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一生的宿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海螺集中注意力。  

大家也都看着她,希望她能凝罡成功。  

笛声渐渐变得有些急躁…  

可能是注意力转移的缘故,使得音律没有那么协调。  

就在众人以为海螺将要失败的时候,嗡的一声响。  

空中出现了一道道罡印…元气,成罡了!  

“厉害了,我的小师妹!”明世因抬起头,看着空中的罡气。  

音律不同于儒释道三家,没有特殊的符号,字印,阵纹。故而,音律驭气成罡的罡印模样,就像风一样,速度慢一些宛若柳絮,快一些,便是疾风骤雨。  

众人惊呼出声。  

被海螺展现出来的惊人天赋和领悟力所震撼。  

平日里靠自己摸索,便能进步。  

可在师父的指导下,竟然这么快可以驭气成罡。  

空气中流动的罡气,就像柳絮似的,四周散去。  

虽说速度优先,还不能像风刀那样有杀伤力。但能做到这一幕…已是骇人。  

“这还让人活不?”  

“我服,我愿称十先生为魔天阁天赋最高。”  

哪怕是曾经最强的小鸢儿,看到这一幕,亦是感到惊讶。  

她没有表现出嫉妒心,而是鼓掌道:“小师妹,加油!小师妹加油!”  

在小鸢儿的鼓励下。  

海螺的劲头上来了…  

她不仅没有选择停下,而是加大元气的输送。  

梵海通八脉,元气涌动,呈八面开屏之势。  

笛声骤然提高,急如惊雷。  

咻——  

咻咻——  

众人一惊,连忙开动护体罡气。挡住了四周的音罡。  

砰砰砰!  

所有人都在惊讶,唯独陆州皱起了眉头。  

因为他从涌动的罡气当中,捕捉到了一抹淡淡的红色罡气。  

换言之…海螺凝出的是——红罡。  

红色的罡气,在修行界中极其少见…普遍认为,只有修炼某种邪术,或者功法产生变异的时候,才会有颜色上的改变。魔禅将罡印变黑,屏障源自天地,本质为蓝,治疗取自自然生机往往为绿。除了这些,大炎修行界,没有见过其他颜色的罡气。  

红罡,属实第一次见。  

“停。”  

陆州将手放在蓝田玉笛上,轻轻一摁。  

一切戛然而止。  

在罡气没有足够显现出来之前,陆州不想让太多人知道关于红罡的事。  

东阁内安静了下来,吉量马返回金庭山丛林,消失不见。  

“师父?”海螺抬起头。  

其他人正向看看海螺有多大的潜力,这突然的中断,让他们感到疑惑不解。  

考核弟子,怎么突然间中断了?  

陆州说道:  

“今天的考核就到这儿吧…凡涉及海螺之事,不得外泄,如若违反,本座定不轻饶。”  

众人立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肃性,同时躬身:  

“谨遵阁主谕令。”  

“谨遵师父之命。”  

天才,最害怕的是什么?是在他羽翼丰满之前,扼杀于摇篮之中。  

阁主不愧是阁主,想得如此周到,令人佩服。  

他们哪里知道,陆州是不想让人知道红罡的事呢?  

考核之后,众人解散。  

陆州返回了东阁,思索着海螺的事情。  

到了傍晚。  

陆州看着面前的凌虚剑,略显头疼。  

棺中人,红莲,日志,以及姓洛的女子,都和九叶有关。这些线索都指向“不要进入九叶”。  

这些线索尚可让他人帮忙调查。  

但是海螺红罡的事,找谁调查?  

“红莲,红罡…难道这世上,真的有人修红罡,结红莲?”  

“海螺,和棺中人,来自同一个地方?”  

神都皇城,长青宫中。  

书房附近,重兵把守。  

内常侍一如既往,来到书房外。  

“陛下,已经有结果了。”内常侍说话没有底气。  

“进来。”  

门打开之时,内常侍觉得一股诡异的热浪扑面而来,将他呛得差点咳嗽了起来。  

刘焸依旧盘腿而坐。  

浑身冒着热气。  

内常侍不敢盯着皇帝看,连忙压低头,恭恭敬敬跪了下去:  

“太上皇带着苏圣和古一然,去了魔天阁,已经确定,全部战死。”  

说完这话。  

内常侍伏在地上,不敢动弹。  

过了片刻,刘焸才睁开眼睛…没有愤怒,没有发火,而是淡淡道:“知道了。”  

内常侍心中无法理解。  

说到底也是父子关系,太上皇战死这么大的事,陛下竟然无动于衷!?  

这些问题,他也只能在心里想想,哪里敢当面说出来。  

“陛下,文武百官联名请揍,如今幽冥教只剩兖州和冀州未拿下,要不了多久,便会围堵神都。诸位大臣们想请陛下上朝议事,商讨对策。”  

闻言,刘焸淡淡道:  

“朕做事情,还需要跟一帮废物商讨?传令下去,令太子挂帅出征,八大统帅可挑选一人;令魏卓言,放弃戍边,反攻梁州;令神都禁军严加防范,皇城内,不得有其他若有发现,格杀勿论。”  

内常侍浑身一颤,不敢多问,连忙道:“遵旨。”  

内常侍爬了起来,恭恭敬敬离开了书房。  

这时,刘焸睁开眼睛。  

单掌一翻。  

一座法身出现在他的掌心之上,没有金莲,只有七片叶子围绕法身来回飞旋。  

七片叶子极其明亮饱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