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太古(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纪夏听到阙乐的解释,愈发好奇。  

他问道:“大风赐福?”  

阙乐轻轻点头道:“阙乐来自有龙山,有龙山上也生活着许多种族,这些种族虽然赋不俗,但却人丁稀少,所以始终不曾建立国度。”  

“有龙?”  

纪夏有些好奇道:“原来你来自那等遥远的地域。”  

舞古、东旸、有龙,便是阻隔百域与外界的三山,距离旬空域相隔数十座域界,十分遥远。  

“其实阙乐并非生于有龙,三百年余年以前,族中败落,部分族人被迫离开有龙山,他们在许多域界中游荡,游荡了足足数十年年时日。”  

“而我是在族人游荡诸多域界时降世,我降世之时,我的族人已经愈发稀少,只余留下十余个族人,其他都在连年的游荡生涯中亡故,其中便包括我的父母。”  

“再后来,我被神象君王收为养女,其余族人不愿待在神象国,相继离去,已然两百余年没有音讯。”  

纪夏不知阙乐的来历,还有这么一番曲折的经历,叹道:“无垠蛮荒危机四伏,有些种族,会在转瞬间覆灭,而有些种族,则因为一些无法抗拒的因素,徐徐走向摔落,只是可惜了这些种族长久以来,开辟出来的,独具特色的文明。”  

阙乐脸上也没有什么哀恸的表情:“我留在神象时,还十分年幼,也未曾开始修行,许多事也只是依稀记得,倒是感觉不到什么离别愁绪。”  

她顿了顿,忽然伸出右手,右手手背上,有一个极为模糊的胎记。  

阙乐道:“我的种族名为驱灵族,世代信仰大风,相传我驱灵族曾经被大风赐福,手背上的胎记,不仅可以驱使地灵元,还可以抵挡一次死劫,想来这便是我被斩落神位,甚至金身都被吞噬,还能存活下来的原因。”  

纪夏仔细看了一眼去了手背上的胎记。  

胎记已经变得极为模糊,却依稀能够看出胎记的形状。  

并不规则。  

纪夏仔细看了一阵,突兀想起在三山百域流传许久的大风神像。  

大风脚下踩着的两块大陆,其中一块,便与阙乐手背胎记的形状相差不多。  

纪夏顿时颇为惊奇。  

他看向阙乐,问道:“你记忆中,对于大风,可还有什么了解?”  

阙乐面容上,露出几分尊崇。  

她道:“在我族的传中,大风乃是地间,最为强大的神灵之一,是太古便存在的神灵,地位高绝,甚至凌驾于黑以及胥泽之上。”  

纪夏面色微微一变。  

他清晰的听到从阙乐的口中,吐露出一个词。  

太古!  

黑曾告知纪夏,大鼎神朝、大息神朝都是中古岁纪之时,成就神朝。  

距今已经有距今五万年前,到十万年前,是为中古岁纪。  

纪夏也早就猜测过,中古岁纪之前,按照无垠蛮荒语言、文字的进阶规则、习惯。  

可能还有上古和太古两大岁纪。  

没想到这才区区几日,就从阙乐的口中,听到“太古”这个词语。  

纪夏连忙追问道:“阙乐,你可知道所谓太古,指的是什么时代?”  

阙乐一怔,迟疑道:“驱灵族中,向来将无法可考的时代,称之为太古,是一个笼统的词语…这个词语的来源,大约是我驱灵族某些典籍。”  

纪夏略有些失望。  

他没有从阙乐这里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旋即他转念一想,心道:“既然有可能来源于驱灵典籍,那么典籍中的‘太古’一词,也许真就指的是岁纪,只是驱灵族不解其意,曲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阙乐看到纪夏出神,便在纪夏身侧等候。  

许久之后,纪夏忽然看向阙乐道:“阙乐,能否给我两滴你胎记处的血液?”  

阙乐虽然不解纪夏的用意,却仍旧运转灵元,裹挟出两滴血液。  

灵元凝聚,化作血液琥珀,递给纪夏。  

纪夏心翼翼将这两滴血液放入紫犀扳指郑二人继续行进,看了太苍子民百态的生活。  

他们临别之际,纪夏忽然开口,开导阙乐道:“你不必自责,我已经告知白起上将军,也已经和神象长岳亲王定下约定,不会伤害神象生灵…但是巨冶王庭,必须要亡,敢于觊觎太苍者,我不会放任他们留在世间。”  

阙乐退后一步,面朝纪夏,郑重朝纪夏行礼。  

道:“巨冶王篡夺王位,而今有触怒太苍,实乃取死之道,王上身为太苍君王,莫命我给长岳写一封书信,便是命我对神象出手,我也不会犹豫。”  

她的声音极为真挚道:“只是,还请王上能在巨冶王庭覆灭之后,出言庇护神象免受其他王朝之灾厄,阙乐原本并无任何资格请求王上,但每每念及神象是我养父的国度,不愿神象就此覆灭。”  

“所以…冒昧出言,阙乐也愿意尽心于太苍之崛起,偿还王上的恩德。”  

纪夏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阙乐,不必如此心翼翼。”  

纪夏道:“九神台灭神象巨冶王庭,便意味着我太苍威严,赫赫于三山百域,自此,即便是云丛上国,都只能平视太苍,太苍出言庇护神象,没有国度敢于太苍背道而驰!”  

纪夏一身银袍柔顺落下,将纪夏的身姿衬托的愈发挺拔。  

他出这一番看似张狂无比的话语时,嘴角始终带着柔和的笑意。  

阙乐微微一怔。  

“九神台…”  

她清楚知晓纪夏和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