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7 返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韩烽的申请终究是得到批准了,一切在秘密中进行。  

司令部的意思:韩烽同志务必要像是冬天的一盆火,把希望带给东四省千千万万的同胞们。  

返回中条山的时候,一路上韩烽都在想这个问题,这是他早就筹谋好的计划。  

现在已经是12月末,天气也越来越冷,要不了多久就能达到三晋这地方最冷的冬季。  

远东军要想开赴东北,这么几个步骤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把人员挑选出来组建起来,就像韩烽在司令部说的那样,这批人员一定要是意志力坚定,作战勇猛,能吃苦,重要的是可以忍受寒冷,最好可以是一批八路军老兵。  

第二,训练,当心中燃烧起这个计划的时候,这便是韩烽相当重视的一个环节。  

韩烽的确想竭尽全力给东四省的百姓们带去希望不假,可是在司令部的时候司令员的话也说的非常切合实际,东北的抗战环境太恶劣了。  

在韩烽的记忆中,甚至在普遍的认知中,抗战有三大艰难,分为东北抗联,红军长征,以及八路军敌后抗战。  

而这三大艰难之中最为艰苦的,无疑就是东北抗联。  

他们的作战环境最为恶劣,远的不说,单单是自然生存环境便相当严酷,除却饥饿的胁迫,东北那个鬼地方冬天太长太冷了,没有在那里呆过的人根本无法体会那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冷。  

最冷的时候,户外吐口唾沫钉子都能立马结冰,开水洒向半空,立马便会成为飞雾也决不是幻觉。  

敌人就曾利用这一点,在最严寒的冬日将抗联队伍困在荒山野岭之中,然后再不选择攻击,仅仅是等着夜幕降临,那极寒的天气就能夺走很多抗联士兵的性命。  

露营之歌里写道: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草枯金风急,霜晨火不燃。  

这是怎样痛彻心扉的领悟,没有亲身经历过,怎能写出这般震撼人心的歌词?  

所以,纵然是要带着远东军出发去支援东北,作为东北千万同胞们的最后一盆火,最后可以看到曙光的希望之火。  

也绝不能呈匹夫之勇。  

若是像姜龙这样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还好说,至少亲身体会过东北的那种严寒。  

否则,即便是同在北方的三晋战士,这三晋的冬天虽然也够冷了,却还是远远比不上东北严寒的恐怖,若是战士们贸然的去了,肯定会因为不适应导致身体上的损伤。  

到那时别说是冒着严寒在冰天雪地里打鬼子了,自己就先给那严酷的天气给冻倒了。  

至于严寒,韩烽倒是深有体会,他曾经去过南极,那地方的冷可是要比东北的冬天还要更上一层。  

韩烽非常清楚,人体对于寒冷的适应必须要有一个渐变的过程,若是没有经过训练就突然使人出现在极寒之中,换作谁也受不了。  

所以在远东军的人员确定之后,韩烽要带着这支队伍进行一场严冬的训练。  

而除了严寒的天气威胁之外,东北本身的抗日环境也是当前全中国最严峻的地方。  

其中一点,东北地广人稀,人民群众力量在那里分布的可不算密集,外加上小鬼子强行实行并屯政策之后,抗日队伍打游击战赖以生存的民众基础便几乎没有了。  

另一点,东北交通铁路线发达,城市和人口大多沿交通线分布,因此日军调兵发达迅速,一旦某处遭受游击队伍偷袭,援兵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抵达。  

而这些差不多就是抗联之所以从兴盛走向衰败的主要缘由了。  

当然,抗联自身的组成复杂,导致叛徒多出,外加上抗联战士们本身的战斗经验与关内八路军正规军相比也略有不足,却面对的是日军最强悍的关东军,这些也都是抗联最终慢慢走向衰败的原因。  

对于韩烽即将组建的远东军来说,这些内部问题自然是基本上不存在的,重要的就是应对外在的抗日环境之间的艰难。  

所以得训练,韩烽预计自己对于远东军的这场训练将长达三个月之久。  

毕竟这个时间段东北基本上也是冰天雪地的,若是带着远东军贸然前往,除了自讨苦吃,没有其他下场。  

“团长,快到地方了,要不咱们再去找个鬼子据点吃点儿东西休息休息?”  

东北佬姜龙的话打断了韩烽的思绪,姜龙如今对于韩烽,敬畏之外,更是夹杂着满满的感激,甚至外带着狂热。  

其实从韩烽表示想要出兵援助东北的时候,姜龙便是愕然的,再到韩烽在团部的那一番话语,姜龙是彻底震撼了。  

他从来没有想到,除了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儿之外,还有像团长这样的外乡人如此关怀着东四省百姓们的死活呢!  

姜龙明白,团长其实完全可以不用去冒险的。  

这一路走来,团长杀鬼子立下的战功不计其数,从岳南根据地一直到这中条山根据地。  

团长韩烽若是贪图安逸,完全可以紧着现有的状况,好好的守着自己的根据地,等着抗战形势逆转就成了。  

可团长偏偏要组建远东军,支援东北,去做那九死一生的事情。  

这让姜龙怎能不心生敬佩,他甚至忽然开始明白当初在破庙里自己一行还是溃兵的时候,团长对自己等人说过的那句话:  

人活着总得做点儿什么,不然就这么庸庸碌碌的过个几十年,然后埋在黄土里,那多没劲儿,活着还不如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