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趁他病要他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为了防止被本教追踪?”陈洛阳闻言问道:“还是追踪手段被对方发现,然后耍手段误导我们?”  

陈初华言道:“人已经被甩掉,留在小姑娘身上用来追踪的法子,至少被废除了两种,不过另外还有两种应该没被发现,丹后现在的情况,更像是本就没打算回海外,而是从一开始就打算向西行。35xs”  

向西?  

陈洛阳心中啧啧称奇。  

丹后在搞什么鬼?  

他思索片刻后,心中灵光一闪。  

然后就听陈初华这时也说道:“向西去的话,目的地有可能是剑阁,也有可能是你捡到那小姑娘的地方。”  

陈洛阳暗自点头。  

只有丹后一口咬定应青青是她外孙女,但到底是不是,鬼知道?  

不过,就像应青青自己想的,她没什么值得丹后这般人物惦记觊觎。  

陈洛阳知道她身上必然有更大秘密,是因为黑壶的古怪反应,丹后应该没可能察觉这一点。  

所以丹后如果是把应青青骗出来有所图的话,最终多半还着落在剑阁阁主陶忘机身上。  

又或者另有其他原因?  

陈洛阳思索一下后,没有向黑壶索取丹后的信息。  

套取这么一个高手的信息,消耗琼浆颇巨,很可能让自己击杀剑帝王健的收获一下子交出去大半,甚至耗尽。  

眼下最紧要的对手,首先还是盯着刀皇宇文峰。  

之所以心生恶念有了大开杀戒的打算,发动北伐,原因之一也正是要更多积攒黑壶中的血红琼浆,争取在七日内攒够数量,一次性套出一个第十四境强者的信息。  

丹后和应青青这边,魔教情报系统在发挥功效,且看能有什么成果好了。  

“暂且先随她们去。”陈洛阳淡然说道:“当务之急,本教开始反攻中土。”  

“没有问题。”陈初华说道。  

在南云山之战落幕后,中土正道联军大败而归,魔教众魔头就开始掀起反攻。  

眼下,战事正如火如荼进行众。  

中土希望稳住阵脚,免得被魔教反攻,而魔教则毫不客气,大开杀戒,一路向北,追杀敌人,光复魔域全境,同时趁势向外扩张。  

青龙殿正是急先锋。  

陈初华昨晚将古神峰这边安置妥当后,原计划今天就动身重新去往前线。  

现在教主要御驾亲征,她便索性随行。  

“西边,从蜀州、渝州、黔州、湘州同时压迫鄂州和秦州。”陈初华说道:“如果你要亲自出马,不妨走东线。”  

从魔域的闽州或赣州北上,攻入大夏皇朝疆域,先取浙州,然后继续向北取江州。  

则魔教一直以来惦念的江南繁华之地,便尽入手中。  

大夏皇朝则失去最富饶的膏腴之地。  

南征失败,对方已经元气大伤,这一下就要趁他病要他命了。  

夏帝李元龙心头被人割肉放血,但他现在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想反抗,先能拜托女帝燕明空追杀再说吧。  

陈洛阳淡然道:“不错,就走东线好了,江州之北是鲁州,再向北是冀州。”  

陈初华闻言微微一笑。  

她听出陈洛阳这次是真的要大开杀戒了。  

鲁州是东海王家固有势力范围,人口稠密,物产丰富。  

大夏皇朝一直想要清除这里的王氏世家力量,将鲁州收回自己手中。  

四年前原本就要动手了。  

结果久不出山的剑帝王健突然现身,一鸣惊人,显露武帝境界的实力,让大夏皇朝的动作不得不暂缓。  

东海王家,在鲁州的国中之国,不禁没有遭到动摇,反而更加安稳。  

但现在,剑帝王健陨落于南云山之战。  

东海王氏家族的擎天支柱,塌了。  

如果没有魔教紧逼,给夏帝李元龙腾出手来,他说不定就会再打三大世家的主意。35xs  

现在李元龙当然是没这个时间和精力了。  

但魔教有。  

北边的异族同样也有。  

不动手则已,既然要动手,陈洛阳就决定索性动个大的。  

浙州和江州不足以让他跟魔教止步。  

鲁州也该改地换新天了。  

再向北去的冀州,地头蛇则是太岁帮。  

此前,太岁帮基本可以算是中土神州各家势力中,在地缘问题上最远的几个甲级势力之一。  

本着远交近攻的原则,他们也是魔教拉拢收买的对象。  

不过,太岁帮拒绝向魔教臣服。  

之后联军伐魔,一起南征,太岁帮也出了一点人手加入。  

虽然是象征性的随大流,但现在到了该清算的时候,魔教当然不会忘了他们。  

甚至,太岁帮此刻比其他势力还要尴尬。  

别家想投诚,兴许还有的商量。  

太岁帮现在再想投诚,魔教却不会考虑了。  

相反,他们是最好的靶子!  

“我会立即开始着手准备。”陈初华言道:“不过如果真要拿冀州的话,我建议先不动鲁州,暂时放过王家,直接先去找太岁。”  

陈洛阳明白她的意思。  

太岁这些年来,一向在异族跟大夏皇朝之间左右逢源。  

大夏皇朝之所以一直没动他,就是担心对方索性投入异族怀抱,引狼入室,造成北方门户大开。  

反过来,面对异族的时候,太岁帮也会借大夏皇朝的势。  

眼下,大夏皇朝暂时是靠不住了。  

魔教如果咄咄逼人,太岁帮说不定会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