磐疑惑的表情,刘琦耐心地解释道:“兄长,这宜县乃是襄阳在南方的门户,两地相距不足百里,那五大宗族的本家宅邸皆在襄阳,宜县这么近的地方,焉能不受五族掌控?”  

刘磐皱起眉,仔细地想了一会,诧然道:“伯瑜的意思,那李县君是五大家族的人?”  

刘琦淡淡笑道:“或许说他是五大家族的狗更贴切些,能在离襄阳这么近的地方优哉游哉的当县令,自然是他们有些关联的。”  

刘磐有些回过味来了:“你说叔父不日将至…是猜到那李县君会将此事告知五族?”  

刘琦正色道:“正是如此,而我们只需要看看五大家族对这个假消息会如何应对,便大概能推算出他们对父亲任荆州刺史抱何态度。”  

刘磐恍然大悟:“不想你竟深思至此!”  

刘琦起身走到窗边,再次确认窗外无人后,低声道:“眼下他们只知道你我入了宜城,却不知咱们在城外密林中,尚有三百族中私士,这些私士都是兄长一手操练的,本领如何?”  

一说到自己带出来的兵,刘磐的脸上就流露出了得意之色。  

他用力的拍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