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送别谢安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楚天秀听了不由头疼。  

也不能怪这金陵府尹不重视,毕竟古人也看不到污水里的病菌。能烧开水喝,这已经是古人预防疾病的极大智慧了。  

满城挖沟,整顿卫生,耗费甚巨。  

他也命令不了金陵府尹。  

官府这边,他暂时是没办法。  

哪怕是皇帝,也不会听了一面之词,就耗费大笔的钱财去修沟渠。  

他只能,先助淳于纯老神医盖一座岐黄庙,广收弟子,弘扬医道的事情,也要早点办才行。  

这个年代诊病的大夫多一些,才有安感。  

盖岐黄庙,估计这也要花几万两银子,投资不菲。  

众士子、官宦小姐们乘坐马车,一路出城而去。  

来到城外的石子岗。  

山上随处可见玛瑙石,色彩艳丽,晶莹剔透。风光旖旎,游人踏春之地,乃金陵城外一大盛景。  

山脚下,有一座雨亭,众士子、官宦小姐们在此地止步,在亭内,送别谢安然和项凌公主。  

“老谢,此番征辟出仕,前往宛陵赴任,别无所赠。送你一壶我亲手酿的烈酒,以壮行程。”  

楚天秀取出一大葫芦自己所酿的烈酒,递给谢安然,笑道。  

谢安然接过酒葫芦,浑不在意。  

他可是金陵城风流才子,流连于秦淮河,出了名的千杯不醉。  

他豪情壮志的仰头喝了一大口,险些被这酒给呛到,面色一红,一股醉意涌了上来,大吃一惊。  

“好酒,太酣烈了!怎么酿出来的?”  

“哈哈,此酒名为‘昏侯醉’,一杯倒,乃我不传之秘!每天只能喝一杯,再多就醉的不行了。这一大葫芦,足够你喝一个月。”  

楚天秀大笑道。  

“这是什么好酒?”  

“我们也喝喝?”  

太子项天歌,还有沈万宝看到千杯不醉的谢安然居然,都是大为惊奇,纷纷讨酒喝。  

“别急别急,我这里还有几大葫芦,每人一小杯,今天管够。”  

楚天秀让府上侍从们给众士子们倒酒。  

“太烈了。”  

众士子们大赞。  

“光有好酒,没有好诗可不行啊。诸位,可有赠诗,为新任丹阳郡守谢大人壮行?”  

王栩举杯大笑道。  

“我来赠一句好彩头吧。”  

楚天秀沉吟,笑道“出走是翩翩少年,归来时名满天下!不出数载,谢安然定当名扬天下!”  

“好!”  

众士子们大声喝彩。  

“我也不会吟诗。姐夫保重,照顾我好皇姐!”  

项天歌眼眶泛红道。  

“老谢,回头缺银子跟我说,可别贪污啊!虽然谢家有钱,但还是没我沈家多。招呼一声,借你几万两银子还是小意思不过记得要还,别学小昏侯,只进不出!”  

沈万宝拍着胸脯道。  

“放心吧,多谢诸位好意!”  

谢安然微微点头。  

李虞等一些王侯官宦小姐,却在送项凌公主,“公主,此去宛陵,不比金陵,要保重身子。”  

“有空回来看看我们!”  

“嗯,诸位姐妹安心,宛陵城也不远!逢年过节,我还是要回来见你们!”  

项凌公主抹泪道。  

众人在雨亭辞别。  

谢安然和项凌公主一行十余辆马车,在一队禁军的护送下,徐徐往三百里之外的宛陵城而去。  

谢安然手里却多了一张纸条,打开,写了一行字,“吴王项弼,一二年必反。早练精兵,备足兵械。”  

“夫君,这是谁给你的纸条?”  

项凌公主吃了一惊,疑惑。  

若是纸条上所言不假,谢安然这郡守上任没多久,恐怕就要被叛军冲击。  

“小昏侯给的。”  

谢安然轻轻一叹,道“吴王若反,必攻金陵城。  

丹阳郡首府,宛陵城,乃是金陵城之侧翼屏障,首当其冲。不拿下宛陵城,无法威胁到金陵。  

我这丹阳郡守的脑袋,怕是要被叛军拿来祭旗。  

小昏侯的眼光,不是一般的毒。  

皇帝新政,步步为营,迟早是要动诸侯。  

小昏侯料定吴王一二年内必反,那多半假不了。  

出走是翩翩少年,归来时名满天下!活下来的人,才能名满天下。死了,那便是尘归尘,土归土。”  

项凌公主回头,怔怔的望着金陵方向。  

自从秦淮画舫之后,吴王叛变的可能性变得更大。  

皇帝让老郡守卸任,安排驸马谢安然当丹阳郡守,就是对吴王防备了一手。驸马谢安然,自然是皇帝信得过的人。  

换成其他太守,一旦不敌,都有投降叛军的可能。  

但是谢安然身为驸马,无法投降,定然会被叛军所杀。要么守住城,要么死。  

她忽然明白,皇帝为何这么快就同意谢安然一介士子,一跃成为太守。  

这滔天的富贵,都是要用命去换。  

哪怕是驸马!  

项家的天下,是太祖亲仗打下来的,对用兵的本事一向看重。  

“夫君,吴王项弼势大,兵强马壮。我们能守得住吗?实在不行,我过些时日,回去跟父皇说说,就说你染病,身体不适,请辞任回金陵!”  

项凌公主忧色匆匆。  

金陵城城池高大坚固,又有十万重兵屯守,自是不担心轻易被攻陷。  

可是宛陵城,要差了很多。  

估计也就一万兵马到头了。  

一个疏忽不慎,宛陵就被吴王叛军给直接攻下城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