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绝佳的靶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父皇背叛老祖,方至如此下场,我自不会重蹈覆辙。”李远邦神色如常,恭敬答道。  

叶天魔则哂然:“你还没到李策的修为境界,翅膀没硬罢了。  

不过你如果当真反老夫,老夫还要高看你一眼,只是不要像李策那么蠢就好。”  

“晚辈不敢。”李远邦深深一礼。  

“虚伪的小子,老夫就多给你一点底气吧。”老魔头呵呵怪笑。  

其笑声便让李远邦神驰目眩。  

无形的声音仿佛在他眼前,化作有形的画面,从中可以领略别开生面的武学奥妙。  

这奥妙,不论是曾经的西秦大帝李策,还是如今的苦海之主法空方丈,都无法给予李远邦。  

他很快沉浸其中,细细参悟。  

老魔头则饶有兴趣上下打量李远邦,对其天赋悟性,颇有几分认可。  

这个小子心思深沉,平日里关于隐藏保留,其实天赋绝不在其父李策之下,甚至可能犹有过之。  

在那沉静的外表下,其野心比之雄图大志的李策,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绝非甘居人下之辈。  

老魔头随意的笑笑。  

他喜欢这样的人,喜欢看他们跃跃欲试,不断攀高,野心不断膨胀的模样,喜欢培养他们。  

更喜欢摧毁他们。  

老魔头的目光忽然微微闪动一下,带着几分赞叹:“至尊可真是有眼光啊…”  

良久之后,李远邦重新回神,从武学世界中抽出身来。  

他深呼吸几下,向叶天魔深深一礼:“谢老祖指点。”  

叶天魔摆摆手:“下去好好消化吧。”  

李远邦言道:“红尘里各路势力都联合起来,意图对老祖不利,老祖您神功盖世,自然不惧。  

只是,‘魔皇’陈洛阳,乃至尊嫡传,届时至尊不知会不会出手…”  

他问这话的时候,显得有些紧张。  

叶天魔反倒不以为忤:“至尊出关时没有难为老夫,现在自然也不会。  

不过,至尊虽然不会动手,这次倒是有几个人,颇有份量,比上一次要刺激得多。”  

老者面无惧色,双目中反而流露狂热之态。  

他人虽狂傲,但武学眼光毋庸置疑。  

人皇陵的精气被分为几部分,除了他本人的收获外,分别流入钧天戈、覆地印、人皇令三宝内,也就等于分别落入陈洛阳、许若彤、姬重手里。  

老魔头自己疗伤多少需要点时间,这段时间无疑也会被陈洛阳等人利用。  

到时候他固然是全盛状态重出江湖,陈洛阳等人较之人皇陵时肯定也会有进步。  

尤其是那头古老的凤凰,就算没有人皇陵的精气,随着时间推移,就会越来越强,慢慢靠拢昔年极盛之时。  

在人皇陵时,天凤与东周女皇,便已经凌驾于当年围攻他的老剑仙与血河老祖之上。  

等到再次大战的时候,无疑还要更强。  

这一战,参战人数可能更少,但将比百多年那一次还要更加凶险。  

老魔头对此比任何人都清楚,但反而更加期待。  

一方面,是跟如此多高手较量的兴奋。  

另一方面,他有预感,这一战胜出,自己便能向更高的境界迈进。  

武神!  

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境界,一直想要看看魔尊、道君等人才能欣赏的风景。  

“既然至尊不会亲自动手,那老祖您在红尘里自然无人可敌。”李远邦言道:“晚辈会密切留意红尘中的动向,以防有人打扰老祖您静修,只待您重新出山,横扫红尘。”  

叶天魔似笑非笑看了他一眼:“很好。”  

然后便重新慢悠悠的品茶。  

李远邦向他行了一礼后,退出了这方小世界。  

出了大门,站在密道中,西秦太子殿下转头望着封闭的大门,沉默不语。  

这方小世界,便是当年西秦大帝李策在位时,叶天魔在政阳城暗中栖身的地方之一。  

李策因为叶天魔的缘故,被红尘里其他势力围攻,叶天魔现身后反戈一击,同其他人一起围攻叶天魔,最终因这老魔头而遭劫,从而拉开西秦皇朝近年动乱的序幕。  

现在红尘里再次大肆搜索叶天魔的行踪,西秦地面却属于相对冷清的地方。  

这或许,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灯下黑吧。  

在李远邦发现这个秘密的小世界,发现叶天魔的时候,他也感到震惊。  

但在犹豫过后,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跟其父李策一样的道路。  

西秦,和他李远邦如今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内忧外患,目不暇接。  

往下,有冷寂、李故城,往上,首当其冲就是他暗地里的恩师,苦海之主法空方丈。  

除此之外,古神教、东周,乃至于佛门小西天,随便哪个都不牢靠。  

魔皇如彗星般崛起,短时间内吸引其他人注意力,是让西秦轻松一些。  

但从长远来看,却可能是西秦最大的威胁。  

这个人,远比同样年轻,身为一国之君的东周女皇还要野心勃勃,还要霸道狠辣。  

收服黑水绝宫同燕然山两大武道圣地不说,更吞下南楚。  

横扫红尘的气势,让李远邦感到窒息,乃至于绝望。  

接下来围剿天魔这一战,可能是未来红尘走向最重要的节点。  

李远邦深呼吸,然后出了密道。  

他此刻如在刀尖上行走,随时可能粉身碎骨。  

方才那老魔头,喜怒无常心思难测,尤其让他不放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