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 礼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至41年底,若是按照阳历,刚刚过了元旦,再有20多天的日子可就到了阴历的春节了。  

本应该是个喜庆欢悦的日子,然而从四一年初开始一直到现在,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八路军们日子可并不好过。  

远的不说,仅仅是司令部紧急下令让韩烽一行带着60万法币送往鲁西,还只是为鲁西的同志们置办过冬的衣物,那里的八路军同志们斗争之艰难,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山东的抗日之局势向来复杂,这一点,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便是如此。  

作为联结华北与华中的枢纽,山东无论是在交通位置还是在政治影响,乃至对延安中央的金融帮助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41年,随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先后爆发,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给中国抗日战争局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而其中对于中国抗战局面最不利的一点影响便是:  

于是仅仅是在1941年到1942年这不到两年时间中间。  

华北方面的日军便先后五次推行强化治安运动,并将华北分为“治安区”、“准治安区”、“非治安区”,有针对性地进行“清乡”、“蚕食”、“扫荡”,以缩小八路军根据地,扩大、巩固占领区。  

另一方面,果军顽固派从中作祟,更是让八路军的局面雪上加霜。  

而就在山东这块儿地方,日军采用军事,政治,经济乃至文化入侵等多种方式,进攻八路抗日革命根据地。  

到今年年底,日军从山东周围抽调兵力,乃至山东境内的日军士兵兵力增长1万多人,伪军增长8万多人,仅仅一年时间不到,日伪军据点翻了三倍有余,对山东根据地的扫荡力度和次数也迅速增长。  

到韩烽一行南渡黄河,进入山东境内的时候。  

日伪军几乎已经控制了山东境内的所有公路、铁路等交通,他们利用据点和扫荡将山东根据地不断地分割,然后进行封锁,并企图将根据地逐步蚕食,消灭。  

再加上山东果军顽固派投降的投降,暗中勾结的勾结。  

这一年又是天灾人祸并行而至,山东根据地境内许多地方遭遇罕见的旱灾和虫灾。  

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局面可谓是祸不单行,内忧外患,天灾人祸,根据地内开始出现大面积的饥荒。  

韩烽估计鲁西地区的八路军同志之所以混到连过冬的衣物都凑不出来钱去买的近况,就是有可能把钱都拿去买粮食了。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鲁西根据地同志们的日子,眼看着快过不下去了,连过冬的衣物都凑不齐,这要是继续恶化下去,没准儿这个冬天就能熬死许多人。  

可为什么不向离得更近的鲁中以及鲁南、滨海、胶东等地方求援,反倒是需要从岳南根据地来的60万法币解燃眉之急呢?  

很明显,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清河等根据地的情况未必就比鲁西好到哪儿去。  

便说鲁南根据地,从四月的四二五事变,到十月的银厂惨案,再到今年11月,日伪军又集结五万多人马,大肆扫荡沂蒙山区抗日革命根据地,将鲁南闹了个不得安宁。  

鲁西根据地的同志倒是想向鲁南、滨海、胶东等根据地求援。  

但近年来,但凡是在山东这块儿地方的根据地,日子都不好过。  

没办法,鲁西根据地也只能向离得较近的中条山和岳南根据地求助了。  

这才有了韩烽一行南渡黄河,迢迢送法币的事情。  

赶往鲁西根据地的途中,倒是在经过几处公路的时候遇到了不少日伪据点。  

那这还有什么好说的,送上嘴的肥肉不吃白不吃。  

韩烽笑道:“鲁西的同志们这日子过得估计苦着呢!咱们南渡黄河把这60万法币送过来,这是咱们应尽的义务,可好歹来一趟,咱们突击队也得拿出点儿像样的见面礼才是。”  

成员们听着都乐了:  

“团长,那咱们送什么见面礼好呢?”  

“我看三哥八成是看上这一路的日伪军据点了。”  

朱大志道:“这倒是个好主意,就怕这据点里的鬼子也穷,把这些据点全部拔除了,也凑不出多少像样的东西。”  

老班长刘正道:“大志说的倒是很有可能,这两年来小鬼子和疯了一样,在这山东地区建立了大量的据点,大小公路铁路,恨不得隔上几百米就有一处。  

可一下子修建这么多据点,他们哪有这么多人手呢?  

这些据点呀,大部分都是由那些二流战斗力都算不上的伪军守着,有的时候一个据点里边连一个小鬼子都看不见。  

鬼子能对自己手底下的那些伪军狗腿子有多好?据点里的物资,就像大志说的那样,估计也没多少。”  

李海笑道:“那就积少成多嘛,一个据点里能凑十斤粮食,一百座据点那可就有一千斤粮食了。”  

姜龙有些发愣,“团长,这一路上小鬼子据点可多了去了,咱真的要按顺序给他一个一个都拔喽?”  

众人拿看傻蛋的目光望着姜龙,姜龙一时有些尴尬,也不知道是是不是自己说错话了。  

可没办法,搁这突击队里,先不说他的资历最浅,就是把这突击队里面的随便一位队员拿出来都能从各方面完虐他,当然,跟他一样的突击队新兵蛋子李家胜除外。  

湖南佬李家胜就比较聪明了,虽然他心里也有和姜龙一样的疑问,却憋着不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