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报告,未来的发展(2/3)
的不足。”
“军事技能的不足,我们可以通过训练,通过改变我们自己来补充。”
“可是,装备和战略基础设施上的先天不足,我们无法补充。”
“所以以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我们应该在大型运输机上投入更多的研发费用,尽快研制出一款可以满足使用需求的大型运输机。”
“同时还需要在西部边陲,设置更多的飞机场,以满足飞机起降需求。”
“如果这些都满足了,如果再出现这样的演习,我们可以在24小时…甚至是12小时之内,就从东部地区,赶赴到西部边陲。”
说到这里,赵建明还抬起自己的右手,右手五指张开,然后又蓦地握紧,捏成一个砂锅般大的拳头。
将这个拳头挥了挥,他又非常坚决地向在场人说道:
“有这样的支援速度,印度那些跳梁小丑,绝对不敢搞事。”
听完他豪迈的发言,贺清阳抬手,示意他坐下去。
等到赵建明坐下,贺清阳的目光越过他,落到旁边的贺宁身上:
“贺宁!”
点到自己的名字,贺宁缓缓起身,先敬一个礼,这才开始自己的报告工作:
“我这个人比较直白,也不太会说什么话,有话就直说了。”
“我们的战士,在战斗素养,战斗技能,以及个人意志上,都是无可挑剔的绝对精英。”
“但这一次上高原,即便我们做了准备,我们也是一败涂地。”
“我们使用的车辆,在平原地区可以驰骋,但是上到高原之后,车辆的动力立马变差,演习结束后,我和相关人员谈过,他们明确告诉我,这是发动机的问题。”
“我们使用的车,并没有考虑到高原使用情况。”
“在高原氧气稀薄的前提下,我们团里配置的,可以在平原地区使用的车,在高原并不好用。”
“经常走一路修一路。”
“而且,我们车上的零件的耐用性也很差,我们在拉城买的一些零件,在路上没用多久,直接就废掉了。”
“然后就是人员单兵装备配置。”
“我们的战士都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区,这一次突然上高原,即便我们在临出发之前做了准备,但依然没有做好准备,”
“直到上了高原,我才发现我们必须要人手一个氧气瓶,还需要配置足够的糖,还有电解质。”
“除此之外,还有衣服,平原使用的衣服并不适合高原作战。”
“我的建议,是我们必须要设置一整套完备的后勤补给系统,在遇到这种突发情况时,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更换掉所有的装备,然后前往目标区域。”
“我知道这很麻烦,但是这迫在眉睫,毕竟,这样的事在几十年前,就曾经发生过。”
对于贺宁口中几十年前发生的事,在场的人都很清楚是哪一件事。
只是没想到过了几十年,这种事还是没有圆满解决。
坐在上手的几个人拿着钢笔,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写画画,记录下这些建议。
把贺宁的建议写下来,贺清阳扭头看了一会儿方建国,又歪着头,看了一眼更旁边后勤处的那个人,和对方交换一个眼神,随后又扭过身体,目光越过贺宁,落到李周身上。
“李周!”
被点到名字,李周蹭地一下站了起来,走完同样的礼貌流程后,他就手舞足蹈的比划开了:
“贺总,我觉得我们的单兵武器得升级一下了。”
“我们手里的95式和八一杠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战斗需求,我们需要更猛的火力。”
“就这一次在高原的演习,最后那场攻坚战。”
“您把无人机给办掉了,我们打得非常艰难,最后也是在损失了大概四分之三战士的前提下,才获得险胜。”
“我知道您老人家是为了检验我们的战斗力,但是,如果我们有更好的火力,更猛的火力,可以让防守方的掩体和他们一起滚蛋的火力,那我们会胜得更漂亮。”
“战斗之后,在营地里拎着棍子教训新兵这一次打歪了,总比帮他叠被子,收拾衣服,然后装箱更好。”
前方,贺清阳听到这话,非常出乎其他人意料的接了话题:
“这事儿你得问装备处的方总,还有后勤处新上任的吴鸿昌吴总,我只负责布置战略任务,装备研发和装备补给,是他俩的事。”
把烫手山芋丢开,贺清阳迫不及待地让李周坐下,又用手指点了一下蒲云。
后面,就是蒲云和徐玉文两人的发言,内容大差不差。
人员自身的素质,可以依靠锻炼来自身补强,但装备上面的差距,就需要尽快从研发和制造方面来补齐。
最后,前方的4双眼睛,就落到高俊还有林语身上。
高俊就在徐玉文身边,贺清阳只是盯着他看了一会儿,没有让他开口。
因为高俊自从转到信息战方面后,接触的一直是先进装备,他很清楚相关装备的重要性,也提了很多次。
所以贺清阳很清楚,即便把他点出来,这家伙说的也是那些话,不会有新的话题。
不对,他会有新的话题。
因为林语就在旁边。
目光在林语身上停留片刻,贺清阳并没有发问,也没有点名,而是扭头看向旁边的方建国和吴鸿昌:
“方总和吴总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面对贺清阳的询问,方建国和吴鸿昌对
“军事技能的不足,我们可以通过训练,通过改变我们自己来补充。”
“可是,装备和战略基础设施上的先天不足,我们无法补充。”
“所以以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我们应该在大型运输机上投入更多的研发费用,尽快研制出一款可以满足使用需求的大型运输机。”
“同时还需要在西部边陲,设置更多的飞机场,以满足飞机起降需求。”
“如果这些都满足了,如果再出现这样的演习,我们可以在24小时…甚至是12小时之内,就从东部地区,赶赴到西部边陲。”
说到这里,赵建明还抬起自己的右手,右手五指张开,然后又蓦地握紧,捏成一个砂锅般大的拳头。
将这个拳头挥了挥,他又非常坚决地向在场人说道:
“有这样的支援速度,印度那些跳梁小丑,绝对不敢搞事。”
听完他豪迈的发言,贺清阳抬手,示意他坐下去。
等到赵建明坐下,贺清阳的目光越过他,落到旁边的贺宁身上:
“贺宁!”
