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桑林(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通畅,却是迫不及待,直接称赞。“若这般做,军官人人读书好学,自然是比寻常军官要强一些…且官家之前以进士入军,其实已经算是铺垫了。”  

“不光是这样。”见到吴玠忽然拍马,张俊如何能忍,也是赶紧在身后跟上角度。“届时军官出了学舍,也可以来个殿试,排个几等,这样天下军官岂不是都如进士一般成天子门生?成了天子门生,谁还私下拉帮结派,巴结大将?”  

赵玖闻言不喜反忧,乃是直接喟然:“话是如此,只是没钱,也没时间…若不北伐,依着现在的财政情况,估计三五年才能有足够银钱将这些事情一一落实下去,而北伐如何能等到三五年还不动手?而一旦北伐,不说军官不好抽调,便是银钱也又要如流水一把撒过去,倒时候拿什么来做军校?”  

二人登时闭嘴。  

“而且,进士入军与军官上学是两码事…”赵玖在前方喋喋不休,摇头不止。“进士入军并不是为了培养军官,而是要他们将国家与朕的意思传入军中,直接告诉将士们朕想说的话,比如邸报上最近写的华夏一统之论,明白了这个道理,将士们自然知道与金人作战是必须的…再者,使后勤、文书专业一些,不要让寻常部队为这种事情操心;至于军官上学,却是为了一意培养军官,好让军队在没人能有韩世忠之过人忠勇、岳飞之过人沉鸷、李彦仙之过人胆烈,还有你们二人之通利害、晓谋略之时,依然能维持战力,不失不漏。”  

二人一时眉飞色舞,赶紧自谦。  

“不过说来说去,除了让你二人回去留意外,总得做些临时举措,以作北伐准备。”赵玖再度止步,稍作沉吟,终于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朕的意思是,大办军校是来不及了,但可以办个临时的培训学校,正好王渊、闾勍二人如今闲了下来,可做教导之任…你二人回去,除了整饬军务,还要将军中要害军官分批送来培训,朕与枢密院去说,设个专门的阁职,以作安排应对…吴卿那里,还要专门指着折估钱一事做个交代,并设个名单,弄一批风气不好的军官来,届时朕就不会让他们回去了。”  

二人复又凛然,即刻答应下来。  

而赵玖张口欲言,似乎还想要说些什么,却最终选择了不再多言,只是一摆手罢了:“今日事便是如此,你们也累了,早早回去休息吧…尤其是吴卿那里,朕赐了宅邸,结果你刚过去便被唤过来,还没看里面布置呢。”  

吴张二人会意,便立即告辞,君臣之间桑林中的对谈就此结束。  

到此为止,二人知晓了赵官家心意,从个人角度自然是完全放松,但从职责角度却未必如此轻松,都要回去做出举措的…其中,吴玠明日还要去都省,当着兵部的面将折估钱一事给做个交代,张俊还要回去收拾他的‘没奈何’,所以离开桑林后也都步履匆匆。  

不过,等到了出宜佑门,离开后宫范围,眼瞅着东华门在前,相送内侍止步之后,不知为何,二人忽然心有灵犀一般一起慢了下来。  

“有勇有谋数吴大…”空荡荡的路上,二人并排而行,张俊忽然一声嗤笑。“俺老张记得,你吴大当将官的时候,俺还只是一个小校,只在京兆遇见过几次。”  

“老种相公麾下亲近小校,比泾原路的准备将强太多了。”吴玠第一次入宫,不免四下张望打量宫墙门廊形状。“而且这时候说这个作甚?官家不是说了吗,无非成不成大功而已,成了,这泼天功劳分润下来,咱们俩总有一个郡王的…何论往日?”  

“也是…不过曲大那厮,那般跋扈刻薄,将来也能做郡王吗?”张俊愈发感慨。  

“功高莫过救驾…”吴玠脱口而出。  

“这倒也是。”  

“不过张太尉。”吴玠忽然从周围宫殿檐斗上收回目光,正色而言。“官家刚刚似有未尽之意?”  

“是。”  

“你觉得是何事?”  

“你自有勇有谋,为何不直接问官家,反而来问俺?”张俊一声冷笑,直接拂袖而对,竟是快一步先行出东华门而去。  

而吴玠在后,只是一笑,却也不太以为意。  

就在两名西军出身的帅臣多年后重逢,却又在宫门内展示出了某种例行的不欢而散姿态时,赵官家终于也从桑林中踱步出来了。  

其实,君臣三人都知道,赵玖本人更是心知肚明,他在一个本该讨论的话题上并没有过分讨论,那就是所谓将门二字。  

要搞军校,嫌弃西军藩镇,赵官家对将门的态度不问自明。  

当然了,吴张二人也都能理解赵官家这种态度。  

仔细想想就知道了…靖康之变,大浪淘沙,前后六年,种姚丧师丧身,刘光世被处死,刘锡被贬斥,折可求投降,苗傅刘正彦被边缘化,杨惟忠老死,王渊在失去了最后一此机会后也明显被文职化边缘化,辛氏兄弟也大略上脱离了军队,取而代之的是韩世忠、岳飞、李彦仙、张荣、曲端、刘錡、李世辅、郦琼、王德…还有吴张二人。  

而这些人中,除了一个刘錡和李世辅勉强算是将门传承,其余都是起于微末…韩世忠是陕北泼皮、李彦仙是边地豪强,吴氏兄弟和张俊、王德都是良家子,曲端是恩荫遗孤,张荣是中原土匪,郦琼和岳飞虽然一开始出身差距极大,但在眼下大环境里却同为失了家乡的河北流民…无论是从下而上脱颖而出这个角度来说,还是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