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六角铁要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而巴尔古夫公爵则提出了一个隐患。  

“今天的战斗打的非常艰苦,虽然大人您的勇者部队依然能够以百分百的状态作战。”  

“但我们其他的部队,包括我的部队、桑日大人的部队、誓言勇士、雇佣兵们,都有不小的伤亡。”  

“连续作战倒是没有问题,但要是连续作战期间,遭遇了再次来袭的王都主力,那有可能会比较难顶。”  

确实,巴尔古夫公爵说的不无道理,虽然这场战役超能城胜了,但毕竟铁丘王国主力还在。  

当初预计的百万大军,如今最多消灭了十分之一。  

后续肯定还有恶战打,而弗林这边的实力似乎还不足以支撑连场恶战。  

除非?  

就抛弃掉土著友军,直接把所有的战斗力,都压在玩家们的身上。  

弗林的目光,也望向了自己的后备兵员库。  

30万的玩家,去掉那些不方便来参加远征的玩家,至少能有一半,是有意愿,有时间来参加远征的。  

也就是说还能再招910万左右的玩家,赶来支援自己。  

之前弗林,一直担心没有太多游戏经验的萌新玩家,在战场上没什么卵用,还容易造成混乱。  

但现在,弗林可能只能说:“我选择数量。”  

一方面想要继续快速进军,占领战略要地,获得优势,另一方面兵力又不足。  

于是,在军事会议上弗林做了安排部署。  

第一,抽调费基尔骑士过来,让他带着他的2000天启骑士,火速赶来前线支援。  

毕竟手头有一支强力的骑兵队伍,确实太重要了。  

第二,给之前一起讨伐瘟疫之地的临时盟友们写信,派出特派员前去盟友们那边招募少量精锐,并承诺给出报酬。  

单个的盟友或许只能出动几千,甚至千儿八百满足需求的精锐兵马,但加起来凑齐两三万人马,绝对不是难事。  

第三,就是再一次招募一批新玩家加入远征,把之前的标准放低,再来5万玩家左右。  

做完这三条之后,弗林乐观的估计,十天之内,自己的手头应该就能凑齐一支10万以上玩家,外加10万左右土著士兵的大部队!  

20万兵力,其中一半的玩家,这足以和铁丘王国的第二波主力,一决雌雄了!  

会议结束之后,弗林的大军一边等待援军到来,一边也没有闲着。  

按照向前的部署,桑日公爵成功的劝降了一位当地大领主,让弗林得到了他的土地来临时供养大军,还出动了几千兵马加入了弗林。  

而旁边的另一位领主,虽然他没有投降弗林,但也是坚壁清野,龟缩在城堡里,不进行任何的军事行动。  

对方的态度,也通过信使传达了——我们啥也没看到,弗林大人你爱借道,随便借,清君侧搞快点!  

在如此的局面之下,弗林很顺利的就占据了铁丘王国王都外围的很大一片区域,从而在战略上形成了优势。  

铁丘王国的王都,就如同一颗宝石。  

而弗林,已经把宝石下方的底座占领了。  

战略优势,在弗林这边。  

当然,宝石不会白给。  

王都,也不会白给。  

弗林收到了一些相关的消息,得知铁丘王国正在调兵遣将。  

把这些消息进行情报分析之后,可以说得到了一些好消息,也得到了一些坏消息。  

好消息是:似乎越来越多的地方诸侯,他们或许是因为不敢与弗林的勇者大军相抗衡。  

或许是因为,本来就对卡拉卡拉二世的统治不满意。  

总而言之,他们虽然没有直接性的宣布起义,但许多人也开始了领主最喜欢做的滑水。  

国王陛下下令派1万人过来支援,结果拖了半天,却只派2000人来意思意思。  

如果是在平时的状态,像这种阳奉阴违或者敷衍了事的诸侯,肯定会遭到卡拉卡拉二世的打击报复。  

但如今王都方面自身难保。  

王都面临着弗林强大兵锋的威胁,卡拉卡拉二世即使再有怨气,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对手下的诸侯们翻脸。  

敢翻脸?2000兵都不给你!  

这个好消息,让弗林确定铁丘王国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强大。  

原本弗林分析,铁丘王国可以陆续出动50万,乃至于100万的大军。  

而现在看起来,或许自己只需要在一次关键战役中歼灭铁丘王国的主力二三十万,就足以确保这一次清君侧行动的胜利了。  

有好消息,自然也有坏消息。  

坏消息就是:即使有不少的领主划水,不少的领主敷衍了事,但根据目前得到的消息,铁丘王国在王都附近云集的勤王大军主力,数量已经超过30万。  

奔着40万去了!  

在之前的战役中,铁丘王国方面的兵力才20多万人。  

而现在的王都保卫战役,兵力接近40万,可以说又强大了不少。  

再加上王都易守难攻,想要打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以说,摆在弗林面前,攻打王都的困难,还是非常大的。  

绝对不能因为之前的初战胜利,也不能因为铁丘王国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放松警惕。  

还是要全力以赴,来争取战争的胜利。  

想要取得这次造反…起义的胜利,就必须要攻下王都!  

想要攻下王都,就必须要把军队,开到王都的城墙下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