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召见(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家的判断;  

陈规、阎孝忠、杨沂中、王德、傅庆、辛永宗给出了南阳短期内绝对可守,甚至牢不可破的判断与保证;  

万俟卨、林景默给出了杜充在东京留守司那里威望不高不低,不足以混淆视听的判断;  

胡寅坚持了应该主动一些的战略要求;  

而李光、李若朴、范宗尹也都坚持了应该撤回南阳的立场。  

到此时,殿中只有两位宰相没有动身,而果然,接下来便是枢相吕颐浩被单独召入。  

赵玖见到吕颐浩,不等对方走过廊下来到‘林’中,便立即开口,却只说了一句话:“吕卿,朕方才已经起了绝意,用你那日在此处的进言来应对眼下之局,还请你务必为朕维持!”  

吕颐浩微微点头,便头也不回转身离开了此处,片刻之后,吕好问便随之而来。  

“吕卿,”赵玖依然用了这个称呼,却是语气缓和了许多。“朕落井以来,自明道宫至此,多劳你为朕缝补弥合…”  

吕好问听了这话,不喜反惊,一时浑身寒毛都立了起来,俨然是意识到了什么。  

但不及他开口,赵官家便已经继续言道:“你若信的过朕,就请你不要多问,尽量助朕做一件大事情。”  

吕好问一个头两个大,慌乱了许久,又思索了好一阵子,却在对面那个板直身子坐在木桩上的年轻官家的无言注视下,选择了一声叹气:“全凭官家吩咐,反正吕枢相必然与官家商议好了…臣只求官家务必保重!”  

赵玖微微一怔,但旋即恢复了从容,复又点了点头,交代了一番,便与吕好问一起动身,回到殿中。  

殿内无人言语,而此时也无野鸽子来助兴,却是用鸦雀无声更加合适一些。  

而就在众文武心思各异之时,赵官家果然开口揭开了谜底:“适才又有鄢陵信使抵达,说是岳飞、王彦公开火并,然后王彦战败私自撤往东京,再加上今日女真万骑北上援助挞懒,可见五河大局已决无用…朕意已决,往襄阳一行,以分敌势!”  

上下一起微微骚动,胡寅、刘子羽、胡闳休这三人几乎本能想要出列严辞劝谏,但和其他所有人一样,他们私下被召见时都得到了赵官家或严肃、或诚恳的叮嘱,那便是无论如何都不要在今日说什么言语。  

反对意见当然也是言语。  

胡寅本该是对这个决定反应最激烈的人,但是之前赵官家召见他时专门恳请他学一日张浚,此时念及张浚,念及昔日赵官家种种作为,胡明仲居然艰难到咬住了自己舌尖的地步。  

满殿无声,但首相吕好问、枢相吕颐浩却是主动出列,表达了赞同。  

看样子,这二人也被依次做通了工作。  

而两位相公既然赞同,此事便是所谓东西二府议政于君前,成为了理所当然的合法大政。  

旋即,赵官家与吕好问对答如流,吕颐浩连番束手点头,却是通过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其中,陈规、阎孝忠、傅庆、辛永宗率先离开,确保不惊动所有人的情况下,保证城防;  

杨沂中、刘晏被下令去整备一支精锐兵马,准备护送赵官家出城;  

王德即刻出城往城东大寨去见张景,然后一起在营中准备妥当,尽量夜间便启程,以求避免金军视线;  

而翰林学士林景默、御史中丞胡寅、枢密院副承旨万俟卨、大押班蓝珪,四人被要求随行襄阳,两位相公和其余人,被要求留守…至于吴夫人,赵官家没提,自然是要在睡梦与疲惫中被人给抛弃了。  

得益于赵官家一个个私下召见、询问,乃至于恳求或命令的缘故,事情在没有任何争论的情况下,近乎于神速的展开。而得益于杨沂中率领众多御前班直亲自执行安排,也全程几乎没有产生多余事端。  

之所以说几乎,乃是赵官家临出宫门时,忽然停下,却是让人将行宫前那面和城墙上诸多同类相比明显暗淡了许多的金吾纛旓取下,还让万俟卨亲自背着…这花了不少时间。  

但不管如何,大约四更之前,赵官家终于带着御前班直主力从城东一处暗门那里走出了南阳城,并进入了东面大寨,于黑夜中见到了王德和张景。  

且说,张景此行本是受了许景衡、汪伯彦、刘汲等人命令来此接应赵官家南下襄阳的,甚至再往前计量,这根本就是枢密院的原定计划,再加上他没有接触到城内的争端,所以倒没有什么多余的话。  

甚至他这里的准备都很妥当。  

但是很可惜,张景没有多余的话,赵官家却有:  

“今天这件事情,最辛苦的就是王卿和张卿了。”  

王德和张景赶紧一起下跪,口称不敢。  

“浮桥准备好了吗?”赵玖继续相对。  

“正南面白河上趁着之前浮冰时,早早搭建好了三座大浮桥,绝不会因冰雪融化而出错…”张景严肃相对。  

“东面呢?你从东南方向进军过来,又从彼处移营,应该也有相应准备吧?”黑夜中,赵玖盯着张景认真相询,口中白气弥漫夜空。  

“却也有一座浮桥,但桥较小,只是见冰层要化,为了方便旧营残存木料的输送,这才做了一座简陋浮桥。”张景赶紧做答。  

“那就足够了。”  

“但是官家,恕臣直言,从东面走未免要浪费时间,而且若金军有伏兵,必然是今日傍晚那支,也必然正在东面偏北处相侯…或许官家是要分一支疑兵?”张景本想反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