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无二(3/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今日王渊表现突出,几乎要压倒唯一的反对派刘子羽,身为刘锡的弟弟,此时支派曲端南下,自然引人遐思。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除了刘子羽一般会不留情面外,也无人会直接点破,而且此时也确实需要和稀泥的手段,偏偏刘錡这个主意从军事角度来说到底算是个好主意,所以即便是刘子羽也意外的没有说什么,赵玖也即刻从善如流,直接让小林学士当场写几封分别给曲端、吴氏兄弟的‘使相钧旨’。  

而就在小林学士书写不停,‘日报军议’也在继续不停之时,堂外忽然一阵骚动。  

对此,众人并不在意,俨然已经习以为常。  

毕竟嘛,时间已经相当晚了,而长安城内外兵马云集,防备严密,一到晚间便宵禁,此时骚动只有可能是紧急军情送到,实际上,之前也多次遭遇类似情况,譬如端午节后金军主力离开白水城,越过小白水南下,彼时便是前线各路军官忙不迭的来发讯息。  

故此,上下只是一起噤声,除小林学士继续书写不停外,都只待杨沂中出去亲自交接文书。  

片刻之后,杨沂中匆匆回来,果然带了一封文书,而赵玖接来打开一看,心中一动,却又当场失笑,并直接开口:  

“你们有谁认得李永奇的?”  

座中许多人面面相觑,然后几乎所有西军背景之人,从刘锡、刘錡兄弟,到坐在门内位置的田师中,再到立在赵玖身侧的杨沂中,几乎是齐齐拱手出声。  

便是宇文虚中也在旁捻须相对:“臣也知道此人,绥德军出身,乃是当地党项大豪,娄室上次占据延安后,他全族被隔绝在后方,便直接引部众投了西夏,因为是党项名族,所以颇受重用,娄室也因为粘罕与西夏关系暧昧,不曾追究。不过,之后不久,李永奇便曾使人以蜡丸藏绢,把文书送到了臣这里,说是心系国家,只因官家有不许降金旨意,怕日后无法相见,所以仿效黄权投魏云云…臣之前便是通过他请西夏出兵的,只是西夏没答应而已。”  

赵玖微微颔首,让杨沂中将文书转呈给了左手第一位的宇文虚中,却又感慨开口:  

“西夏没答应,他便自己擅自答应了,胡寅加急文书在此,说是李永奇见西夏无意出兵攻金,便干脆假传西夏国主旨意,取了当地四千多匹战马,带着本部两千余部属,然后沿着横山向西绕行南下,他们沿途散尽家财,一面招募横山蕃部,一面抵御追兵,等到庆州为吴璘部所接应后,兵马已经到了四千满额之数,且俱是骑兵…你们说,此人可信吗?”  

满堂寂静无声。  

一面是惊愕,一面是怀疑。  

惊愕当然可以理解,这种辗转归国的故事,几乎是史书中的桥段,发生在自己认识的人身上,总觉得有些荒诞和难以置信;而怀疑也是可以理解的,党项人,降了西夏,还曾蒙娄室不杀之恩,如此要紧关口忽然折返,若是间谍又怎么办?谁负的起责任?  

实际上,当日李彦仙在陕州就曾干过类似的事情,他在娄室扫荡陕州的时候,让准备跟自己一起入山打游击的部分宋军去降金,然后这批人果然成为了陕州守军,结果就是娄室一转入关西,李彦仙便直接靠着内应入了城。  

那么如果这李永奇是娄室安排的间谍,谁负责?  

但如果不是,宋金关西决战的这道数学题,是不是又可以再重新算一算了。  

“臣以为可信。”半晌之后,居然是刘子羽第一个出言作保。“且用人之际,正当好生奖赏、大胆使用,以做千金买骨。”  

“彦修为何如此笃定?”张浚正色相询自家好友。  

“两个理由。”刘子羽严肃相对。“一则,彼时金军降服折可求,是存了在关西立藩属心思的,折可求得以保全三州兵权便在于此,只是后来鄢陵一战,挞懒北走,这才只立了伪齐而已…敢问,以彼时情形,李永奇若真存了降金之念,彼时金人给他整个绥德军怕是都无差错的,何必举家北走入西夏?而娄室是神仙吗?那时候便算得鄢陵兵败,上次大侵攻无果而终?”  

这个分析,倒是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实际上,从理性角度来说,赵玖和在座的许多人此时已经信了。  

而刘子羽却并未因为众人颔首认可而停下,反而继续略显艰难的说了下去:“二则,李氏父子此举看似惊人,但天下又岂是真的没有忠臣良将一心报国呢?想那马扩为臣父子下狱,却为金人开释,又与金国贵人交好,本可荣华富贵,安享太平,却反而抛家弃子,上了五马山抗金,前后五六载,赤心未变…李氏父子与之相比,难道不算是寻常举止吗?再说了,自古艰难唯一死,李氏父子此举,比之靖康殉国者、太原战死者、淮上战死者、南阳白河战死者、鄢陵城下战死者,又有什么可惊疑的呢?”  

张浚欲言又止,堂中许多经历了那些事的诸文武也各自凛然,连关西诸将也各自沉默。  

便是赵玖,也盯着刘子羽缓缓点头不及:  

“那便如此吧,让李永奇随吴璘一起行动,林卿,且加一份旨意,按着李永奇原本武阶升三级,再加他为统制官,知保安军。”  

众人自然无话,小林学士也运笔不停…为了尽量减少赵官家亲至长安这件事情暴露的概率,这种级别的日报会议,一般是没有起居郎随侍的,只能让小林学士一人辛苦了。  

不过,辛苦归辛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