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重组神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元神丹入口即化,当这股药力完全化开之后,楚元就好像是在泡在温暖的温泉之内,极其舒服,整个人都舒畅了,尤其是他的灵魂,更是好像在冬天里晒太阳。  

没有一点的痛苦,楚元的境界突破到了元神境。  

“这就是元神境!”  

此时楚元的身体盘坐着,从他的头顶上有一道透明模糊的小人飞了出来,好奇的打量自己的身体。  

“元神出窍,即为元神!”  

突破到元神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元神出窍,神游千里。  

哪怕是肉身打碎了,也不会立刻死去,不过肉身乃是根基,肉身被打碎,又找不到合适的身体,只能等死。  

元神境分为十重。  

每一重都会让自己的元神变得更加凝练,到了十重出窍之后,甚至会变得犹如实质,法力极其的强大,就会领悟到神通的奥义。  

“不错,不愧是系统出品的丹药。”  

楚元知道,就算是皇室之内也没有此等逆天丹药。  

他的灵魂再次看向四周,他居然看到了无数残碎的脸庞,望向蒋英的尸体之时,竟是出现了一个茫然的人,正是蒋英的元神,还没有完全的消散。  

不仅仅是他,那些没有到达元神的,都有着破碎的灵魂残躯,漂浮在了自己身体上方。  

“大吞噬术!”  

楚元意念一动。  

以他为中心,形成一个丈许之大的漩涡,强烈的吸力朝着四周扩区,那一张张破碎的脸庞纷纷涌入他的体内,到了最后,就连蒋英的元神也被拉扯进去。  

他的境界,彻底巩固在元神一重。  

本来他刚刚突破,若想稳固,至少要花费一月的时间,不过现在只是区区数个呼吸而已。  

“大吞噬术,可以吸收一切本源,这门三千大道最大的用处不是用来对敌,而是修炼!”  

楚元回归身体,目光一闪,了然道:“灵魂也是本源,而且是极为纯净的本源,若是能够吞噬大量的本源,我的境界岂不是能够快速提升?大潜四国对我大武虎视眈眈,四国几千万联军,一旦开战,就有数之不尽的灵魂让我吞噬,让我吸收!”  

对楚元来说,即将到来的战争将是他快速吞噬灵魂的一次机会。  

大吞噬术,仿佛是天生为战争而存在。  

“境界提升。”楚元道。  

“元神境之后,每提升一重境界需一千点宿命点,宿主是否确定?”系统道。  

“确定。”  

楚元不假思索。  

宿命点用完,可以去做选择,完成事件获取,而境界提升在自己的身上却是实打实的。  

“元神二重!”  

一千宿命点消耗,楚元的境界突破到了元神二重。  

“即使是神通二重也不是我的对手。”楚元傲然道。  

“该回去了。”  

南山内的叛军已被楚元解决,继续留下也不会触发选择,回到皇宫之内,获取还能触发新得事件,他现在最缺的是宿命点,恨不得直接提升到神通境。  

拿着人皇剑,境界若到神通,就算是窥神境也要灰飞烟灭。  

“哈哈哈哈!”  

楚元的大笑回荡在阴森的南山之内。  

“陛下,这是六部新送过来的奏折。”  

刚刚回到皇宫,楚元来到御书房,魏公公就抱着大批的奏折放到书案之上,再度堆积为了一个小山。  

“这份奏折是户部送上来的,说是对于原神武将士的善后。”魏公公道:“虽然每个神武将士都得到了极其丰厚的善后,但有一些人却盯上了他们,使用各种手段夺取,尤其是那些只留下老弱者。”  

“魏公公,替朕颁布一个发令,关于神武将士属于朕直属兵马,他们的一切福利,包括财产一事若要易主,都需要经过朕这里的备案,否则一律无效。”  

楚元道:“神武军团乃大武开国之根基,切莫让活着的人寒了心。”  

“老奴明白了。”魏公公点头道:“陛下,您在看看这些奏折。”  

“嗯?”  

楚元眉头一皱,随意打开几本,道:“朕刚刚解决南山之事,在华阴郡,魏阳郡,宁归郡等七郡之地又出现了这么多的盗匪,那些郡守们是做什么吃得?难道事事都要朕解决?”  

“陛下,我大武如今有七郡二十五府之地都出现了流寇盗匪,多郡之兵被抽调到了边关,兵力空虚,后方不稳,到处祸害平民百姓,那些流寇们虽不算什么,但放任不管却也不是好事。”  

魏公公仔细道。  

大武共有二十七郡,共百府之地,如今七郡都有流寇,可想形势恶劣,而且继续下去,必然还会蔓延。  

“那魏公公你可知道出现在南山的究竟是什么人?”楚元道。  

“不就是一些盗匪,想趁天下大乱时掠取一些好处,甚至是占据山头称王,如同前朝一般,当一个诸侯王。”魏公公道。  

“若真是这样,那朕就放心了。”楚元冷声道:“那是魏武王的兵马,驻扎了足足三千,甚至还有神通境的高手。”  

“魏武王!”  

魏公公脸色一个苍白。  

在前朝天下大乱,先皇征战天下时,魏武王就拥兵数百万,后来投靠先皇。  

先皇虽也想削弱他的实力,但奈何若是没有借口,强行动他,很有可能会引发皇朝动荡。  

没有想到,先皇先一步驾崩。  

“那三千兵马?”  

“都已被朕剿灭,包括那神通高手,难道你没感受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