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班师回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潜龙殿中。  

楚元巍然不动,只是道:“说。”  

“据臣翻阅大潜藏书,知道那黑冥皇朝乃是三星皇朝,立国上千年,国主黑冥大帝,修为高达照神,而大潜开国皇帝林渊其实本来是黑冥皇朝的人,后来出走立国,而且黑冥皇朝和大潜有联系,此国横行霸道,千年来吞并了不少一星和二星皇朝,国土面积,强者极其之多。”  

陆千夫道。  

“原来背后还有靠山。”  

楚元淡淡道:“大潜虽和黑冥皇朝有所关系,但黑冥皇朝若敢进犯朕大武,也不过一战而已,我等当下最重要的是要提升帝国实力。”  

“陛下,大治,大律,大盛三国已送来降书。”有大臣此时道。  

这并不意外,大潜灭亡,三国皇主陨落,精锐损失殆尽。  

如今的三国不过是个空壳子,大猫小猫两三只而已,与其等着大武前来灭都,还不如老老实实投降,还能得到一个好待遇。(、域名(请记住_三<三小》说(网)W、ω、ω.彡、彡、x`¥s.c、oм文)字<更¥新/速¥度最&駃0  

“这点很好,识时务者为俊杰,令六部迅速派人去接收三大帝国,整理一份名单给朕,朕会做出新得任命。”  

楚元道:“另,大武虽已是二星皇朝,但却没有窥神之境,这次灭国之战,有功之臣,朕会作出大赏,而此战首功者,当为忠勇侯,朕赐你疗伤药水一支,潜龙枪,以及百万法晶。”  

他麾下第一大将,第一忠臣就是陆千夫。  

潜龙枪对他毫无用处,而刀枪都是沙场大将所用,可以大大提升陆千夫实力,并且有了疗伤药水,他就可以去尝试冲击窥神。  

治理国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楚元虽有强大战力,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麾下也需要有一批强大能干的忠臣,为他维持帝国秩序。  

法晶百万枚不算什么,但潜龙枪却是下品神器,以前大潜的象征,赏赐给了忠勇侯,足以看出楚元对他的看重。  

“混沌,饕餮,梼杌,穷极以及朱雀,白虎六营统领,你等善战有功,赏法晶十万,神丹二十颗,等到半步窥神,突破窥神之时都可向朕申请疗伤药水。”  

以前大武的这批臣子,楚元也有心将他们培养到窥神。  

“另随着大武成为二星皇朝,禁军八营人数才不过百万,太少,朕令,八营可全国募兵,每营暂先编制百万,共八百万众,户部兵部都需尽快将每营物资送达,统领依然由八营统领担任,为大武守备军团。”  

楚元之前的奖励让他们脸色一喜,但是听到禁军扩军那更是狂喜了。  

要知道之前一营才不过十二万五千人,现在扩充到了百万,足足是以前八营的总数。  

虽然名义上他们还是禁军统领,可手上的权利无疑变得更大。  

以前禁军百万,那是因为以大武的国力只能支撑这么多。  

但现在,吞并四国国力,大武已经有这个国力维持更多的士兵。  

“谢陛下!”  

青龙玄武两营统领还在大武,其他五营统领连忙谢恩。  

“朱雀统领,你还有什么疑问?”楚元看到朱凤凤这个清冷的女子脸上有一道犹豫的表情。  

“陛下,其他的赏赐我可以不要,但臣在这里斗胆,讨要大潜皇宫内的那根凤栖木,还望陛下成全。”  

朱凤凤道。  

“凤栖木?传闻古老凤族栖息之木。”楚元想起大潜的确是有这个东西,道:“朕允了。”  

“谢陛下恩准!”  

听到楚元把凤栖木赏赐给她,朱凤凤这个冷若冰山的女子,此时脸上才罕见的流露出了一道喜意。  

其他各营各部的奖励,楚元也以圣旨的名义纷纷下达了下去,做到了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除此之外,本来准备这场大战国库日渐空虚,不过在灭了大潜之内,相当于接手了大潜的资源,其他三国的资源也在陆续接手中,让他有更多的财力去继续发展大军。  

元月十五,上元宵节。  

经历过一场大战之后的潜龙城,日渐恢复繁华。  

到了上元宵节这一天,街道各处挂满了灯笼,家家也开始张灯结彩,那一些担忧害怕的百姓也渐渐的走出了家门。  

虽说大武的大军进驻皇城,却从不扰民,反而发放物资让黎民百姓过了个好年。  

各项新得律令也传达了下去,新得衙门机构也在组建,崭新的秩序正在生成。  

当前进度:(三十亿/五百亿)。  

当前进度:(三十三亿/五百亿)。  

对于万民归心,众生归于大武的念头,楚元可以清晰通过人皇剑看到其中的变化,而且随着第一批人的归顺,这种速度就会如滚球般越边越大。  

(、域名(请记住_三<三小》说(网)W、ω、ω.彡、彡、x`¥s.c、oм文)字<更¥新/速¥度最&駃0  

这是众生的念头,信仰源泉。  

那种念头愿力汇聚而来,就在大潜皇城演变为了不可思议的景象,一尊以楚元为形象的信仰异象以巨大的神邸形势存在,随着归心的人越来越大,就越宏大巍峨。  

楚元修炼人皇经,执掌人皇剑,他就是当代人皇!  

根据统计,四国总共有四五十亿百姓,大潜就占据了一半之多,其他三国的国力加起来才堪比一个大潜。  

这些众生念头汇聚而来之后,楚元可以明显感觉到自己修炼的速度越来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