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力压同行(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会骗你吧?”  

听着林语的反问,杨学很淡定的抬头,露出一个你懂我懂的表情,小声说道:“那可不一定哦。”  

“切——”林语嫌弃地翻了一个白眼,继续拿着望远镜,观察第二次的发射。  

五辆车沿着规划的线路,开出大约1公里的距离,停下车再次观测距离,调整角度,将火箭弹对准远处的沙包,又是一次红旗挥下,又是120发火箭弹飞出。  

毫无意外。  

火箭弹发射车离开,紧随其后的是反坦克导弹车。  

反坦克导弹因为采用红外激光制导,所以使用起来要比火箭弹发射车麻烦一点。  

为了安全,反坦克导弹车的测试,是一辆一辆上的。  

驾驶员并没有踩停,而是用很低的车速,在划定的射击区域,不停的转圈,而车厢里的两个人,一个负责测距,一个负责用激光引导反坦克导弹。  

负责激光引导的人屏息静气,在激光锁定目标的一瞬间,用力按下发射键,信号被传输到发射架,反坦克导弹瞬间点火。  

最左边的一枚反坦克导弹喷射而出,在导引激光的帮助下,不停的转着圈,调整着自己的姿态,还有飞行方向,一头扎向目标。  

随着一声剧烈的爆炸,远处用来充当标靶的旗杆,直接消失在了烟尘中,而爆炸的烟尘,形成了一朵大约10来米的小蘑菇云。  

看到这朵蘑菇云,在场的其他人都忍不住吞了一口唾沫。  

而站在远处观察的杨学,则微不可察的动了一下眉头,因为在莱茵钢铁提供的资料里,这种反坦克导弹的装药,是足足6公斤CL20。  

这帮人,为了提升装药,把反坦克导弹的推进药都砍了不少。  

有了第一次的试射成功,后续的发射,就变得理所当然。  

而这一次,杨学没有让反坦克导弹车一枚一枚的打,而是把剩下的所有的反坦克导弹车,拉到一起,和刚才的火箭炮发射车一样,一起发射。  

夕阳投射的金光下,隐约可见五道红线射向远方,在这五道红线后面,是如同下雨一样的反坦克导弹,拖着尾焰,不停的转动着屁股,不停的扭动身姿,撞向目标。  

轰轰轰!  

听到最后一声爆炸,杨学拿着红笔,在莱茵钢铁的反坦克导弹车的档案表上,打了一个勾。  

做完这一切,他回过头看向身边的林语,皱着眉头,满脸古怪的问道:  

“我总觉得你这反坦克导弹车,似乎用来打人更合适。”  

“可以打人啊,没说不能打人啊?所有反器材的装备,用来打人都挺好用的,更何况,我们这装备可是经过实战…”话说到一半,林语突然停下话头,开始吹口哨,开始左顾右盼。  

旁边,盯着面前的年轻人看了一会儿,杨学再次拿起喇叭,大喊道:  

“把迫击炮车和自行火炮拉上来!”  

5辆82毫米迫击炮车,还有两辆155毫米轮式自行火炮,整整齐齐的放在射击区,同样涂装的颜色,看起来很像的造型,让这两种装备,看起来像一个老父亲,和一个儿子一样。  

杨学拿着材料,满脸古怪地对林语问道:  

“你这轮式自行火炮,可以直射?”  

林语依旧是那副随性的样子,双手一摊:“别问我,你自己试试就知道了,对了,迫击炮第一发是冷启动,要注意点。”  

得到确认,杨学拿起喇叭,喊道:  

“迫击炮第一发冷启动准备!”  

随着他的呼喊,负责操控迫击炮的测试员启动机械装置,迫击炮底座后退,露出装弹口。  

而旁边的机械装填装置,也随着底座的后退滚动,将炮弹装入底座。  

底座重量增加,触动液压杆的活动机制,液压杆运动,将底座塞入炮管,二者严丝合缝。  

测试员将击发绳套上炮闩,远远地退开。  

随着杨学的红旗挥下,负责操控迫击炮的测试人员用力拉动击发绳,击发绳拉动炮闩。  

炮闩带动撞针,撞针冲击迫击炮炮弹底火,接着就是连续五声清脆的通通声传来。  

迫击炮炮口喷射火焰,将炮弹击发。  

确认五门迫击炮都已经击发,杨学再次举起小红旗,接着又一次用力挥下,同时大喊道:  

“所有迫击炮,全速度射击!”  

随着他这一声喊,迫击炮支援车上的电机开始全速运转,拉开底座,将炮弹塞入,然后又将底座和炮管结合,击发,再次拉开底座,再次塞入炮弹,再次结合,再次击发。  

一时之间,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响起了一阵清脆悦耳的通通声。  

射击速度很快,旁边的杨学越看越满意。  

盯着看了一会儿,他再次拿起喇叭,对着远处的两门自行火炮喊道:  

“各就各位,准备自行火炮平射!”  

自行火炮平射?  

此话一出,其他几个兵工厂的人坐不住了,不为别的,就是想看看这门自行火炮,怎么平射。  

迫击炮旁边,两门自行火炮上的测试人员听到命令,立刻跳下车,开始按照操作指令,将炮弹塞入炮膛,套上击发绳,一直退到掩体后面,确认无误,这才用力拉动击发绳。  

如果说迫击炮发射的动静是小打小闹,那155毫米榴弹炮发射的动静,就是晴天霹雳。  

随着两声惊雷炸响,一直在观察自行火炮的人,都无比清晰的看到两团金光,从火炮的制退口喷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