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第二枚符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红尘界里,古神教同南楚皇朝之间的关系,素来不大和睦。  

虽然不至于像天河跟血河那般势不两立的生死宿敌,但古神教同南楚也算是老对手了。  

多年以来,双方之间常有争斗,大战小战不断,平日里冲突摩擦时常可见。  

所以古神教一直以来,都对南楚皇朝充满警惕。  

四皇子程虎元的事情,前不久南楚还曾派遣过使者到古神教总坛,双方扯皮互喷口水一场。  

最终南楚没有掀起全面战争,而是把目标瞄准神州浩土的罪魁祸首陈洛阳。  

而古神教内部则因为先前青龙六司徒功宏的事情,引发新一轮内斗。乐得南楚不来打扰他们,而他们同样也顾不上神州浩土那边。  

当然,必要的关注还是有的。  

南楚三皇子程麒元等红尘各路好手,在神州浩土石沉大海没了音讯。  

风声传出来,古神教这边也感到诧异。  

十个以上武帝巅峰境界的强者,居然就这么无声无息的被人一勺烩了?  

就是十块石头扔水里,至少也能听个响,溅起点水花吧?  

那神州浩土的陈洛阳,到底怎么回事?  

他能有本事一次性吃下那么多高手?  

连个逃脱回红尘报信说明情况的人都没有?  

大家正惊诧莫名的时候,南楚皇朝就突然发动攻击。  

规模,超乎想象的大!  

一向跟南楚不和,时刻提防对方的古神教,倒不至于说被打个措手不及。  

但对方攻势之猛烈,明显超出预期。  

尤其是有消息称,楚皇御驾亲征了。  

这让古神教上下都压力巨大。  

自己教主可还在闭关呢。  

提前破关而出,不仅之前努力前功尽弃,甚至可能有害无益,反受影响。  

古神教上下联系当前局势,很快就明白南楚那边为什么突然发疯,将目标瞄准他们这边。  

只是明白归明白,红尘古神教众人心里实在冤得慌。  

天可怜见,这次神州浩土的事情,根本就跟他们半点关系都没有!  

他们也在好奇神州浩土到底发生了什么。  

结果南楚不找神州浩土的陈洛阳,居然找到他们这边来了。  

着实人在家中在,锅从天上来。  

无奈的古神教上下,只好也全面动员起来,迎战南楚皇朝。  

“那个姓陈的,到底在神州浩土搞了什么鬼?”  

汤浩少见的气急败坏,脸上周围仿佛都加深了一点。  

他面前的汤庚明同样一脸郁闷:“辛明那边也不确定到底发生了什么,他被留在洛阳城,没有去东海。”  

汤浩阴沉着脸,坐在椅子上,抬起一只手。  

旁边则有古神教弟子,正为他处理胳膊上的伤口。  

老头一条手臂,险些被人齐肩砍断,异常狼狈。  

这是南楚武者带给他的礼物。  

双方刚刚爆发一场大战,激战多时,才暂时告一段落。  

敌人还在虎视眈眈,汤浩疗伤之后,便要视情况重新参战。  

对他来说,简直无妄之灾,本来开开心心设法监视陈洛阳的动向。  

结果忽然就变成现在这副模样,老命险些不保。  

“没道理啊,就算他突破境界,提升至第十五境的修为层次,就算他有办法停留在神州浩土不被排斥,那也至多就是南楚程麒元的水平。”汤浩一对雪白的眉毛紧锁。  

“他第十四境能胜圆嗔、衍慧,第十五境便能胜过程麒元,这个老朽相信,但又不是只有程麒元一人,那么多的第十五境高手一起下去,不该是这么个结果啊…”  

老者大惑不解:“小西天下去的可是李衍净那个假和尚,天河一脉下去的是‘银河剑’杨玄,论实力都不输于程麒元。  

他们三个领头,再加上那么多帮手,任何一个第十五境的人都应该抵挡不住才对。  

就算那陈洛阳真的厉害,能以一敌众把这些人全部打败,他有能力确保一个活口都逃不回红尘?”  

汤浩是真的想不明白了。  

击败一个对手,跟杀死一个对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是,没错,陈洛阳先前雪域高原一战,也是以寡敌众击杀多个对手。  

但那一战的阵容可比不得现在这一场。  

而且那时候还有血河剑客反水,有红尘总教的高手屠山夷帮忙抵挡南楚景王。  

否则当初那一战什么结果,还要另说。  

现在这情况,是又有人反水倒戈,帮助那陈洛阳对付程麒元等人?  

“伯父,你看会不会其实刚好反过来,是那姓陈的小子…是那陈洛阳,暗中投靠了南楚?”汤庚明迟疑着说道:“南楚现在,根本就是贼喊捉贼!”  

汤浩沉吟不语。  

或许真的有人反水倒戈。  

只不过是陈洛阳背叛了古神教。  

南楚皇朝背叛了天河、血河、小西天、苦海。  

神州浩土下,他们一起坑了其他人。  

而陈洛阳更泄露了红尘古神教总教教主正闭关的消息,紧接着楚皇御驾亲征,以为儿子报仇为借口,攻打红尘界的古神教。  

虽说程虎元确实是死在陈洛阳手里,但为了更大的利益,楚皇有没有可能暂时搁置仇恨呢?  

“有这个可能,但可能性不大。”老者徐徐说道:“因为这对陈洛阳来说,是与虎谋皮,饮鸩止渴,本教遭遇猛烈打击之后,楚皇反手就可以了结他给儿子报仇。”  

汤庚明顿时苦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