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水路的讲究(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老话说,欺山不欺水。  

风水上说,土属阳水属阴。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族就是属于大地的,在地上生靠地上活在地上死,死后还要埋在地里。  

河流海洋最早不是人的地盘,里面也有智慧生灵,人要引水灌溉、要靠水活命,这些过程中只是与水做短暂的接触,双方井水不犯河水,所以也没有冲突。  

直到后来人们开始靠船行走水路,要走水路运人,要走水路运货运粮,对于江河湖海里的生灵来说这就是越界了,它们有的要守卫地盘就会攻击船上的人。  

也有的专门攻击人,因为它们发现人肉好吃,或者以食人来修炼。  

水猴子就是后一种。  

它们尤其喜欢攻击排客,因为排客们乘坐的都是筏子和竹排、木排这种小船,防护性很差,水猴子身形轻巧,它们可以耐心的躲在船下,等到有人来船边解手,它们便会发出迅疾一击,将人给拖入水中。  

一旦被水猴子拖下水,那人十有八九就要没了。  

另一个水猴子这东西行动迅疾又悄无声息,这样就引发出来一个问题:  

它们是优秀的水中刺客,人在醒着的时候它们会躲在船下等人靠近水的时候再动手,而等到人睡着了,它们可就嚣张了,它们会直接翻上船来拖人。  

这样就很折腾人了,排客们一旦上了水路往往是长途跋涉,期间他们吃喝拉撒睡都在筏子上,水猴子专门在人拉撒和睡觉的时候动手,防不胜防!  

所以走水路会遇到许多可怕的事,水鬼拉人、水耗子迷魂、水妖作祟,但排客们最怕的却是水猴子。  

当排头刘大柱知道排队里头有人悄无声息消失的时候,他心里咯噔一下子,就立马想到了水猴子。  

跟着他干活的排客们也猜到了这点,所以大家伙撑着筏子聚集在刘大柱身边的时候,脸上都挂着难以压制的恐惧。  

刘大柱看着一张张惊恐的面容,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他是个新排头,以前跟着一个排帮走水路过活,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个水猴子中的疯子,叫做水屠子,整个排帮被杀的差点灭绝。  

还是刘大柱运气好,中途撑着自己的水排上了岸,这才逃过这水屠子的毒手。  

他离开排帮之后回到家乡种地干苦力,可当时皇帝无德,赤地千里,百姓遭罪,压根种不成地,而苦力活不好干,干遭罪赚不到钱,养活一家老小都难。  

乡里人知道他有水里的本事,一些同样养不活家的苦力汉子来找到他,说想跟着他吃水上饭,他们人少本事小,可以弄个小排队慢慢发展。  

即使是小排队能赚到的钱,也要比在地里刨食能刨出来的多,养活一家老小好歹没问题。  

刘大柱拒绝几次,最后家里实在吃不上饭了,他只能咬咬牙再回到了水上。  

敢让他回到水上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投奔他的苦力跟他家立下生死状,水路难走,不管谁死在水上都与刘大柱无关,不会来找刘家的麻烦。  

第二个原因是水上吃饭的行当有个说法,那就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能从水屠子手下逃命的人都会有大富贵,水屠子是很罕见的东西,一个人这辈子碰上一次就很稀奇了,没人会遇上第二次。  

也是这个原因让当地一些吃水饭的好手愿意加入他的排队,觉得跟着他这辈子起码不会遇上水屠子。  

正是有了这些好手入队,刘大柱才敢再回到水上去,否则光凭一群穷乡亲他哪有底气去统帅一支排队走水路?  

有了人还得有船。  

可是他们这群人都是穷的活不下去才决定吃水路饭的,哪有钱去置办船只?  

没办法,刘大柱只能兵行险着——他决定去当初排帮被水屠子击溃的地方去拖筏子!  

当时水屠子下手狠辣而快,筏子都被冲进了一处河湾中,刘大柱记得那地方。  

他带大家伙去河湾捡筏子也不光是为了省钱,还有一个目的很重要:他希望让手下人见识一下水路这碗饭多难吃,如果能吓退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也算是给队伍筛选人才了。  

如他所愿,到了排帮陨没的河湾后,那残酷的场景吓到了一些人,他们默默地离开了排队。  

剩下的人要么是赶来投奔刘大柱的排客,要么是被生活逼的无路可走的穷汉,他们加入排队的时候都说自己已经把脑袋别再裤腰上了,都说自己不怕死。  

可是这一刻,当他们发现水猴子出现后,还是恐惧了!  

排客中有个叫老烟杆子的老汉,他的老烟枪传了三代,是个宝贝,靠这根烟杆子他几次在水上死里逃生,是排客中的一根主心骨。  

他抽着烟对刘大柱沉声说道:“排头,咱现在没必要太害怕,或许陈老五是不小心掉入水中的呢?他的排子在最后头,可能掉河里的时候呛水了,所以也没来得及发个声就没了。”  

刘大柱凝肃的点头:“老烟哥说的对,这种情况下也是正常的,大家伙小心点,咱再往前走走看。另外,大家伙都用绳子把自己绑上,去哪里都要带上绳子。”  

但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这话只能用来稳定人心,万万不能信。  

一支排队最重要的位子是排头,然后就是排尾,能给排队断后的都是好手,丢失的陈老五这人虽然不是老排客,可他膀大腰圆、水性好,不会出现掉入河中连个声音都没有发出就没了的情况。  

所以用话安慰过手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