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皇室的秘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幽冥教虽然拿下了神都,但这宫墙之内,免不了危机重重。  

但楼兰之行,又岂会平顺。  

略微沉吟,陆州说道:“老七,你乘飞辇前往梁州,寻你二师兄。”  

若有虞上戎相帮,便会安全很多。  

叶天心说道:“师父…要不我跟七师弟去一趟梁州,我曾环行大炎,去过西域,路过楼兰。若是乘辇去,目标太大,很容易引起异族的注意力,非常危险。”  

叶天心说的有些道理。  

有她带着去,势必会顺利得多。  

然而,司无涯却道:“六师姐,你虽八叶,但尚未痊愈…还是留下吧。神都需要师父坐镇…况且,楼兰我有眼线。”  

有眼线…  

司无涯看了一眼于正海说道:“师父,时间不等人,徒儿先行告退。”  

“去吧。”陆州挥袖。  

司无涯脚尖踏地,朝着飞辇而去。  

穿云飞辇,随后朝着梁州的方向拖出了明亮的长尾,划破长空,转瞬间,消失在云海之中。  

神都之外的修行者们,看到了这一幕,感到惊讶和疑惑。  

也许是十绝阵消失了,给了他们更大的胆子,纷纷靠近神都,想要一探究竟。  

没了守城军,没了天幕屏障,没了弓弩…  

神都,废墟一片。  

坍塌的房屋,横七竖八的尸体,盯满苍蝇的血泊,完美诠释了战后的神都。  

也不知为何,众多修行者悬空溜达的时候,却长长出了一口气。  

战后终将重生。  

“到底是谁…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呢?”  

悬空的修行者们,成群结队,看向皇城的方向。  

没人知道答案。  

也没人敢擅自进入皇城的范围,只能在神都城中,到处飞行。  

皇城,大正宫中。  

李云召扶着太后,缓缓坐了下去。  

坐在她对面的,便是魔天阁的主人,当今第一九叶强者。  

大殿中,跪满了人。  

文武百官,两大书院的十多位长老尽数被捆绑跪下。  

“昭月…你也来了。”皇太后抬起头之时,便看到了陆州身后的昭月。  

昭月低下了头。  

“哀家,不会怪你。”  

她当然没法怪昭月…也不能怪昭月。  

昭月自幼不在宫中,能够在太后病重的时候照顾,已经是尽了她的责任。相反,昭月没有记恨皇宫,实属难得。  

皇太后自知亏欠,又岂会怪她?  

她将目光转移到陆州的身上,一番打量,感慨道:“好久不见。”  

陆州没有接她的话茬,而是说道:  

“大正宫外,有数万幽冥教教众,皆是老夫的徒儿于正海部下…”  

“哀家知道。”  

“刘戈,老夫不做评价,刘焸自登基以来,不问朝政,杀白民,沉尸入江,捞骨十年;皇子作乱,勾结异族大巫,祸害九州。皇室落得如今的下场…”  

“咎由自取。”皇太后主动补充了这四个,随即叹息了一声。  

她转头看向文武百官,又道:“现在说这些都已经没有意义…朝代更迭,自然之律。若天下九州,能够安居乐业,即便是姓姬,哀家也无怨了。”  

大殿中。  

文武百官,尽数伏地山呼——  

“太后!”  

一声太后,苍凉动人。  

这天下若真改了姓…那么,他们这一代,便都是亡国之奴。  

陆州却摇了摇头。  

他和于正海不同…他对这天下,没有兴趣。  

若是大徒弟于正海,真的想要坐上这皇位,恐怕也要费上一番功夫。他终究不是姓刘。  

五位皇子,如今只剩下三皇子江爱剑,和五皇子,文武百官要扶持谁登基,都与他无关。  

只不过…于正海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若真是做了徒弟的主,岂不是寒了徒弟的心?  

他没有着急下决定。  

而是看向北斗书院和天行书院的长老,以及文武百官。  

“这些人,如何处置?”陆州问道。  

“魔天阁想如何处置,便如何处置。”太后已经看淡。  

“老夫既然问你,那便是尊重你的决定…”  

这一问。  

原本已经被判死刑的两大书院长老,欣喜若狂,连忙叩头。  

太后愣了一下…  

神都已经陷落,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她转过头,扫了一眼跪在前面的众位长老,砰砰砰的磕头声,让她有些心烦意乱。  

“拖出去…斩了。”  

最无情是帝王家。  

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这一声令下,那些长老面如死灰。  

“太后饶命!太后饶命啊!”  

禁军冲了进来。  

这些长老在被捆绑之前,便被封住了修为,在禁军的手下,丝毫没有挣扎之力,全部被拖了出去。  

陆州看了一眼,颇有些可惜…  

老夫是不是该心狠手辣一点,亲手将他们杀了?  

剩下的这帮长老,修为低是低了点,但蚊子大小是块肉。  

又特么瞎想了。  

“你是何时知道他不是刘焸?”陆州问道。  

太后抬起头,说道:“哀家岂会不了解自己的儿子,刘焸登基的那一天,哀家便知道了。”  

“刘戈尚且还在,以他的能力,拿下此人,应该不再话下。”陆州说道。  

“刘戈的确有过这个想法,可惜…那时假的刘焸已经八叶,还有超天阶,判官笔。”皇太后说道。  

陆州随手一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