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祭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听完帝启口中的好消息,王禹不可置否:“消息确实是好消息,但前辈只怕隐瞒了不少关键信息吧?  

三皇若已经陨落,五帝要是已经死了大半,那羲王、泰王做何解释?人文三祖又置于何方?”  

赞赏的看了一眼未曾因为巨大利益而不知天高地厚的王禹,帝启回答了王禹的问题:“羲王、泰王等存在跟你目前的状况几乎无差别。  

说他们是羲皇亦或者黄帝,那是不正确的,因为羲皇与黄帝确实死在无尽岁月前,但硬要说他们与羲皇、黄帝无关也不现实,因为他们是羲皇、黄帝等存在留于大道中的痕迹被混元界抓取后应运而生的存在。  

至于人文三祖,早在他们被诸方算计捧上神坛时,他们的前路就已经被固定死了,他们是祖,享供奉、享清福可以,但若想要染指人族权柄,三皇是怎么死的,他们就会怎么死!  

为了人族不彻底衰落,他们三位不能死也不敢死,所以,在一开始他们便出局了,不然的话我又何必下场以命博道途!安稳继承我父皇的帝位坐享人族大运不美吗?”  

透过帝启的话,王禹看到了那个昔日屹立世界海之巅的洪荒永恒界一角。  

“好消息说完了,接下来该说坏消息了,太一没死,那个手持混沌钟于洪荒永恒界中可抗衡混元无极的东皇太一还活着,外面那些族人传唱的歌谣里就记载有祂的传说。  

人族的东王前身是洪荒永恒界的妖族之皇!呵哈,这很荒诞对不对?  

可这却又是事实。若非我当初留了一招用于同归于尽的后手,只怕我父为我存于兖州鼎中的一线真灵早就消散在无尽世界海!  

人族与妖族是否必须对立这种大道理且不说,光说遭了我算计的太一,只要祂脱困,混元界的人族就注定会消亡,你猜你能不能从太一手中逃得一命?”  

说到这,帝启一脸玩味的看着王禹,有些幸灾乐祸的意味?  

“也就是说,无论我愿意与否最终都免不了直面太一?是也不是?”  

“没错,这方世界的人族与妖族最终只能有一个获胜者。”  

深呼吸一口气,王禹的头有些疼。  

他虽然自傲到有些自负,但面对太一那等长存世间无尽岁月的古老存在时,还是有些底气不足!  

跟这等存在相比,目前的他宛若蝼蚁一般弱小。  

头疼归头疼,但王禹却从未想过退缩。  

“第二个坏消息,出身人族的你只怕放眼望去遍地是敌,人族能从末微中走到现在,付出的代价可不小,自然,结下血海深仇的也就数不胜数了。  

混元界的第三纪大劫还未彻底过去,为了不招灾惹祸,那些与人族有仇的种族和强者暂且放下了与人族的恩怨。  

所以你看起来人族的局势还算可以,等到第三纪大劫彻底过去第四纪开启之时,人族崛起带来的反噬必然会如期而至,届时,你若没有先天魔神境的战力,只怕会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帝启口中的第二个坏消息并未吓到王禹,前两日从夏氏部落的日常生活中他已经猜到了一些东西。  

这个世界人族的地位只怕比他初临遮天世界时,遮天世界内的人族还要低下数分。  

见王禹听到这个消息后面色从容淡定,帝启收敛起了嘴角的幸灾乐祸。  

泰山崩前而色不变,这个顶着父皇面容的小家伙说不定真有点东西。  

“小家伙,没想到你还有点定性吗,挺好的。  

第三个坏消息,其实你能不能踏足人皇路,你说的并不算,被太阳金焰快要烧成虚无的我说了也不算。  

混元界的人族有大贤,虽然受了重创毁了根基,但先天魔神的境界远非你能比拟的。  

若他不同意你这个外来者踏足人皇路的话,你唯有困守这方世界束手待毙。苍祖虽强,可太一也不是弱者,最快第五纪最迟第六纪开端,太一必将打破封印归来!”  

帝启的话让竖着耳朵听讯的王禹猛地愣了一下!  

搞了半天,原来您老人家还决定不了关键部分啊!  

有些哭笑不得,但知晓人情事故的王禹却并未借题发飙。  

帝启告诉他几个真假不知的消息是人情,什么都不告诉他让他一头扎进混元界碰个头破血流的是本分。  

闭目数十息,将这些讯息一一消化掉后,王禹躬身向越来越飘渺虚幻的帝启行了一礼,便退出了兖州鼎内部的小世界。  

神识回归后的刹那,立于祖祠中的王禹便从神识分身那知晓了一切。  

沉吟片刻后,他默然不语的转身出了祖祠回到了药庐。  

今日帝启的一番话里包含着的东西太多了,即使以他现如今的经验都需要三思再三思,才能确保日后不至于翻车。  

亿万里之外,一处接天连地的青色巨木上,一名身材枯瘦如柴的老者双眸之中似有无尽时光在流淌不休。  

一条又一条与人族有关的时间长河沉没在时光长河水底,无数的可能渐渐变得稀少。  

“噗…!”一口逆血自老者口中传出,还不得等这口鲜血落地,一挂又一挂的星河在血液中闪现、生灭。  

有藏头露尾的家伙干扰了他的推演,令他无功而返。  

“血——阡——陌,恨…哎!”  

想都不想,老者便再出声安抚住都城周边的族人时,顺便将锅扔到了血族亲王——血阡陌身上。  

作为老对手,老者的怀疑是很有可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