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双向奔赴(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情报部门才收到消息。  

现在回想起来,马特乌斯那叫一个后怕,就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关系,那批导弹打到脑门子上的概率,高达50!  

伸手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他试探着问道:“要不,我们还是把在黎巴嫩境内的国防军撤回来?”  

“让黎巴嫩和以色列打死打活?”  

问得很小心,但是,巴洛斯并没有回应,见状,马特乌斯也只能叹气。  

黎巴嫩和叙利亚的恩怨情仇,还需要追溯到上个世纪。  

一战中,奥斯曼帝国对西亚地区的统治力度逐渐下滑,阿拉伯地区抓住机会,纷纷独立。  

1916年6月,阿拉伯半岛汉志地区爆发反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阿拉伯大起义,哈希姆家族第38代族长、麦加大谢里夫侯赛因·伊本·阿里于1916年6月10日宣布独立,建立汉志王国。  

他的二儿子领命北上,与英格兰,还有法兰西人一起,开始捅奥斯曼帝国的后路。  

1918年10月,费萨尔攻占叙利亚,在大马士革成立阿拉伯政府。  

彻底终结了奥斯曼帝国在叙利亚长达300多年的封建军事统治。  

战后,法兰西控制住叙利亚和黎巴嫩沿海海岸线,英格兰控制住巴勒斯坦至埃及地区海岸线。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1919年7月,第一次叙利亚国民大会在大马士革召开。  

大会要求承认包括巴勒斯坦在内的叙利亚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拒绝赛克斯皮科协定和贝尔福宣言,拒绝拟议中的委任统治。  

一战后的战利品瓜分会议,巴黎和会挥一挥衣袖,表示风太大,刚刚好像听到了狗叫。  

1920年3月,第2次叙利亚国民大会宣布叙利亚独立,因为作战勇猛,费萨尔被推举为叙利亚第一任国王,  

4月,协约国方面,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召开圣雷莫会议,决定叙利亚和黎巴嫩由法国委任统治。  

7月14日,法兰西司令H.-J.-E.古罗向费萨尔发出最后通牒,限期无条件接受法兰西的委任统治。  

25日法兰西大军进入大马士革,废黜费萨尔,叙利亚和黎巴嫩落入法兰西之手。  

1926年,为了打击叙利亚人中的反对力量,经过调整,法兰西将黎巴嫩地区分割,把叙利亚地区的基督徒全部塞过去。  

然后又加了一点其他宗教的人进去,形成一个新的国家。  

也就是黎巴嫩。  

至于汉志王国,在1924年,被阿卜杜勒·阿齐兹弄死,而这位阿卜杜勒·阿齐兹,是现代沙特的开创者。  

1946年,英格兰和法兰西联军撤离了黎巴嫩,黎巴嫩自此正式自立。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黎巴嫩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行政权力架构,根据各宗教信徒的数量——分配权利席位。  

并且,在这种权力架构下,慢慢形成了基督徒,逊尼派,什叶派三个派别形成的三角形架构。  

就这样,依托稳定的三角形架构,黎巴嫩利用自身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金融,旅游,成为了中东小巴黎。  

而当时,叙利亚,还是一副鬼样子。  

这更加坚定了叙利亚人要收回黎巴嫩的决心,同时,他们也在为这件事做准备。  

终于,机会在1971年出现了。  

这一年,因为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解放阵线的几个组织,带着大批巴勒斯坦难民抵达黎巴嫩。  

这个做法,在一瞬间,摧毁了黎巴嫩建立的三角形关系。  

为了争权夺利,几方大打出手。  

时间转眼到了1975年,黎巴嫩内战爆发,1976年,阿拉伯世界决定出兵帮助黎巴嫩平定内乱,主要针对目标,是当时黎巴嫩官方。  

看到这个机会,作为距离黎巴嫩最近的阿拉伯国家,叙利亚欣然同意。  

3万人的联军,他们派了万人。  

然后,黎巴嫩小小的一万平方公里上,阿拉伯联军占据了东北部,巴勒斯坦解放阵线占据南部,官方占据西北部沿海。  

一怒之下,黎巴嫩官方呼叫以色列下场。  

阿拉伯联军在北方打黎巴嫩当局,黎巴嫩当局在中部打巴勒斯坦解放阵线。  

巴勒斯坦解放阵线是好几支武装的统称,这些武装诉求又不太相同。  

于是他们在南部打以色列,在北部和两边的人打。  

和解放阵线对打之余,以色列还抽空给北方的两个人丢炸弹。  

整个黎西北打成了一锅粥。  

一直到1990年,内部战争才稍稍平息。  

2000年,叙利亚老国王去世,新国王即位,在这个时候,迫于联大压力,以色列选择撤离黎巴嫩南部,但是叙利亚还是没撤军。  

一直到现场。  

把这些历史在脑海中过了一遍,马特乌斯心中浮现出一个让他恐惧的猜想,那就是其他阿拉伯国家,对他们一直赖在黎巴嫩不走,已经失去了耐心。  

所以,才会有这一次的120枚导弹。  

这…只是一个警告。  

想到这个可能,他探过头,对着巴洛斯说道:“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要不然,黎巴嫩这片土地,就得永远和我们说再见了。”  

听到这严肃的话,巴洛斯吐出一口浊气,冷声问道:“你的意思是?”  

他没有问出后续内容,只是,他的右手在这一刻慢慢抬起,划过了喉咙。  

面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