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猜度(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年节期间,一场大雪应时而降,堪称瑞雪兆丰年。  

但可能是官家初回的缘故,政治气氛尚有些紧绷,大家都有些小心翼翼的,东京城内也安静的有些可怕…说一千道一万,这还是落后的封建君权时代,官家还是官家。  

不过,正旦大朝之后,随着一本署名吴用的《水浒传》忽然出现在了邸报之上,占据了原本《西游降魔杂记》的位置,京城内部却是明显有些骚动起来。  

这本新的所谓‘小说’,出自谁手,上下心知肚明,但越是如此,越是显得荒诞离奇。因为这本书开篇居然是高俅的发家史!  

天可怜见,高俅这厮才死几年?高家几个儿子虽然挨了一顿整,但都还活着好不好?  

然后就是直接大剌剌的端王,端王是谁,还要说吗?  

这当事人都还在呢!这就改编成小说了?  

不过,好在端王变成道君皇帝只是一闪而过,紧接着便是被高俅借机发作迫害的王进带着老母逃出去,遇到什么史大郎,然后史大郎习了武艺,结交了少华山三人,然后也被迫跑路,复又引出鲁提辖来…  

这故事起的异常不着调,而一日内,多少人相互打探王进是谁?史进史大郎怎么听着有点耳熟?然后这个出身种家门下的鲁提辖又是谁?  

最后,倒是尚在京中、刚刚下了正旦大朝的张俊张太尉开了口,明白告诉了几个来问的熟人,说是绝对没有这个鲁提辖,否则他早就查到了。而且他还很确定,这个鲁提辖的故事是官家很早就在大相国寺听人说的,还曾经跟张荣张太尉复述过,是有由头的…至于说就在京城北面黄河上的张荣张太尉后来着人念了邸报后验证了这个说法,就更是不用多提了。  

非止如此,接下来几日,这《水浒传》更新的极快、极多,却都是以这个鲁提辖为主,从他三拳打死镇关西,到五台山出家,再到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最后来到大相国寺倒拔杨垂柳端,居然是一路顺了下来。  

一住:/  

故事那叫精彩至极,很快啊年节后复工的正店说书人直接就将花和尚鲁智深的故事编排了进去甚至据说相关剧目也在改编…这待遇与速度足以羡煞后世多少码字狗。  

回到正题,这些俗气的发展也顺便卸下了好多人的政治负担,到了此时许多人真就以为赵官家是年节无聊准备连载个听来的好汉故事,并无他意的。便是少数人觉得赵官家这么干,有些违背国家法制建设的意思一看背景在太上道君皇帝那里也就没了声响。  

但是…接下来随着年假结束人气角色鲁智深下线豹子头林冲正式出场朝堂上下却是渐渐目瞪口呆起来。  

首先,所有有心人都知道,高俅有三个亲儿子,根本没这个好色的干儿子,所以大家也都醒悟过来这高俅就是个引子谁让高家的厨娘扔羊头还喊什么‘若狗子’呢?不恶心你恶心谁?何况高俅作为太上道君皇帝近臣六贼中固然没有他但要定个七贼把贼,却说不得就要上榜了。  

也无人在意这个破落户的家中名声。  

其次,豹子头林冲也好、沧州柴进也罢根底写的那般清楚,所以稍微一问也都知道,明显都是如花和尚一般的虚构人物…而且此时有博闻强记的,已经从张叔夜平定的一场寻常叛乱那里找到了些许名录,大约确定了这林冲、柴进似乎与史大郎一般,都是贼寇宋江下面的头领…这更加说明一件事,那就是故事只是故事,赵官家指不定是从哪个奏折上看到的名字就胡乱用上了。  

再说,还有水泊梁山的出场呢,水泊上的大头领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位张荣张大帅,如何来的什么白衣秀士,还取了个跟李太白友人一样的名字汪伦?  

无外乎是赵官家熟悉的江湖大寨只有水泊梁山,顺便拿来用了而已,这事只要张太尉自己不在意,别人也都不好说什么。  

然而,即便是知道背景是虚幻的,内容是官家现编的,名字是随手抠出来的,可眼看着林冲的剧情展开,看着一个好端端遵纪守法的军官,只因为老婆长得漂亮,就被一步步逼到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的地步,上下却是再也坐不住了。  

因为,稍微有些文学常识的人都看出来这位官家是个什么意思了,不就是官逼民反吗?!官逼民反就算了,可你这个吴用背后明明是堂堂官家啊?官家也可以跳出来说官逼民反的吗?  

而且还把故事写得这般引人入胜?那般一波三折?  

弄得老百姓都以为是真的,弄得人家高家过完年后连姜豉都买不到了好不好?  

于是乎,也就是从林教头雪夜上梁山这一波开始,同时也是朝廷恢复正常工作的第一旬里,奇奇怪怪的奏疏就出现了:  

先是高家尚有官身的两兄弟自请辞职归乡;  

接着刑部尚书马伸上书,言邸报刊登无稽故事,毁人清誉,但也另折提出,应该适当清理刑狱,减少冤案,而且终于再折请了罪,自陈当日在殿上失仪云云…终究是被烤了两个月,外加这一波官逼民反,有点受不住官家的小脾气了;  

而随着杨志卖刀,又有人弹劾起了杨沂中弄权;  

甚至,紧接着赤发鬼刘唐引出晁盖出场后,居然有人弹劾直舍人晁公武家中在济州素行不端?  

可怜晁公武,才回京两个月,便收到了人生第一本弹劾,还这般莫名其妙,简直是晴天霹雳。  

倒是弹劾他对张俊搞海贸的事情知情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