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造反(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姜安宁微微侧首,目光落在仿佛有无尽虔诚与卑微恭谨的段青山身上,锐利尽显:“背着我招兵买马了多少人?”  

“只算城中这些,大概、大概…七十六人。”  

段青山得了说话的机会,急忙辩白:“下奴回去就遣散了他们,再不会做这样连累主上的事情。”  

“只算城中这些…如此说来,你在城外还有人啊?”  

姜安宁微微弯了弯嘴角,皮笑肉不笑。  

段青山偷偷看了人一眼,忙将脑袋贴地的更用力了。  

“是、是还有一些,都是流落在城外破庙的乞儿,绝、绝无作奸犯科之人!”  

他急忙保证:“下奴回去便连同他们也一起都、都遣散了!”  

“一共多少人?”  

姜安宁面无表情的看着他。  

段青山咽了咽口水:“城、城中七十六人…”  

他声音弱了下去,埋头不敢与人对视。  

姜安宁眯了眯眼:“城外呢?”  

“城外、城外…城外都是些乞儿。”  

段青山声若蚊呐,几乎低不可闻。  

姜安宁笑了两声。  

好家伙,看来城外的人数上,十之八九有猫腻了!  

要不然这男人,不会是在这儿顾左右而言他。  

她说城门楼子,他说胯骨轴子。  

这里头,有事儿啊!  

“段青山,我现在才发现,你这人看起来恭敬乖顺,实则阳奉阴违,十句话里有八句是假的!”  

姜安宁骤然冷声:“你当我是傻子不成?”  

“看不出来你的支支吾吾,遮遮掩掩!!”  

段青山忙用力的叩首:“主上容禀,奴下真的没有、没有…奴下不是有心欺瞒的。”  

“那就是确有欺瞒喽?”  

段青山微微哽咽,不得不认下罪过:“是、是…”  

姜安宁冷哼了声,走到旁边的矮榻上坐下,等着人主动交代。  

段青山伏地的头颅,随着人走动的方向,掉转了个方向。  

“奴、奴是怕说了,您会生气。”  

可不说的话,姜安宁好像已经更生气了。  

段青山纠结挣扎了会儿,不敢触人的眉头,选择了坦白。  

“前些日子,城外多了些从外地逃难来的流民。”  

“官府登记安顿了些,却还是剩余了些,说是暂时没有空闲的地方安置。”  

“其实也不是真的就没有地方安置了,这话不过就是托词罢了。”  

“只不过…”  

段青山偷偷地抬起头来,小心瞧了瞧人脸上的表情:“这些人,原本是要安顿到姜家村的。”  

“哦?”  

姜安宁颇为诧异的挑了挑眉。  

她完全没有想到,这事儿,竟然还跟姜家村沾着关系。  

不过,前世,好像确实是有这么一桩事儿?  

姜安宁皱眉回忆起那段不愿意回忆的过往来。  

那时候,她才刚刚嫁到赵家,成了赵家的新妇。  

赵家的丑恶嘴脸,尚且还略有收敛。  

一些事情,倒是也还会说给她听。  

当时,确实有一批外地来逃难的百姓,因为家长遭了水灾,房子田地全都被大水冲毁,成了一片废墟。  

重建家园需要时间与勇气,更需要金钱和人力物力。  

更不要说,此地地势洼,如今又被覆盖了大量的泥沙,重建的难度更大。  

且,堵不如疏,这治水,向来是百年大计。  

当地的县令,将此事儿上报给朝廷后,朝廷与工部商量了数日,最后决定,在此地修建堰,将原本居于此地的百姓,迁居到其他地县去。  

恰逢当时,大多数逃难的百姓,都选择了往江安县跑。  

且江安县,又一向地广人稀,常住的人口,不足其他周边县城的三分之二。  

朝廷便决定,让堰都县的百姓,迁居到江安县。  

富商大户们,自然是无惧无畏。  

直接大手一挥,到县城买了宅子,又在附近买了大量的土地。  

颇有东山再起的趋势。  

连带着这段时间,江安县附近的房价、田地,都跟着涨价了一倍有余。  

可是那些穷苦的普通百姓,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本来家中就积蓄微薄,又遇上了天灾,毁了半辈子攒下来的家业。  

如今是居无家、食无粮,天气渐冷,甚至连件能够御寒的衣裳都没有。  

江安县的县令,经过多日的统计人数,最后将堰都县过来的人,分别安置在几个比较人少的村镇定居、落户。  

说来,那些个奔着争抢江安县第一绣娘而来的人,之所以能够这般轻松容易的落户,也有这次的迁居之事做便利。  

否则,这般声势浩大的大量给人改换户籍,还真就没那么容易。  

前世,她倒也确实听过几耳朵村里人说起这事儿。  

原本有几十户人家,按官府的规划,是要安置在姜家村的。  

但姜家村的百姓,在姜族长的带头抵制下,硬是没有让人进来…  

别说安排宅基地、搭建临时的窝棚了。  

就连村口都没有让人靠近得了。  

村里人一老早的,就安排了人盯着官道上的动静,远远的瞧见了人过来,便组成了人墙,连带着沙袋土堆,将进村的路,给封堵上了。  

说是担心水患地方过来的灾民,会带瘟疫杂病,损伤村里的老弱妇孺。  

“我们身为男人,自该为保护你们这些老弱妇孺而战!”  

姜安宁还记得,赵海当时颇为得意跟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