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争(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对于林语给出的解释,周麟深表认可。  

他其实也不是黔省本地人,他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当年解放全国的时候,一路南下,最后在西南地区剿匪,最后就留在这里,在这里安家了。  

年纪大了,也没有回东北的原因,就是这里的气候。  

夏季凉爽,冬季虽然下雪,但是远没有东北冷。  

再加上空气良好。  

自己在林城养老,如果放松心态,活到一百岁都没有问题。  

甚至,还可以挑战一下120岁。  

不过,认可不代表被说服。  

手指在文件上划过,将文件滑到麻将桌旁边的缝隙里卡住,周麟再次抬起头,看向对面的年轻人:  

“你为什么纠结于水电呢?”  

“兰陵市当年我们南下的时候,也在那里短暂驻扎过,水,可以抽微山湖的水。”  

“电,你完全可以用火电嘛。”  

“没必要纠结于单纯的水电吧?”  

问出这个问题,他就将目光锁定对面的年轻人,想听听对方,会给出一个什么样的解释。  

可是,他没有从对面的年轻人身上看出惊慌失措,也没有看到眼珠子乱转,有的只是平静。  

非常的平静。  

没有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周麟心中一沉。  

看来这个骗子是早有准备啊!  

轻轻吸一口气,他开始在脑海中构建问题和话语,准备再次出手,寻找更多的机会。  

然而,就在他准备好问题,准备再次开口的时候,对面的人说话了。  

“看来,周老爷子对一个大型工厂区需要消耗的电力,还是存在严重不足啊。”  

“那我现在就告诉你。”  

“你们去年动工,正在修建的构皮滩水电站,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为96.82亿千瓦时。”  

“我要在贵省落下的这个半导体城,每年需要的电力,前期每年大概需要60亿千瓦时的电力。”  

“后期,仅仅是芯片工厂,就需要超过300亿千瓦时的电力。”  

“除开芯片工厂,还有其他晶圆加工厂,数据中心。”  

“这些都是耗电大户。”  

“火电,可以用,但是麻烦老爷子计算一下,得上多少火电站,然后这些火电站一年能烧多少煤。”  

“这些煤排出的烟雾,够不够笼罩林城?”  

“我开这些工厂,是为了让自己人过得更好,可不是为了呼吸废气的。”  

“周老爷子在去燕京的路上,应该都见过冀省那些遍布钢铁冶炼集团的地方了吧?”  

“到处都是烟囱,天都是黑的,站在外面吸一口空气,最多半个小时,鼻孔都是黑的,下雨的时候,雨水里面都有一股味道。”  

“老爷子是东北人,回东北的时候,那些破败的城市。”  

“您想必应该是记得的吧?”  

林语说话的声音很低沉,就像是一个在蛊惑人心的间谍一样,那声音传入周麟耳朵,也让这位老爷子慢慢地陷入了沉思。  

这几句话,让他想起了老家东北。  

当年他从东北出来的时候,那里还是山清水秀一副大好河山的样子。  

后来,九几年退休的时候,他回去了一趟。  

记忆中的山清水秀不再,热火朝天的工厂不再,只剩下一片破败。  

只剩下一些孤零零的工厂,大黑烟囱冒着黑烟,将整片天空变成一团乌黑。  

平心而论,他不想看到这样。  

人和人是相同的,自己在林城就是图这里山清水秀空气好,其他人也会图一个城市的山清水秀空气好。  

他缓缓抬起头,平静地回答道:“这不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吗?”  

啪啪啪!  

林语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鼓掌代替了回应,鼓完掌,他才看着面前的周麟,笑着说道:  

“的确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可问题在于,这是要还债的。”  

“到那个时候,谁来还债?”  

发人深省的询问,让周麟无话可说,尴尬地笑了笑,他扯了一句奇怪的话:“法无禁止即可为。”  

说完话,他脸上的笑容迅速敛去,也将手中的文件,推到林语面前,显然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结下去。  

对面,林语并没有接这份资料,而是从包里取出另外一份文件,随手放到桌上。  

周麟好奇地探过头,却发现这是一份提案。  

关于可持续性发展,资源统筹协调一致,助力华夏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提案。  

犹豫片刻,他还是翻开了这份文件。  

开篇的第一句话,就让他无比的蛋疼。  

经过工作人员走访全国34个省市地区,得出一个结论,全国各个地区在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先发展,后治理,但实际没有治理,重复建设,强行建设等顾头不顾腚的行为。  

其中,在钢铁,水泥,化工厂,矿场等重污染行业极其普遍。  

这样的建设,不仅不会加快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反而会严重破坏工业化进程,甚至,毁掉我国的基础工业。  

因为在项目建设之初,建设方会直接无视环境指标,只考虑经济性,选择经济需求最低的方案,并且,在后续不会对该技术进行升级。  

长此以往,会在相关的技术层面,形成劣币驱逐良币。  

从而让技术升级,工业化升级变得遥不可及。  

工业化升级不是空中楼阁,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做大做强。  

不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