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第一个巨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陈洛阳一拳打下,只感觉自己的拳头仿佛打在有形有质的泥沼中。  

西秦大帝身为武尊层次的巨头,不论肉身还是神魂,都千锤百炼。  

如今便是只剩残魂,魂魄也极为坚韧。  

不过,陈洛阳本尊一拳,可比先前半海道人分身要强出太多。  

拳力笼罩下,秦帝残魂根本没有躲闪的余地,被死死封锁在这片空间里,只能眼睁睁看着陈洛阳毁天灭地的拳头落下。  

其残魂仿佛水波一样剧烈晃动,随时可能支离破碎。  

面对陈洛阳,秦帝残魂终于流露出震怒的情绪。  

当日在西秦皇都政阳城,便是因为陈洛阳从中作梗,破坏了他第一次以冷寂为凭体的转生法仪,更夺去“魂”字天书。  

若非如此,他不至于到今天还要辛苦筹谋,冒险来雍月山脉。  

结果今天,居然又再碰见陈洛阳。  

“…果然是你!”  

西秦大帝李策,这时已经将一切想通透,联系起来。  

方才觉得这片地底幽暗世界同那株参天神树有相似之处后,见闻广博的秦帝便很快联想到某种存在。  

源自人皇的两大符诏,青木与黄土。  

同为人皇符诏,同根同源,但各怀神妙意境,因而有相通之处。  

黄土符诏,在陈洛阳手里,于红尘界高层强者中已经不是秘密,秦帝早先便知情。  

但他此前不曾料到,青木符诏竟然也在陈洛阳手中。  

那株参天神树,正是青木符诏所化。  

先前接触李故城的神秘人,居然就是陈洛阳。  

雍月山脉里那个妖道持有原属小西天的宝物地藏轮,无疑也来自陈洛阳。  

兜兜转转,他李策的好事,再次坏在陈洛阳手里。  

这让西秦大帝如何不怒?  

可惜这一刻,他已经再无翻盘的可能。  

陈洛阳一式神武魔拳中的“后土”,将秦帝残魂完全笼罩埋葬。  

洞彻幽冥的拳意,仿佛一个巨大的磨盘,将西秦大帝李策的残魂陷在磨心中,不停碾磨。  

饶是西秦大帝神魂坚韧,也无法坚持,被一点一点,以不可逆转的势头消解。  

强烈的不甘,从秦帝残魂深处爆发。  

换了别人,秦帝李策最多感叹一声虎落平阳。  

但对着陈洛阳,他只有强烈的不甘。  

堂堂西秦大帝一生,纵横捭阖,自他继位以来,西秦皇朝声威日隆,隐隐压过东周、南楚。  

他本人修行实力不断进步,正面击败楚皇等高手,在红尘诸巨头当中,也是最出众的几人之一。  

“魂”字天书,神秘黑棺等诸般宝物入手,让他和西秦皇朝的底蕴积累更加厚实。  

一切仿佛都在向更好的未来发展。  

哪曾想,忽然有一天,所有一切都改变了。  

只因为别东来到西秦皇都大闹一场,因为眼前这个姓陈的小子,以魔尊传人身份为背书的一句话。  

秦帝同叶天魔的关系曝光。  

原本正在上升势头的西秦皇朝与西秦大帝李策,命途气数骤然急转直下。  

这才有了之后发生的一切。  

群雄齐聚政阳城,围攻西秦皇都,叶天魔现身。  

一场大战下来,西秦大帝李策捐躯,意图借体重生,结果就被陈洛阳坏了好事。  

这一坏,便坏到今天。  

今天换了别人,都可以说是趁机捡便宜,秦帝纵使落败,也可以骄傲的睥睨他们,叹一声天要亡我。  

唯独陈洛阳例外。  

这一切的源头,根本就在他那里。  

某种程度上来说,当初还未成武圣的他一手导致了西秦大帝今天的结局,也不无道理。  

正因为如此,才让西秦大帝尤其不甘。  

感受秦帝残魂激荡的情绪,陈洛阳平静以对:“一直都是我。”  

他拳力催动间,仿佛形成一方独立的地底幽暗世界,最终将秦帝残魂彻底埋葬在其中。  

“我本人亲死的巨头,你是第一个。”  

陈洛阳笑笑:“跟其他的相比,感觉也没什么区别。”  

一声凄厉的龙吟激荡回响,但最终消散,直到彻底再不可闻。  

一代西秦大帝,就此归天,结束自己的一生。  

陈洛阳收回手,微微挑了挑眉梢。  

秦帝的运气,也是真够背的。  

居然正好碰上李故城一行人。  

队伍里有李故城,那他自然是选择李故城作为目标,基础远胜其他人。  

可这正让他再次一头钻进陈洛阳的口袋里。  

树屋主人尊先生,除了能把人摄拿到树屋以外,其实不能把李故城、别东来、姬重他们怎么样。  

如果是全盛状态下的西秦大帝李策,同样拿对方没招,充其量尽力将对方留在那里一段时间。  

但秦帝残魂就不同了。  

因为青木、黄土两大符诏同出一源的缘故,所以黄土符诏显化大地幽冥的力量意境,可以在创命神树与树屋那里发挥几分作用。  

当然,这作用很有限。  

先前能压制别东来,是因为别东来本人当时有隐患,陈洛阳利用生死交错,引动了别东来的内患,等于让别东来自己打败了自己。  

而李策现在的状态,比别东来当初要惨得多。  

关键是他只有残魂,没有合适的躯体肉身。  

真正夺舍李故城,与李故城魂魄相合,需要完善的法仪,只靠附体驱策,下场就是被黄土符诏的力量硬生生拖出来。  

青木符诏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