点到自己的名字,贺宁缓缓起身,先敬一个礼,这才开始自己的报告工作:
“我这个人比较直白,也不太会说什么话,有话就直说了。”
“我们的战士,在战斗素养,战斗技能,以及个人意志上,都是无可挑剔的绝对精英。”
“但这一次上高原,即便我们做了准备,我们也是一败涂地。”
“我们使用的车辆,在平原地区可以驰骋,但是上到高原之后,车辆的动力立马变差,演习结束后,我和相关人员谈过,他们明确告诉我,这是发动机的问题。”
“我们使用的车,并没有考虑到高原使用情况。”
“在高原氧气稀薄的前提下,我们团里配置的,可以在平原地区使用的车,在高原并不好用。”
“经常走一路修一路。”
“而且,我们车上的零件的耐用性也很差,我们在拉城买的一些零件,在路上没用多久,直接就废掉了。”
“然后就是人员单兵装备配置。”
“我们的战士都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区,这一次突然上高原,即便我们在临出发之前做了准备,但依然没有做好准备,”
“直到上了高原,我才发现我们必须要人手一个氧气瓶,还需要配置足够的糖,还有电解质。”
“除此之外,还有衣服,平原使用的衣服并不适合高原作战。”
“我的建议,是我们必须要设置一整套完备的后勤补给系统,在遇到这种突发情况时,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更换掉所有的装备,然后前往目标区域。”
“我知道这很麻烦,但是这迫在眉睫,毕竟,这样的事在几十年前,就曾经发生过。”
对于贺宁口中几十年前发生的事,在场的人都很清楚是哪一件事。
只是没想到过了几十年,这种事还是没有圆满解决。
坐在上手的几个人拿着钢笔,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写画画,记录下这些建议。
把贺宁的建议写下来,贺清阳扭头看了一会儿方建国,又歪着头,看了一眼更旁边后勤处的那个人,和对方交换一个眼神,随后又扭过身体,目光越过贺宁,落到李周身上。
“李周!”
被点到名字,李周蹭地一下站了起来,走完同样的礼貌流程后,他就手舞足蹈的比划开了:
“贺总,我觉得我们的单兵武器得升级一下了。”
“我们手里的95式和八一杠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战斗需求,我们需要更猛的火力。”
“就这一次在高原的演习,最后那场攻坚战。”
“您把无人机给办掉了,我们打得非常艰难,最后也是在损失了大概四分之三战士的前提下,才获得险胜。”
“我知道您老人家是为了检验我们的战斗力,但是,如果我们有更好的火力,更猛的火力,可以让防守方的掩体和他们一起滚蛋的火力,那我们会胜得更漂亮。”
“战斗之后,在营地里拎着棍子教训新兵这一次打歪了,总比帮他叠被子,收拾衣服,然后装箱更好。”
前方,贺清阳听到这话,非常出乎其他人意料的接了话题:
“这事儿你得问装备处的方总,还有后勤处新上任的吴鸿昌吴总,我只负责布置战略任务,装备研发和装备补给,是他俩的事。”
把烫手山芋丢开,贺清阳迫不及待地让李周坐下,又用手指点了一下蒲云。
后面,就是蒲云和徐玉文两人的发言,内容大差不差。
人员自身的素质,可以依靠锻炼来自身补强,但装备上面的差距,就需要尽快从研发和制造方面来补齐。
最后,前方的4双眼睛,就落到高俊还有林语身上。
高俊就在徐玉文身边,贺清阳只是盯着他看了一会儿,没有让他开口。
因为高俊自从转到信息战方面后,接触的一直是先进装备,他很清楚相关装备的重要性,也提了很多次。
所以贺清阳很清楚,即便把他点出来,这家伙说的也是那些话,不会有新的话题。
不对,他会有新的话题。
因为林语就在旁边。
目光在林语身上停留片刻,贺清阳并没有发问,也没有点名,而是扭头看向旁边的方建国和吴鸿昌:
“方总和吴总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面对贺清阳的询问,方建国和吴鸿昌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